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依法治校进程的加快和高校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维护高校学生正当的学习权利已经引起教育界、法学界高度关注。受教育者的权利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受教育者作为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另一部分是受教育者作为学生应享有的权利。这两部分权利兼有自由权、社会权属性。按传统理论,对于侵犯他人自由权的行为可以诉诸司法救济,但社会权不具有司法可诉性。高校学生学习权的主要内容有学习自主权、学习保障权、学习成果享受权以及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它权力。行使这些权力,应遵守:有利于学习的原则;依法维护学生学习的合法权利,就必须理清教育法理。完善法律机制和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土地使用权人所建建筑物上空的空间权利是一种空中权,可以分为建筑物上空空间所有权和建筑物上空空间利用权。建筑物上空空间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和集体,建筑物上空空间利用权的权利范围以土地使用权人所报建建筑物顶部高度为其权利下限。对越界建筑侵入他人建筑物上空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空间是指土地上下一定范围的立体上的位置。对空间所享有的支配和利用的权利就是空间权。空间权指在空中或地中横切一断层而享有的权利,或者说是对土地地表之上下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享有的权利。空间权是独立的物权,包括空间所有权和空间利用权。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公民学习权是一种不完整的、被束缚的学习权。远程教育,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因跨越了学习的时空局限性使得学习资源得以共享而成为公民学习权实现的一种媒介和载体。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权权利主体由具体学生扩展为一般公民,推动了学习权实现的普及性;学习资源供给由少数占有扩展为全面共享,促进了学习权实现的公平性;学习场域局限由书本课堂扩展为随时随地,提升了学习权实现的可行性。但这里的"实现"只是一种外在尺度的衡量,其最终的实现取决于公民综合素养的提升,远程教育质量将是公民学习权实现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空间权是人类对土地利用由平面向立体形态发展的一种新型权利形式,包含空间所有权、空间利用权与空间抵押权三项内容。保护空间所有权,要确立国家独占与空间他物权民事流转、国家征用及发展公益事业优先、空间无害利用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6.
龚向和 《教育研究》2021,42(8):48-58
公平与优质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交替变化,从而引起受教育权形态从公平受教育权到优质受教育权再到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升级换代.新时代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正当性根源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优质教育生活需要,现实必要性在于其所具内在价值目标和外在强制效力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以解决新时代我国教育主要矛盾,而其真正实现需要转化为法律权利.公平优质受教育权是将"公平"与"优质"融合在一起、"公平"与"优质"并重的完整权利概念,包括公平优质学习机会权、公平优质学习条件权和公平优质学习成功权.国家应加快公平优质教育立法并贯彻落实,实现对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全面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教权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评教权来源于学习权,是一种自由权、可选择性权利、专属权利和私权。教师教学自由权相对于学生评教权享有优先权。学生评教可看作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拓展,但不能作为人事决策的依据。为了规范和保护学生评教权,应该教育学生明确评教的目的,客观评教,让教师真正有效地参与评教全过程,学校要尊重学生的评教权利并正确使用评教结果。  相似文献   

8.
2018年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宅基地实施"三权分置"政策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已在多个地区开展,积极探讨宅基地"三权分置"具有重要意义。宅基地实施"三权分置"政策的过程中,存在权利结构不清、权利性质定位不明等现象。基于此,应明确"三权"的权利性质,厘清各权利的结构关系,确保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论学习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习权是人在学习化社会的基本权利,是由学习自由、以受教育权为核心的学习条件保障权、个体的发展权构成的统一体。其特征是:学习权是一项综合性权利;学习权既是一项“积极”的权利,也是一项“消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学要以人为本"的呼声日益高涨,学生的权利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教育法学专家的关注.<山东教育科研>杂志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学生易受侵犯的十种权利>的文章,作者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指出了学生的十种权利,即: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身体健康权、表达自由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通信自由权与通信秘密权、财产权、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休息权等等.学生的这些法定权利毫无疑问不能受到侵害.但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下在法律条文中找不到的学生权利也要引起学校和教师关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权力与权利的教师惩戒权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惩罚自古便有,即便在当今的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在延续着,甚至对教师惩戒的方式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我国,法律上却未对教师惩戒权的属性作出明确的说明,以至于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了误区。分析权力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了解权利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利属性。通过对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和权利属性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惩戒权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权利,其具有双重的复合属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土地立体化利用,在空间的利用上形成了密切的立体相邻关系,由相邻近各方通过设定空间役权以最大限度地调整相邻不动产利用关系之必要凸显,而空间役权制度的设立以空间能成为权利客体为前提,本文通过地役权客体发展过程的分析、空间成为权利客体的理论探讨和作为空间役权客体的"空间"范围的确定,以期对空间役权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制宪权,一种几近被遗忘的权利,但因为没有完全消失,而被认为是一种权力话语。只要追寻人类权利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制宪权绝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由权利向权力过渡的"权维",它是连结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纽带和桥梁,它一头挑着国家权力,而另一头却肩负着公民权利,并规定着人类基本权利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具有始原性。制宪权这种从权利向权力转变的"权维"形态具有重要性、至上性、稀有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实习权是学生受教育权在实习阶段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学习权,本质上属于受教育权,但这恰恰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重要权利。当下人们把实习权主要界定为劳动就业权,导致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往往被沦为"血汗工厂"的廉价劳动力,偏离了实习的性质和目的。国家应通过教育专项立法,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制度,切实保护实习学生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5.
接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和义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积累,伴随着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迫切要求公民学习权的全面落实。学习权要求贯穿公民一生的学习自由得到保障。公民有学习的权利并享受由国家提供的学习条件,其中,弱势群体的学习权更应受到关注。终身教育立法是保障学习权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立法要秉持权利本位、机会均等、可选择性及弱势补偿的立法原则,并将学习权保障的理念贯穿立法始终,从而为公民学习权的全面实现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惩戒权的界定关于学校或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有的称之为教师惩戒权,有的称之为学校惩戒权,有的称之为教育惩戒权。笔者赞成第三种称谓,因为行使惩戒权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校,称之为教育惩戒权更为恰当。同时,教育惩戒权这一概念,更能体现教育学生这一惩戒的目的和本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学生学习权的研究和保护对于高校教学管理者而言十分必要,我们从管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三个方面着手,为学生的学习权利由抽象变为现实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王化标 《考试周刊》2013,(65):17-18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倾听权"和"言说权"还给学生,积极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新的学习态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自由发言和指名发言相结合的形式,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自由发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日趋稀缺,以立体方式利用土地,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普遍趋势.空间权是人类对土地利用由平面向立体形态发展的一种新型权利形式.与西方各国比较而言,我国无论在土地立体利用的实践层面,还是在立法层面,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鉴于"立体的土地立法"已成为土地立法的基本趋势,我国应借鉴西方各国及其他地区的立法经验,在我国的物权法中确立空间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学习权问题,是学生权利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我国教育法制的构建及健全,正日益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中极需探讨界定的问题。怎样认识和界定学习权,关系着我国教育法制的构建能否有效深入地进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