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童话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统编语文教材对童话教学特别重视,在篇目上较以往版本明显增多。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倾听、欣赏、传播等方面进行构想与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童话的特点和魅力。这样教学,能更好地凸显童话这一文体的特点,提升童话教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童话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学样式。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想象,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确定好童话教学的着力点;同时,要从创设童话阅读情境、建构童话阅读经验、鼓励童话创新表达等方面进行教学,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童话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文章体裁。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根据童话的特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迁移运用和综合实践等,使学生走进童话的情境中,能分辨美丑善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童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理应受到特别的关注。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从童话的内容、语言、特点等方面展开学习,既要关注童话的共性特点,又要因文而异,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每一篇童话的独特魅力,在阅读体验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杨悦 《福建教育》2023,(27):61-62
童话歌曲以歌唱为主,辅以欣赏、情景剧表演等,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童话歌曲教学应按歌曲特点灵活运用方法,创设童话情境,演绎好童话故事,进而润泽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童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通过童话的趣味性、幻想性等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等思维能力。但是目前由于教材内容的单一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与趣味性等原因,导致童话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本文从教材选编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应对出现这种问题的方法,以提高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犤教学设想犦安徒生的这篇童话,语言文字浅显易懂,故事内容荒诞有趣,但是童话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性却往往被忽视。这篇教学设计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赏析童话的能力,通过朗读、讨论、品味、表演、写作等,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创作手法、深刻内涵以及创作意义。犤教学流程犦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请大家说说自己读过的童话。《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一定会勾起大家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喜欢童话,是因为我们在童话里找到了理想。引导学生认识童话这种体裁,思考童话的特点。从童话转到童话作家,引导学生从生平、作品…  相似文献   

8.
童话因其语言生动形象、情节曲折神奇等特点受到学生喜爱。在低年级的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地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地演等,以激发学生童话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童话引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张玉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童话引路”是利用童话的生动、具体、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及生活等特点,将语文知识中的童话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其具体特点,创设情境,适时适当地利用“童话引路”培养学生广泛...  相似文献   

10.
童话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文体,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描述,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带领学生品味鉴赏、强化教学内在连接、引导学生创作童话、开展童话游戏活动六个方面来开展童话教学,引领学生感知童话人物形象、提炼童话价值取向、体悟童话文学意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许珂 《小学语文》2014,(6):28-29
童话,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体裁之一,它是以幻想、夸张、拟人为手段来编写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虚构故事。根据童话的特点,我们在童话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以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  相似文献   

12.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感受童话的特点,尤其是童话奇异荒诞的魅力、人物的形象设计、故事情节的离奇,是《去年的树》一文的教学重难点。我们可从文体角度引领学生品味童话语言,感受童话内涵,体会童话特点。  相似文献   

13.
童话故事具有艺术美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审美视角展开童话教学,使学生从美的角度入手理解、感悟童话,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分析幻想意境、表演感受人物、想象体会人情和展开二次创作等途径,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美,获得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童话的特点,提高欣赏童话的能力。 2.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培养学生读童话、写童话的兴趣。 3.初步领会编童话的方法,在学编童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与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童话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要利用童话的这个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想象人物行为,推测情节发展,结合环境想象即时情境,这能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感受童话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童话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童话故事。教学童话类文本,教师要基于童话的特点,从情节、人物和情境三方面入手,着力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趣味性、言语特点和真实性,让学生走进童话故事,体会文本角色特点,领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时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阅读儿童缺位、文体不明、机械讲解等现象,教师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教材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基于儿童视角,从融入语境、无痕渗透、具身体验、以文化人等方面展开教学,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遵循了童话教学的规律,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小学第一学段童话教学需要关注其文体特点,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启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境中学习字词。情境的创设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阅读童话,在童话语境中认识字词,在故事情境中写生字。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角色体验等形式创设童话情境。  相似文献   

19.
肖莉 《小学语文》2024,(1):67-70
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编写童话,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情节简单,缺少童话的味道。教师在教学童话时,要特别关注童话的基本特点,总结童话编写的基本策略,做好童话创编的引导。教师要聚焦童话在“情节安排”和“角色设定”两方面的特点,读中学写,让学生的童话习作充满想象,并有童话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尤其是低年级学段,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安排了多篇童话。这样做的用意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可以从学习童话中,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判断和追求,鼓励他们适应社会,与人交往,锻造优秀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童话教学,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将从童话教学的误区,以及童话教学的方向展开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