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芸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158-158
当前我国"两型社会"建设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从探析"两型社会"建设与高校思政课的关系入手,结合"两型社会"建设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探析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吸引力不强、实效性较弱的问题,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可以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引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特征,探索在思政课教学中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原则和步骤,期望为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改革开辟出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孙亮  马美妮 《成才之路》2023,(32):33-3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策略的探讨,认为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有的价值追求,还提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明确目标、选取恰当的内容、规范评价方式,并论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行动举措。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理念,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参观各地高校,阐释文化自信核心内容,希望将文化自信代入中国高等教育中,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教育氛围。本文论述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关系,以及教学活动实施的可行性,为大学生设计文化自信思政课程,思考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雷红霞 《考试周刊》2013,(43):131-132
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探索如何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在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尝试"五个一"校内实践教学形式,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本文在探究制约"基础"课实效性的障碍因素的基础上,寻求增强"基础"课实效性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在教学模式、学习理论以及考核方式上,仍存在一些影响"思政课"实效性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就要鼓励教师进行反思型教学,鼓励学生向引导型发现式学习转化,并尝试课程考核方式的部分改变。  相似文献   

8.
莫秀凤 《广西教育》2012,(23):15-16
阐述“低碳经济”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内涵。对“低碳经济”模式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进行价值评价,提出“低碳经济”模式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阐述“低碳经济”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内涵,对“低碳经济”模式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进行价值评价,提出“低碳经济”模式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实际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思政课“坐后排”现象逐渐成为大学生逃避、反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表达方式,严重制约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创新,成为影响思政课实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深刻剖析后,可发现其核心原因在于高校对思政课缺乏重视,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发挥不够,大学生参与思政课的主体性不强以及多元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冲击。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来重塑高校思政课堂。  相似文献   

11.
王金娟  葛志亮 《文教资料》2009,(17):196-197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结合课堂理论开展实践教学,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些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更新思想观念、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实践基地、完善考评体系等多个环节着手,切实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网络在高校的普及,为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供了新机遇,也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校园网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了解微时代的含义与特征,认识微时代为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创新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范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量合格人才,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对思政课教学进行创新升级,不断优化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文章主要分析了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以及提升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以实现我国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参与公共生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途径,"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主渠道。为了验证公民参与、"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效应,基于浙江省8所高校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用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参与政治公共事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具有双重影响,且影响力度最强;参与校园自治、参与社区服务对公民意识培育具有正面效应,但其培育效应不全面。"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具有正向影响,但无法显著影响法治意识和自由意识,且影响力度弱于政治参与。大学公民教育须据此有效应对,以促进大学生养成现代理想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违背,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促进"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相契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对"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在解决其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人才的主要基地,推行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奉献与付出精神,并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自己。相较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因此,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实践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导向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接着探索了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的具体意义,分别体现在:志愿服务是促进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是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平台、促进了我国社会公益文明的建设与发展这几方面。总而言之,志愿服务是辅助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教育途径,可以有效改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夯筑思政教育基石。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政课管理与教学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对于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从高校的党委书记、主抓教学的校长到教务处、院、系、部主抓思政课的负责人,再到每门思政课教研室主任这三级思政课管理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有四个:其一是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大力提高对思政课的管理与教学水平;其二是齐心协力,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其三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其管理及教学工作,在不同层面上对四门思政课的管理及教学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其四是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与教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管理、教学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及其所承担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社会责任,决定了教学效果最优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追求的第一目标。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各自高校的特点及授课对象的现状,灵活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还应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以课堂教学的优势来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两者形成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基础上,实现思政教育的理论主渠道与实践主渠道的有机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0.
实现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教改来说,尤为迫切和重要。面临诸多问题,高职高专院校要想有所突破,必须紧扣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方式方法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