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开展,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正成为广大教师最重要的课题.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是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原先的一些教学行为却不断地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促使我去回味、去反思,使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2005年秋季江苏普通高中全面进入了新课程,我校为了不断深化课章教学改革,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每两周有一次教学论坛活动.主题是围绕“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展开,不少教师说到“新课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化的影响”,但我有一次提出了一个问题:“新课程,哪些不能变(传统的教学技能)?”新学期开学后我跟踪听了高一不少课.发现教师的板书已被多媒体投影所替代,教师的“讲”也南多媒体音像所包办,有的教师想突出学生主体性,设计了不少问题由学生回答,提问面虽广,提问率虽高.但大多是无效性提问。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甚明了,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未能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施新课程标准而盲目跟风;有的教师为了倡达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夸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提高警惕,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变化,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确保学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于2006年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必修教材选用人教版、作为县级教研部门,十分关注新课程实验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没有初步改变?我们带着疑惑定期走进课堂,进行学科调研和组织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同时向教师们征集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惑和做法,期末对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现从教师教学的困惑是什么和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这是新课程理念是否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一项重要标准。而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问题。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策略,在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古丽 《理科爱好者》2004,(22):42-43
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也比较重视,但未提到较高层次来要求学生;而今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除了更新观念外,更重要的是思考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培养,以促使教师尽快适应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下面我谈谈对这方面问题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课程强调:教师应是学生的促进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起引导和帮助作用。这是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救师具有强烈的教学意识和较高的教学智慧,努力增加教学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已实施了三个年头,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尚有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理念。“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随处可见:有的教师拿到新教材后无所适从;有的教师对比过去的教材,把一些删去的定理和定义又拿出来大讲特讲;也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方式的新颖和课堂上的热闹,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在教学结构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将启发、阅读、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总结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潘涌 《学语文》2009,(2):4-5,9
近年,在与浙江语文名师班学员同赴京穗苏等课改先进地区的教学观摩中.强烈感受到新课程在很高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风貌。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刷新了语文教师的研究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暴露出教学过程空泛化和教师角色两难化等问题,尤其暴露出新形式主义倾向,导致一些语文课“看头”有余、“味道”不足。由于语文新课程实施,较多地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免就出现了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新课程秀”。有的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未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进入探究讨论。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遑论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  相似文献   

11.
总评: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计算教学的新理念: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开展教学,如“猜一猜”、抛硬币等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2.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老师们反映:在作业批改和教后反思中,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也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有些问题的探讨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着欠缺。这些问题。有的是通过批改作业发现的。有的是教师在备课中没有挖掘到的,有的是在写教学后记时临时感悟到的,还有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遗漏点或遗憾点,等等。这些问题发现后.如果教师再回过头来到课堂上补讲,势必会受到教学进度和教学课时的限制;如果不及时解决,又势必会给学生造成问题积累,久而久之.形成学生继续学习道路上的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着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笔者有幸在2003年重庆首届重点中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现将这节课的过程描述及课后反思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4.
自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以来,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课改专家、一线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对校本课程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实施校本课程的理念、地位、原则、方法、目标有了新的界定。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学校、学生、社区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认识和行动上难免陷入种种误区:有的是因为对校本课程的定位认识上有偏差,有的是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受到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有的屉由于校本课程实施中受到教师自身素质、课程资源和支持系统等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有的甚至是经济利益在课程改革中的负面驱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新理念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但对于如何实施新课程,很多教师是有困惑的。胡卫平等在山西进行的调查也反映了新课程实践困难的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60.87%的校领导表示此次课程改革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教师中有46.27%的认为理念很好,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9.02%的认为一些教学要求远远超出学生实际,过于理想化。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行为的转变.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的权威性传授转变为师生的平等对话和交往: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离开了教师的指挥棒,学生就主动不起来了,我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周依群 《物理教师》2007,28(6):16-17,19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教学,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因而,教师应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物理学的有关原理.但是,新课程并不否定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实现呢?笔者认为,在民主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我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学校将教学反思纳入了教学常规管理之列.课后感挤身于教学过程管理之中。教育主管部门试图通过教师写课后感寻求教学实践的最佳途径,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却误入歧途,适得其反。笔者在教学检查中了解到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绝大多数教师把课后感变成了课前感,在写教案时就顺便完成了,为了蒙混过关,有的教师用红笔书写,有的空两行书写,目的只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二是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凑和应付:三是有的教师从教学参考书上抄几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或编几句毫无针对性的套话作为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20.
前言: 纵观近两年的课程改革,我们不难发现,围绕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有的教师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有的教师侧重于学生情感熏陶;有的教师注重学生心理发展;有的教师擅长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对于科学教学因研究主题的不同,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体现现代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富有乐趣和挑战性,使我们的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使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科学探究性学习得到较好的体现和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