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宋代蹴鞠组织的出现以及蹴鞠组织"圆社"的主要任务,并重点分析了圆社对宋代蹴鞠运动发展的影响,旨在为蹴鞠运动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15至2016年间上海博物馆的"吴湖帆收藏大展"中有一卷传元代钱选《蹴鞠图》,然该图存在颇多疑点。第一,吴湖帆在其所藏《蹴鞠图》拖尾上抄录了明代文徵明的题识,其中人物的特征与画面完全不能吻合。第二,该《蹴鞠图》上收藏印最早为明人,且钱选自题书法和款印均有许多疑点。第三,《蹴鞠图》是否有超越画面之外的文化涵义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探索历史情境与人物服饰、相貌和活动特征的方法,从宋人较为可信的文献史料出发,结合正史载录,重新还原了画中六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人物关系背后的政治隐喻。同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君臣蹴鞠图"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的视觉母题之一,历代有不少文人曾为该母题作过题跋和诠释,文中解释了宋代后人对"六人蹴鞠"图式的认识与原作之意的差别。最后,本文对吴湖帆先生收藏该画并加以题识的原意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古代蹴鞠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古代蹴鞠进行审视,论证古代帝王在蹴鞠的起源、发展、繁荣和衰亡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和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蹴鞠女伎是中国古代以表演蹴鞠为职业的女性。蹴鞠女伎的出现,标志着蹴鞠职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历朝历代中,都诞生过不少知名的蹴鞠女伎,她们对于中国传统蹴鞠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蹴鞠女伎是中国古代以表演蹴鞠为职业的女性。蹴鞠女伎的出现,标志着蹴鞠职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历朝历代中,都诞生过不少知名的蹴鞠女伎,她们对于中国传统蹴鞠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蹴鞠,在我国古代的史籍上也叫"蹋鞠"."蹴"、"蹋"均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就是球.西汉刘向在其<别录>中写道:"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蹴鞠作为一种娱乐竞技活动,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蹴鞠"在<汉书>与<后汉书>中较多见,并存在于各种历史典籍中,蹴鞠可能是蹴鞠运动较早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5):17-20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首次提出和描述了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这种"对抗性解读"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进而分析了"对抗性解读"在中国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足球太尉"高俅的事迹可以说是宋代足球发展与繁荣的侧面反映,本研究对宋代足球产生与发展背景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同时结合蹴鞠和高俅结缘的事例,将宋代蹴鞠发展与繁荣状况勾勒出来。  相似文献   

9.
蹴鞠是宋代最常见、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上至帝王贵胄,下至普通百姓,男女老少均表现出对蹴鞠的广泛喜爱。齐云社的出现为蹴鞠运动提供了短暂的发展助力,但也为其在宋末的最终衰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
轩志刚 《兰台世界》2016,(5):154-156
蹴鞠起源于中原地区最初是娱乐性的。从人类需要的角度而言,当人们温饱解决之后,才会想到娱乐和创造娱乐活动,蹴鞠的产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高度时出现的,对蹴鞠服饰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蹴鞠发展水平和人民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1.
王丽平  余群 《兰台世界》2012,(28):37-38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蹴鞠(cùjū)历来被史家作为古代传统足球的正式名称,蹴鞠最早的记载是在《史记》,在《苏秦列传》中苏秦对临苗的形容就是用了蹴鞠一词,该描述是这样的:"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鞠者".在我国,蹴鞠一词发展源远流长,其别名较多,比如"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都是蹴鞠的别称,按照字义上来理解,"蹴"即用脚踢,"鞠"即皮制的球,合起来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程建平 《东南传播》2015,(8):119-122
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医患矛盾的报道中的对抗性话语,以医疗真人秀节目《因为是医生》为例,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从宏观主题、文本主题结构以及话语主体等三大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该节目为医生群体提供了话语权、改善了其"失语"境地,为消解以往医患报道中容易出现的对抗性话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贾红毅  白鲲 《兰台世界》2013,(21):148-149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是我国古老的一种类似于当今"足球"的体育运动形式。宋代蹴鞠运动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而其又是与宋代当时发达昌盛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休戚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周兰 《兰台世界》2012,(25):93-94
一、时尚流行的体育运动蹴鞠又称为"蹋鞠"、"蹴球",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苏秦列传》,当时苏秦游说齐宣王时曰:"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又据汉代刘向《别录》中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太平清话》中也说:"蹋鞠始于轩后。"两汉时期,蹴鞠就已经成为民间较为广泛开展的体育运动之  相似文献   

15.
孙旭辉 《兰台世界》2012,(21):76-77
宋代从官僚阶层、皇帝到士大夫都将蹴鞠宋朝接待外邦使臣的宴会助兴项目,蹴鞠也作为平日娱乐活动,在这种氛围下,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礼仪文化。本文主要对宋朝蹴鞠规则及赛事活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读伊永文先生《〈东京梦华录〉笺注》一书,笔者考证发现,该书在有关体育条目注文中存在些许误解,本文选择了"击丸"、"蹴鞠""、孟宣筑球"等几例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中"道、天、地、将、法"的军事战略思想诠释了敌我双方的对抗性竞争活动,同样对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具有思考价值.本文从道、天、地、将、法5方面讨论了<孙子兵法>对企业竞争情报战略的指导,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竞争情报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孙慧霞 《兰台世界》2012,(24):31-32
蹴鞠运动起源于商朝,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蹴鞠运动的兴盛与当时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同时蹴鞠运动的广泛开展也给当时和后来的体育运动带来了一些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刘彻对蹴鞠具有矢志不移的情感,即使在醒悟到玩物会丧志之后,也只是减少而不是放弃,并因醉心于此而引发了全国上下的蹴鞠时尚,促进了蹴鞠在汉代的兴盛,进而影响到汉代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两汉时期,蹴鞠在民间、宫廷、军事出征中颇为盛行,尤其是作为练兵之手段,受到空前重视,对当时的军事操练产生了重要影响。蹴鞠被运用于闲时日常练兵,操养战术;或者战时间隙操练,鼓舞士气;或者马上击鞠操练,增强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