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年意味着什么?爷爷说,过年可以一展厨艺,给全家人做一顿拿手的年夜饭:奶奶说,过年就是收拾屋子,给小孙子准备个大红包;爸爸说,过年是一年辛苦之后,可以歇歇脚,为明年的奋斗积蓄力量;我说,过年意味着很多人终于可以踏上回家的路,陪陪家人,感受团圆……过年,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回忆起自己小的时候,总是掰着手指头盼...  相似文献   

2.
啄木鸟在木棒上"咯咯"地啄树,边啄树边下降,它可爱的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好像正在给我们拜年:"过年了!过年了!" 这个小玩具的原理非常简单,做起来也很容易。现在就让我们动起手来,做一个会拜年的"啄木鸟",给节日里的家人们带来更多的欢笑吧!  相似文献   

3.
给太阳洗脸     
冰波  雨青 《顽皮娃娃》2007,(12):7-9
快过年了,过年要放爆竹。住在树上的小松鼠也想放爆竹。小松鼠自己做了两个大大的爆竹,每个都像小水桶那么粗。“我要到树顶上去放。”他拿了一个爆竹爬到了树顶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子衿 《新作文》2013,(Z1):120-122
被压力的年@英若"过年喽,过年喽!"这样的喊声响彻天际,小A都分不清这是电视里的声音,还是楼下放鞭炮的人们的喊声,每个人都在喜气洋洋地表达着过年的喜悦。窗外,此起彼伏的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上不停地闪烁,好像是一张黑色画板被五颜六色的画笔涂鸦了,甚是好看!小A站在自家的窗户边,看着地上活泼的小朋友和天上跳跃的烟花,  相似文献   

5.
在乡下过年     
1964年,捱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老家开始复苏,变得稍稍有些富裕,父母决定让11岁的我回乡下过年。一踏上乡里的土地,年味立时扑面而来——家家都在打糍粑,做豆皮,炒花生,户户飘出来的香味诱得我跑了东家奔西家。每到一家,好客的乡亲们就会亲热地摸着我的头,问问我父母的情况,然后端上刚烙好的豆皮,或是往我的衣袋里装满热乎乎的花生。入夜,在煤油灯下,许多人家都在自制一种小拉炮,供孩子们过年时放。我也学做了几十个,第二天试着一拉,居然炸响了。我兴奋地蹦了起来——还有什么比这更叫人快活呢!  相似文献   

6.
背影     
李芹 《初中生》2018,(9):66-67
我小的时候,因为要补贴家用,父亲不得不外出打工,所以我常常见不到他.只有在过年时,父亲才可以回来.每次回来,他满脸都是风尘.那时的我,年少无知,经常把他当作一匹骏马,在他回来的那几天骑在他的脖子上.在别人面前,我摆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这样的时光并不多,因为父亲每次回来过年,都只能呆两三天.后来,父亲回来一次比一次黑,皮肤渐渐成了古铜色.于是,我问他:“爸爸,你在外面做什么呢?怎么晒得跟煤炭似的?”父亲乐呵呵地说:“我的工作很轻松,天天出去玩都有工资拿.”那时候年纪小,我信了父亲的话.  相似文献   

7.
《当代职校生》2012,(1):84-86
过年啦!过年除了走亲访友、大快朵颐之外,还有一个最重磅的活动,那就是到电影院去观看今年的贺岁片。每年过年的时候,小编都特别遇到一部好片子,让新的一年开头就有好心情。  相似文献   

8.
过年烦     
你一定会说我是小傻瓜,过年还烦?过年不烦吗?我就来说说我过年的烦事。空欢喜过年了,我们最喜欢的就是红包了,长辈们都慷慨解囊,一个个红刷刷的红包塞在手里,“乐”字都写在了我们的脸上。不过,仔细一想:今天别人送我,明天我送别人,不也没多得吗?今天红包来我家住一晚上,明天就走。那红包不就像客人吗?所以,红包到手时别得意,红包明天就飞了!节日病多多上了一年班,也累了,过年了,轻松一下吧。搓麻将、打桥牌、玩游戏……都玩通宵。特别是大年三十,一般都到一两点钟才睡觉,有的干脆玩到天亮。这样熬夜,会生病的呀!在过年期间,医院倒挣了一大…  相似文献   

9.
回老家过年     
邱玥煐 《红领巾》2014,(6):48-48
今年,爸爸早早就对我说要回老家过年。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有两年都没回老家过年了吧!以前在老家过年的情景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孩子们在一起尽情地做游戏、放鞭炮,叔叔伯伯们舞狮子、赛花灯,每样活动都让我记忆犹新。我想,这下子可有我玩的了,不像在县城,就我们一家子,也没人陪我玩。  相似文献   

10.
海归从军     
春节憧憬春节,应该会在军营里过了。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军营过年,整个班都动员起来包饺子做年夜饭。也许很多新兵会是第一次离家过年,可我已不是了,在国外的时候,通常我们的年都是在正常上课中度过的,当然,我们也会在除夕那一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做菜包饺子,同学间相互送红  相似文献   

