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学习成绩优异,当你获得某种殊荣,当你被委以重任,甚至当你聪明灵秀或楚楚动人的时候,都有可能招来嫉妒。你用什么对策才能熄灭这包围你的熊熊妒火呢?一、努力造成新的平衡。本来“平起平坐”的人彼此不相上下,或相差无几,这可以说是一种平衡。后来,有人“冒尖”了,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不平衡出现了。于是有的人就开始嫉妒“冒尖”者。这种心理将一直持续到冒尖者的“冒尖”变成稳定的现实,达到新的平衡为止。所以消除别人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进取。你一两次考试成绩超过别人,别人可能会认为是偶然的运气,…  相似文献   

2.
嫉妒学校     
有一个叫嫉妒的人,他没别的特别,只是爱嫉妒别人,人们都讨厌他。可他想:嫉妒不也是一项技能吗?我为什么不办个“嫉妒专修学院”,让大家来学呢?苦心研究十年,嫉妒集合了一批“人才”当教师,办起了学校。有许多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大多对人不满,想学会嫉妒。开学第一天,嫉妒校长登台讲话。他说:“现在比我们强的人太多,我们该齐心协力整垮他们,我们全校的偶像是三国时的周瑜将军,他是多么伟大的人呀……”突然,一个学生厉声对他说:“你凭什么站在台上讲话,我却不行?。”说完昏了过去,校长高兴了,他喊快救了这个高材生,他…  相似文献   

3.
余启泉 《教书育人》2002,(22):28-29
一、嫉妒心理的界定大家都夸你品貌端庄,但又说你的眼睛不如邻座的姑娘漂亮,于是你一看到那双眼睛,心里就不是滋味;一个同学本来外语成绩比你差,后来慢慢超过了你,你心里就感到不舒服;在单位文体活动中,领导表扬了别人而没有表扬你,你心里就感到很别扭,甚至隐隐作痛。诸如此类,都是嫉妒心理的表现。在汉语辞典中,“嫉”被解说为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被解说为埋没贤良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嫉妒是指抱怨、憎恨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嫉妒心理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心理,是一种对竞争者发出的仇恨心理。…  相似文献   

4.
英语口语一笑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眼红”成了“眼绿”(green-eyed)? 英语和汉语对“绿色”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英语里,绿色代表“没经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嫉妒。植物的绿色是健康、向上的标志,这对别的颜色是一种挑衅,所以西方人用“眼睛发绿”比喻“嫉妒”。而在汉语里,人在嫉妒时,眼睛往往气得发红,而“红眼病”的症状“眼部充血、变红”正好与人们嫉妒的情形相似,是对嫉妒生动的描述。所以“眼红”不应译成red-eyed,而应译成green-eyed。当然, “眼红”还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妇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嫉妒指因别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憎恶、忌恨的情感。这种嫉妒心理往往会爆发出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奥地利学者赫·舍克在《嫉妒论》一书中提出嫉妒是“一切人际关系的一个大型调节器”,甚至极言“如果没有被嫉妒者身上随之而产生的社会抑制,那么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制度”。把人类社会制度更迭的终极原因归之于嫉妒产生的动力当然是荒谬  相似文献   

6.
汉代思想家王充的《论衡·累害》和王符的《潜夫论·贤难》专门分析和抨击了封建政治中存在的严重的嫉贤妒能之风,从嫉妒与谗言,嫉妒与陪君,嫉妒与社会风气等方面,对嫉妒给俊杰贤才和政治制度带来的危害作了深人论述。王充认为,嫉妒是贤才或知识分子的外在灾祸,是“累害”即“毁伤损害”之一种。所谓“累”是指这种外来的伤损发生在乡里,即知识分子从政前:“害”发生于朝廷,即知识分子在朝廷从政时。“累害”有如下特点:其一,“累害”是“连遭外祸”,天下万物特别是生命能活动之物,皆是如此,“非唯人行”;其二,“累害自外,…  相似文献   

7.
题目一: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有一部出名的悲剧《麦克白》。剧中的主人公由于强烈的嫉妒心和猜忌,错杀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当他后来明白真相后,却悔之晚矣,于是他把匕首也插入了自己的心脏,酿成了不该有的悲剧。所以,有人说,嫉妒是吞噬人类美好情感的毒蛇,它让人的心灵在阴暗的角落里扭曲、变形,甚至它让人毁灭自我。但也有人说,嫉妒可以促使人进步,它是人们得以前进的动力。所以,有点嫉妒心是不无裨益的。 看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想法呢?请以“嫉妒”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  相似文献   

8.
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通常所说的“红眼病”,就是嫉妒心理的一种典型表现。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是一种十分有害的不良心理,既害人又害己。它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的精神,使人产生偏见,破  相似文献   

