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把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正确理解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基础。 1.物质和意识关系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主要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往往关注当地社会发展和生活环境的热点、焦点,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关注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站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前沿,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它不拘泥于形式,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实际,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综合程度和研究方式,灵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类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活动。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能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数学问题活化,注重创设问题的情境,  相似文献   

3.
做任何事情的关键是解决两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做”和“怎么做”,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目标和意义,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方法和策略。关键是“为什么做”,这个问题要是认识清楚了,就会促进第二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关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是我们用得最多的哲学范畴之一。“方法”是认识、解决问题的正确的途径与办法。具体转化为两个问题,一是关于认识问题的途径与办法问题,二是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发现问题,确认问题,二是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三是解决问题,评价和运用成果,包括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总结经验的一个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维护农民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维护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国忠 《广西教育》2013,(46):84-8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现代教学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是学习活动的重点,它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又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前,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精心预设一些问题,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进行问题预设,凸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课堂的本质是什么,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不...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一部化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解决的历史。由此可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性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的解决者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比较零乱,而且随意性较大。以上问题,有的是理念问题,有的是方法问题:但要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资本运做问题是民办学校发展中引人关注的问题,也是需要规范的问题和充满争议的问题,其中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很多,在此仅就如下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手段之一,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式。好的提问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入,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简言之,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一般包括问题设置、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相似文献   

11.
对"三农"问题的一点政治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农民的人权(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是农民的利益问题,是农民的权利问题——是农民在国家权利资源分配中的地位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当前首要的是明确农民在国家权利资源分配中的地住,给予和保障农民享有充分而平等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给予农民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2.
许守达 《山东教育》2004,(31):45-45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新课程强调问题的“动态生成”,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新课程十分重视情境创设。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动态生成”数学问题,同时又在活动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证。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社会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都离不开农村土地经济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农业现代化。制定正确的农村土地经济政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保证,而且也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经济问题,是社会科学中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的哲学思考及实践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投入与效益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量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初衷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反映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发展战略问题、思想观念问题、发展均衡问题等)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解决好。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站在哲学的高度,弄清三个哲学问题:(1)教育信息化是什么,这是教育信息化的本体论问题;(2)为什么要实施教育信息化,这是教育信息化的价值论问题;(3)如何实施教育信息化,采用何种策略推进教育信息化,这是教育信息化的方法论问题。笔者依据自身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多年的研究和思考,试图对第一和第三个问题谈谈看法和建议(目前针对第二个问题的探讨已取得共识,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网络中的教育博客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它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患、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的。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与问。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政治教学就是111绕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而进行的。提问是发动,是启迪,是交流,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问题意识则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学生头脑中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引发这些内在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线则是一串串的“问题”。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敢于提出问题,能否提出有质量的问题,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强烈。反观我们的教学,“问题意识”淡薄是个普遍存在的现实的问题。教学方式的陈旧落后,扼杀了学生本有的对问题的好奇心,抹杀了学生原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愿望;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地学习。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问题意识。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20.
问题导向是指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一方法以发现问题为起点,以分析问题为支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是灵活运用问题导向方法的典范,具体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重要命题的提出,以及对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存在问题的系统剖析等方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问题导向方法,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