11.
大家过年好     
创作灵感:大年初一那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姥姥家拜年。一路上我看到我们院子的大门两边,还有小朋友的家门口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大家见面都说“过年好!”爸妈还收发了很多祝福的短信。过年之前,舅舅给我买了好多鞭炮,有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放,有时叫着爸爸陪我们放,大家都很快乐。过年真好啊!  相似文献   

12.
过年了,又长了一岁,这也许不算什么,对我却意义非凡。长一岁代表我更成熟稳重了,也代表着我将走入更精彩的人生之路。花季少年是我们的美称,这个阶段呀,我们将迈入成熟,心灵也更完美。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崭新的。这不,过年了嘛!孩子们乐坏了,家长们可累坏了。孩子们吃好食,穿新衣,提着小鞭炮;家长们却在家里东西张罗着为过年做准备。过年的时候一切都平静下来,大人小孩都能清闲两天。想着也怪我出生在正月,正好过年。我想那年我的出生准把家里人忙翻了天。今年我15岁了。初九那天我请来了我的好朋友,我们玩得很开心,手忙脚…  相似文献   

13.
拿手好粥     
过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做点好吃的给爸爸妈妈呢?做饭做菜太麻烦,那就做点好吃又简单的粥吧!腊八粥据说这个粥在过年的时候是家家户户都要吃的,味道也不错。既可以当零食又可以当早饭、下午茶什么的。  相似文献   

14.
李剑红 《家长》2015,(2):52
小时候我是在乡下姥姥家长大的,每年过年,姥姥都会给我穿上她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衣服。我穿着新衣在镜子前照来照去地臭美,心里别提多高兴啦!所以,总是盼过年,因为过年就有新衣服穿,还有肉丸子吃。过年的时候,姥姥、姥爷给我们每人分一份炒得香喷喷的花生、瓜子还有甜甜的糖块,吃在嘴里,香甜香甜的。过年那几天,是我们小孩子们最幸福的几天。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回到市里爸爸妈妈身边上  相似文献   

15.
谐音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一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必然要深深地打上某一文化的印记。谐音语言现象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与一定的民俗文化息息相连。中国的节日文化中,许多家庭过年时都将“福”字倒贴,谐音“福到了”;“福”字倒贴在门上,谐音“福到家门”;“福”字倒贴在炕头儿,谐音“福到炕头”;过年煮饺子时饺子煮开了口儿,一般都不说饺子“破了”,而叫“挣了”,谐音“增了”;过年一般都要吃鱼,谐音“年年有余”;过年一般都要吃年糕,谐音“年年高”;过年做的饭菜一般都要有剩余,谐音“富裕”,剩菜谐音“生财”……中国的礼俗文化中,馈送别人礼物时…  相似文献   

16.
土家人过年     
小时候,我们家每次过年都会去乡下我外婆那儿。外婆是土家族,于是,我们都按着土家族的过年习俗过年。大概在腊月的中旬,外婆便会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杀好了的年猪,回来做"庖汤"吃。"庖汤"指的就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06,(11)
回国居住了一段时间,终于有机会在春节期间和父母、妹妹一起吃饭。在饭桌上,妹妹突然问我:"还记得我们小时候过年时一起做蛋饺的情景吗?"记得,当然记得。妹妹望着满桌佳肴,神往地说:"我们那时做的蛋饺,味道真好。"我使劲点头。那时,我们家安在父母下放的农场的平房宿舍里。物质条件很简陋,每天的饭菜也很简单。但每逢过年,爸妈仍会设法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那时的丰盛也许和现在不能比,但年夜饭、压岁钱和新衣服,都给我和妹妹带来了很大的快乐。我们家是爸爸掌勺。过年时,他总会做他的拿手好菜:裹着鲜美馅儿的油炸腐皮包,以  相似文献   

18.
<正>过年了,街上有很多很多的玩具摊,让小孩子们流连忘返。这一天,妈妈也给我买来了三个竹蜻蜓,虽叫"竹蜻蜓",可它们都是塑料做的,有红色的螺旋浆,绿色的手柄,漂亮极了。  相似文献   

19.
春天蒸出来的第一笼青团子带给我的喜悦甚至超过了过年奶奶的娘家在正仪镇,那里有一种特产:青团子。奶奶的祖上以做青团子为生,所做的青团子在色、香、味上都胜人一筹。奶奶从小就跟着她的奶奶和妈妈做青团子,割草、榨汁、和粉、炒馅、蒸煮,认认真真地学,像模像样地  相似文献   

20.
舒畅 《家教世界》2022,(2):25-27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过年童谣?你们瞧,家家户户都挂着火红的灯笼,贴着漂亮的窗花,人人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小朋友们忙着放鞭炮,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要过年喽,你们期待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