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著名的法家。年青时候就学习和研究“申商刑名”之学,后来辅助文帝和景帝推行法家政治路线,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并提出了一条为之服务的军事路线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他的《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贤良对策》等,都是主张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裂割据势力,抗击匈奴奴隶制军事集团的侵扰,巩固和发展新兴封建政权的“西汉鸿文”。在批林批孔不断普及、深入、持久的今天,我们重读晁错的这些“鸿文”,特别是读一读他的《守边备塞疏》,总结当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服务,很有好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屈贾列传》中的长沙王陶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贾谊曾先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为文帝少子刘揖①,而长沙王的姓名《史》《汉》贾谊传中均无注。《资治通鉴·汉纪·文帝纪四年》胡三省注长沙王“吴差也”。由此知长沙王非刘氏宗族。《史记·汉兴以来...  相似文献   

3.
据《史记》载: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四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一次,文帝举行过祭祀,坐在宣室召见贾谊,“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据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名为《贾生》的诗:  相似文献   

4.
贾谊(公元前二○○年——前一六八年),洛阳人。曾在河南郡守吴公门下学过荀卿、李斯的“南面之学”,受到了法家思想的熏陶。他二十来岁就走上政治舞台,先后做过博士、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和梁怀王太傅等一类的顾问官。死时年仅三十三岁。在短短的十五年的政治生涯里,他多次上疏陈述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之友》2014,(8):F0002-F0002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十卷,散文和辞赋两类成就突出。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文说理透辟。  相似文献   

6.
贾谊是后人所盛赞的汉梁文化的先驱。他向文帝上《请封建子弟疏》,为后来梁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扭转了梁国发展的历史;他在梁国写作的《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疏牍文促进了梁国政论散文的繁荣;他将南方写辞作赋的风气带到了梁国,创作了具有从骚体赋到汉大赋演进特征的《旱云赋》,开启了梁国汉赋的勃兴。  相似文献   

7.
论贾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谊是西汉前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在思想上,他较多地接受了道家的影响,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主张无为而治,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他较多地接受了儒家的影响,强调以“民”为本,主张削封国、固中央,并提出了变法改制的具体建议。在经济上,他提倡“重农主义”。在教育方面,他两任王子太傅,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而《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的写作,则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谓之“咸元三折”,系指清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初九日至十二月十八日,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一连三次向新登基的咸丰皇帝呈递的奏折,即《议汰兵疏》、《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与《备陈民间疾苦疏》。这是曾国藩在清王朝处于又一个改元换代之时,又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之际,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革新时政、应对时局的主张。“咸元三折”,较为集中的体现了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思想,对曾国藩后来的政治军事生涯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和谏议大臣,贾谊在文帝时期先后写了《过秦论》《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治安策》等政论文,为王朝的初期建设献言献策.为了使自己的诸项提议易被采纳,贾谊还在文中勾画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对贾谊社会、政治和经济构想的整体性把握,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解读贾谊对西汉初期社会、政治所做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汉文帝时期,著名政论家晁错曾上有一份颇具影响的《贵粟疏》。但是,对于晁错上《贵粟疏》的具体时间有多种说法。根据对文献记载进行梳理、比对、互证,可以确定晁错上《贵粟疏》的时间是在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  相似文献   

11.
二千一百多年前,西汉大臣、大名鼎鼎的政论家贾谊向文帝献《治安幕》(一名《陈政事疏》),深得文帝嘉许。贾谊在此洋洋洒洒六千余言的策论中,为汉王朝的“事势”(已形成的形势、局面)严峻却未引起朝野重视而“痛哭”、“流涕”、“长太息”,继而陈述自己的政见,希望皇帝采纳。历史是一面镜子,贾谊的治安策论对于我国当代治国安邦的政治思维,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通过对魏晋至北宋诗歌作品的系统评论,疏凿微旨、泾渭分明地阐述了他的诗学观。他主观以“诚”为本,即“诚”是诗歌创作之根本;他主张以“雅”为准,即“雅”是诗歌风格之标准。  相似文献   

13.
尚立霞 《甘肃教育》2004,(11):23-23
战国时邹忌很会劝谏,他现身说法使齐威王懂得了纳谏的重要性,从而广开言路,兴利除弊,使齐国位列战国“七强”之首。时过境迁,到了唐朝,也有一位同邹忌一样敢谏、善谏的大臣,他就是魏征。魏征不仅披肝沥胆、直言不讳,而且很注意进谏的方法和实效,他的意见大都为唐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不少失误。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谏太宗十思疏》(下称《十思疏》),就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频上四疏,以陈得失”中的第二疏。此疏核心内容为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意思是要他积德行义。但文章开篇并没有  相似文献   

14.
贾谊的悲剧     
洛阳才子贾谊,是西汉文帝时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他则二十出头时,就受到汉文帝的赏识。先是“召以为博士”,随后不到一年又破格提拔为大中大夫。由于贾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制的主张,汉文帝还打算把他提拔到领导高层,任公卿之位。然而一些王侯重臣却嫉才诽谤,讲他的坏话,汉文帝便渐渐地疏远他,让他离开京城,去长沙做长沙王的太傅(老师)。贾谊横遭贬斥,十分委屈,瞻念前途,一片茫然。路过湘江时,他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15.
“积贮”析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的贾谊《论积贮疏》一文,编者在题注中点明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劝文帝重视农业,提倡积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及其他一些选本、注家也多持此说。更有甚者是把“积贮”译为“贮备粮食”。我认为这些都失之偏颇。《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有这样一段说明:“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  相似文献   

16.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1979年第三版第三篇第一章第六节,讲到刘邦分封同姓王时,云:“受封的诸侯王的权力很大,他们可以征收租赋,铸造钱币,还可以任免除丞相、太傅等以外的官吏。”在“太傅”下有注释说:“太傅,太子的老师。”(见课本64页)阅后深感诧异。查《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相似文献   

17.
《论积贮疏》是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名篇,写于公元前178年作者二十三岁时。文章针对西汉初年社会生产力尚未恢复,百姓弃农而从事工商者日多的现实,向文帝条陈重农抑商、积贮粮食的建议。全文紧扣“积贮”中心,论述精当,陈辞恳切,论证严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文帝读后下诏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说  相似文献   

18.
《捕蛇者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代表作。写这篇文章时,他已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谪居永州后,他有了更多的机会与下层劳动人民接触,对民生疾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了革除弊政、减轻赋税的政治主张。《捕蛇者说》的主题思想正是柳宗元这种政治主张在文  相似文献   

19.
浙江遂昌长濂村人郑秉厚,为官16年,心系百姓,权为民用,治行显著;性格耿直,秉笔上疏,抨击权贵。政治上主张皇帝要“坚立志以隆德业”,“慎纠劾以造就人才”;经济上提出“议赋役以齐一国法”,“清铺行以厘积弊”等主张。他是明朝中后期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吏,一位敢言敢谏的言官。  相似文献   

20.
《荀子》书中论“礼”之处颇多,除有专著《礼论》外,散见于各篇者尚有数十处。本文就此作一粗略的探讨。一、荀况主张“隆礼”,其哲学思想方面的根据是“性恶论”荀况专门著有《性恶》专篇,从“性恶”观点出发,提出了他的政治、经济、教育方而的学说。他对“性恶”的分析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