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位于粤西的广东开平,是全国著名侨乡,辖区内有着百年历史的华侨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年,这张开平华侨文化的名片更入选联合国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第一处也是中国唯一一处华侨文化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如今,当我们走进开平,1800多座海外华人华侨参与建造的碉楼已经从当初的默默无闻隐藏深闺一跃为今天的举世瞩目的"碉楼之乡"。最近,开平侨乡另一个有着260多年历史的地方民俗节日——开平楼  相似文献   

2.
开平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文化艺术之乡,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体现了华侨文化的特点,蕴涵着丰富的华侨历史信息。该论文提出了"开平雕楼与村落"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中旬,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中国200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迎来了申遗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现场考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开平碉楼     
在富饶的南粤,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侨乡——开平市,她距广州约一百多公里,驱车二个多小时,就能到达位于潭江边的开平市。开平很早就是建筑之乡,开平的人民为自己的家乡建造了许许多多富有特色的建筑。她的现代建筑新颖雅致,在开发区,可以看到耸立在潭江边的现代化建筑——五星级的半岛酒店,从酒店隔江相望,繁华的古城却是老屋连绵、书香弥漫。在城区,虽有很多让人流连忘返的街区,然而,另一值得一提的应是长久地耸立在五邑田野中融合着中西情调、造型各异的碉楼。这些遍布在开平乡间的一座座奇怪的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小楼,将古罗马式的柱子和拱券、巴洛克式的穹顶和装饰风格与中国沿海乡村自古以来防范盗匪的碉楼样式融合在一起,使得建筑学家至今无法为这些小楼定义。  相似文献   

5.
李春燕 《大观周刊》2011,(2):231-231
“开平碉楼”与“澳门历史城区”同属世界级遗产旅游精品。本文对开平碉楼和澳门历史城区世界遗产的保护比较,分别对两者的保护模式、资金投入、发动群众、集中程度和法律健全程度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世界遗产保护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广东江门市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个世界遗产,也是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的第35处世界遗产。《江门日报》对开平碉楼申遗这一本土本年度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进行了滚动式、立体式的报道。虽然时隔一年多了,回顾这次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的报道过程,至今记忆犹新,值得回味,许多地方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7.
"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其保护管理的压力逐渐增大。制定有效的措施要以对该遗产项目属性的确定为前提。"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中西合壁的碉楼与民居、村落附属建筑、竹林、池塘、稻田、河流等构成了和谐而又分层的景观。在这一"文化空间"里还包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基于属性分析的保护管理,就应该针对遗产的不同属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文化景观的保护要注意对碉楼本体和民居、村落环境的整治、控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务繁重,要贯彻"抢救第一"的原则,展开摸底调查,进行多学科保护研究,来实施保护。只有如此,该项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才能够永续保存。  相似文献   

8.
1998年的一个秋天,有位叫刘云德的教授骑了一辆自行车在广东珠海晃悠,骑到郊区骑过梅溪村时,忽然在齐人高的杂草后面发现了好多荒芜了的建筑,没有人住,空落落的,就像广东开平那些散落在乡间的碉楼,它们好大一片,占地足足有五千多平方米,其楼房的建筑面积最少估计也有两千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开平煤矿是清末洋务运动中诞生的大型近代化煤矿,是洋务运动中最成功的民族工业企业,是中国企业史上,特别是矿业史上最为重要的企业之一。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天根教授所著《开平煤矿珍稀史料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一书,通过对开平煤矿的多维度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逐渐衰落的晚清经济、政治、外交、法制的困境与突破,也可看出当时东西方诸国在历史变迁中的全球语境。  相似文献   

10.
心仪开平碉楼已有多年,无论是出差还是节日省亲,只要有机会经过325国道开平市地段,就总会下车看看那屹立在广袤的田野里,具有各种欧式古典风格的碉楼群。  相似文献   