9.
嫉妒辩证谈     
一谈到嫉妒,我的眼前便浮现出这样一幅漫图:电视里正播放着《米老鼠和唐老鸭》。米老鼠刚出现在屏幕上,坐在电视机前的三只老鼠个个心怀怨恨,焦躁不安。一只老鼠指着米老鼠,对着它龇牙咧嘴,急红了眼,另一只曲起胳膊,翘起二郎腿,脸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还有一只呢,竟跳到椅子上,胡子都气歪了,似乎要同米老鼠比高低。这时传来了画外音——“它凭什么上电视?!”瞧,这不是对嫉妒心理的生动描绘吗? 诚然,嫉妒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它对于做正直善良人的情操是格格不入的。”这种世俗、变态的嫉妒心理常常消蚀着人们的灵魂。明代画家唐伯虎说得好:“有  相似文献   

10.
老诗人艾青有句话:“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对才能、名誉、地位或环境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叫嫉妒,它是心理上的一种病态反应。《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他不满意诸葛亮的才华超过自己常感叹:“即生瑜,何生亮。”结果妒火攻心,忧愤早逝。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详细论述了什么是“善”,什么是“幸福”,以及幸福与善、幸福与德性、幸福与快乐、幸福与现实活动、幸福与思辩活动的各种关系,指出幸福是一种善,一种现实活动,且是一种合于美好德性的现实活动;它是一种最高的善,它是一种最高的快乐,它是终极的、自足的,也是有条件的;而人的思辩活动是只有神才配享有的最高幸福,思辩的人、思辩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人、最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嫉妒也是病     
嫉妒作为一种变态心理,是同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相关的.一个心胸狭隘、私欲严重的人,很难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于是犯嫉妒病.嫉妒心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常指向比自己能干的人.嫉妒包括“嫉德”、“嫉才”、“嫉能”、“嫉名”、“嫉财”等.  相似文献   

13.
嫉妒问诊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现代汉语词典》),其名声一向极坏,如同过街老鼠。而如今,却有人面对面地宣称“我真嫉妒你”,毫无怨恨与伤害之意。看来嫉妒已增添了新品质,对嫉妒再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不能一概而论。否则,把“良性嫉妒”视为“恶性嫉妒”,  相似文献   

14.
贪心蜈蚣     
佚名 《小学生》2006,(10):1-1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  相似文献   

15.
嫉妒是一种人格缺陷,是一种阴暗心理。它的产生,多是由于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风光、得意,心中暗生郁结。它可以使人变得寡廉鲜耻,失去理智。在成长的道路上,应当丢掉嫉妒前行。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电教》2003,(4):46-46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桌越才能的反感”。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青少年正处在发育和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嫉妒发生的速度与强度,可分为两种,一种同激情相联系的嫉妒,称之为“激情性嫉妒”。这种嫉妒带有强烈的激情性质,来势凶猛,发展迅速,难于控制。另一种与心境相联系,被称为“心境嫉妒”。这种嫉妒缓慢而持续,对人体的影响不如前一种明显,但可改变人的性格,主要表现为郁郁寡欢,忧心忡忡,产生孤独情绪,甚至可能积忿成疾。其实,嫉妒心理人人都有,只不过分轻重而已,轻微的嫉妒心理符合人性,但严重的嫉妒心理就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问题。以下测查可以让你了解自己嫉妒的心理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半年以来,你是否经常出现下列情况:1.看到同学家里…  相似文献   

18.
严贤 《家教指南》2006,(4):16-17
嫉妒是让孩子痛苦的一根“刺” 鸟爸爸的回答一点儿都没有错。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两三岁的孩子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和复杂了。每个成人都有过闽嫉妒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孩子同样会被嫉妒折腾得很不愉快。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与老人之妒被学者们视为“世纪性”难题,二者具有不同特点却又具有某种联系。儿童之妒具有境遇性、直接性、冲动性和破坏性。而老人之妒,虽缘由多个方面,但其幼年时期的嫉妒未能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心理治疗,是其产生嫉妒的早期原因;不能正视现实,则是其主观原因;所处社会、家庭对其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帮助,是其直接原因。正确对待并化解儿童与老人之妒对社会安定和家庭幸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嫉妒是燃烧在青少年心中的一团烈火,它可以点燃一个人向上奋进的潜在欲望,也能烧毁一个人的良知。 嫉妒有良性。恶性两类。良性嫉妒是积极的,它虽然也带有一种"恨",但常常是在眼羡别人的同时而"恨"自己的不足,并把这种"恨"深埋在心底而暗自发奋,决心以后来的成功会超越对方,也让别人去眼羡和嫉妒自己。这种嫉妒的程度越深,激起奋发的毅力就越强,成功的希望也就在这种嫉妒的过程中得以酝酿。而恶性的嫉妒是消极的,它不容许别人在任何一方面去超越自己而自己又不愿或无力付出代价超越别人。当一个人的这种嫉妒心发展到严重程度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