11.
李思文 《新闻世界》2013,(7):309-310
【摘要】城市建筑尤其是历史建筑记录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城市改造与扩容,不应以牺牲历史建筑为代价,而应高度重视与保护历史建筑。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妥善学习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才能“走出去”,与各种文化比肩、平等交流并长久立于荣耀之地。  相似文献   

12.
如果按照中国传统概念,以二十年为一代,那么可以说,中国建筑研究已凝聚了一代人的努力,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一些中国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以一种“中国人研究中国建筑”、“中国建筑教学不能只用外因教材”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尊感,奋起从事中国建筑研究,振兴民族学术。他们以深厚的国学根基,吸收西方科学方法,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从史料的征集、艺匠的寻访到制度的探索、“天书”的“破译”等.都顺藤摸瓜,追根溯源,基本上将中国建筑历史理出了头绪,建立了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体系,成就非常伟大。前辈朱启铃、…  相似文献   

13.
刘托 《出版参考》2005,(35):47-48
在澳门,中西文化的交融在城市空间、街区和单体建筑物上都有着充分的反映,今日在澳门遗留下来的众多历史建筑是中国境内现存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西式建筑群,同时也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和渗透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例证.澳门不愧是中国近代历史建筑的博物馆,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有中式的庙宇、大宅、商铺、园林,又有西式的教堂、大楼、剧院、炮台、墓园;既有中国民间信仰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延续与变异,也有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建筑文化的碰撞与对话.澳门建筑所呈现的文化现象,既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永不衰败的生命力及其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揭示了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同处共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杭州宝石山下的望湖楼景区附近,矗立着一栋老式洋楼,虽然只是一座三层建筑,但由于是建在山坡上,加上楼身细、楼层高,房屋正面又呈梯型模样,所以很像是一座用于防守和了望的碉楼.这座碉楼旁有假山、庭院、台阶、廊道,显然这是一处湖上老别墅.  相似文献   

15.
吕彦直负责设计和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成为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之一,成为融汇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建筑技巧的代表作品,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十分重大深远的影响,吕彦直本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23,(3):56-57
<正>本书是西方汉学界和建筑学界系统研究中国建筑陶艺的代表作,收录240余张照片、9万余字考察报告。全书共分7章,作者简单梳理了中国建筑陶艺发展的历史脉络,介绍了各地著名的建筑陶艺中心,以及建筑陶艺装饰的制作与安装工艺。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书中的很多建筑及其陶艺装饰已经不复存在,使得本书成为后人无法复制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7.
享誉中外的南京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建都南京后最早兴建的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建筑。它既充分彰显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民族建筑特色,又吸收了当时流行的西方建筑元素,可谓是融合东、西方建筑文化精髓,中西合璧,开中国近代建筑理念之先河。执掌这一巍巍建筑设计建造重任的,是当时中国一位年轻的天才建筑师吕彦直。他用如流星般炫目而短暂的一生,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被称为"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拥有数量丰富、风格多样、造型精美的历史建筑。建筑是有符号性的,历史建筑通过符号作为载体承载大量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并以符号形式得到广泛传播。哈尔滨的现代城市历史虽然很短,但因开埠后多国移民的迁入,使东西方建筑风格在这里交汇,塑造了哈尔滨历史建筑的独特符号特征。探究哈尔滨历史建筑符号的特性可以了解传播其建筑符号的重要性,在考察现有主流媒体传播、社交媒体传播等的基础上可以发现移动互联时代下讲述历史建筑背后故事、以其为主题开发手机软件等传播哈尔滨历史建筑符号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南京道胜堂是民国时期著名建筑,由美国传教士马吉兴建。道胜堂设计理念中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元素,同时还包含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元素,在建筑空间特征上具有立体式融贯中西方建筑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庄俊是中国第一位接受西方建筑教育的建筑大师。同时,他在上海创办的庄俊建筑师事务所还是中国建筑师自己设计经营的第一个建筑师事务所,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