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满族文化对青龙娱乐习俗的深刻影响,从内容到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个娱乐形式对青龙满族文化事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研究独特的满族文化,丰富满族文化内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靳强 《兰台世界》2015,(4):111-112
满族体育有着独特的地域民族特性,其弓射、冰雪、摔跤等特点鲜明、别具一格,在清朝前期曾风行一时,成为北方地区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社会环境改变、国力下降,满族体育在清朝也度过辉煌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满族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以培养精通满族语言、传承满族文化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秉承"强化基础、注重实践、学术导向"的指导性原则用以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期对满族历史与文化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满族文学的长河中,1931—1945年间的东北满族文学因其"集群性"的反帝表达而具备了突出的时代品格。抗战时期的东北满族文学凭借对满族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等的生动书写,诠释了抗战文学的民族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枌东老屋校书图》系山西洪洞董氏家族旧藏,由董寿平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捐献给山西博物院。根据此图及相关档案,结合《砚樵山房日记》等史料,笔者发现董氏家族曾藏有两幅有关"枌东老屋"的画作,一为《枌东老屋校书图》,一为《枌东老屋校韵图》。二图分别独立存在,题材相同,完成时间相近,系由当时两位名士为董文涣所绘。本文从原董氏家族所藏《枌东老屋校书图》入手,以文物的基本信息,结合文献,分析《枌东老屋校韵图》的作者。通过探究二图与董文涣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董文涣在清末京城文人圈的交游状况。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4年6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成果之一。作者关纪新是国内知名的满族文学与文化研究专家、老舍研究家、中国多民族文学理论评论家,曾任国家级学术期刊《民族文学研究》主编,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多种,并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逾百篇。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满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满族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皇朝,并统治中国267年。满族文化融入中原,与汉文化相结合,丰富了祖国文化宝库。满族文化也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瞩目,"满学"研究在许多国家兴起,甚至形成了"满学热"。对满文的学习、利用和研究成为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举国强调文化建设的气氛下,不由使我们回忆起27年前始建的北京满文书院。  相似文献   

8.
老屋     
父亲打来电话说:"老屋拆了,家里盖起了新房。"只此一句,我便扑簌簌掉下泪来,心开始隐隐作痛,承载了我美好童年的老屋,再也见不到了。那是用和着麦草的泥土块垒成的普通农舍,微风过处,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儿,淡淡的。老屋的门也是木制的,虽然在建造时,父亲精挑细选地用了上好的红杉木,却也经不起岁月的磨蚀,有的地方还有虫蛀的圆孔,那时的我曾无数次地捕  相似文献   

9.
满族旧有的礼俗,有所谓"请安礼"、"抱见礼".请安礼在入关后一直实行,且广泛施用于君臣之间、官场之中及一般旗人之间.而抱见礼,则"以抱不雅驯"而遗弃,只在某些礼仪中保留一点形式,作为满族君臣在特定场合中的一种礼节.另外,入关前的满族,在礼节上也没有汉族那种严格的男女之别,入关后也逐渐循从汉俗.  相似文献   

10.
##正##清朝皇帝对金朝陵寝的尊崇和祭祀,以往研究甚少,仅有一些文章提到了满洲人同女真人的历史联系,如王钟翰《关于满族形成的几个问题》一文,认为"如果把肃慎以下迄明朝女真人的世朝相承的隶属关系与满族割裂开来,也是不能正确反映满族悠久的历史渊源的"~(1),主要讨论满族的族源;孙静《满族形成的再思考——清中期满洲认同意识研究》一文,认为"随着女真语诸部与外界接触的增加,关于金、元女真的历史可能作为一种外部的知识为晚明时朝的女真人所知"~(2),对晚明  相似文献   

11.
《八旗文经》是八旗文章的总集,承载着"文以经国""重振风雅乡邦"的文学价值。实现《八旗文经》所蕴涵的多层次的文学价值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被后来的满族作家群所传承,《八旗文经》在满族文学史、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书从世界视野和历史视角的两个维度,横向比较了中国人与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以及犹太人的民族性格,纵向分析了汉文化与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文化差异,探讨了满族等民族是如何在汉化过程中失去"狼性"的,剖析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羊性"的起源。本文摘录其中两段文字。  相似文献   

13.
刘凡 《兰台世界》2017,(12):126-128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时期对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并把发展农业生产提到了兴国安邦的地位。其"兵农合一"的农战政策,是满族社会组织的基础保障。"各守旧业安定汉民"的政策,减轻了对农业的最小破坏。"计丁授田、纳赋服役"促进了满族贵族与降金的汉族地主阶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老屋     
20年前我大学毕业,在省城工作.17年前,父母随我一起居住生活.老屋空留乡间,风蚀雨驳,残破不堪.老屋屋檐下何时长出的两棵榆树,使老屋还不至于过于荒凉.但老屋是家.保留着家的历史、回忆和全部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历史和片面追求"高"、"大"、"全"的现状,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网络论坛出现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论坛"吉祥满族"作为研究平台,对2003年到2015年的论坛发帖进行抽样,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探寻满族网民在论坛中的行为特征,以及所呈现出来的满族文化传播特点。研究发现,论坛中的活跃网民以男性为主,他们对于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意愿十分强烈,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历史和人物几个方面。在积极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还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尤其是在满语文方面,偶尔还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7.
张虹 《兰台世界》2017,(2):8-13
我国著名清史研究泰斗王锺翰先生说过:"不但研究清史与满族史离不开满文档案,就是研究我国其他各兄弟民族的历史,能掌握利用满文档案与不能掌握利用满文档案,出成果见功夫与否,会有很大不同和区别。"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满文档案,且以其独特性、原始性和完整性见长,是研究满族文化、清代东北地方史不可替代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8.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项独特制度,模糊了民族意识,使政权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由于蒙、汉等民族在人数上的优势,加之八旗子弟长期杂居的生活状态使满族的文化,尤其是语言和文字最终湮没。  相似文献   

19.
清代摔跤称为"布库",是满族重要的格斗技术,在满族统治的清朝时期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青睐与推崇,研究摔跤在清朝的发展历程,可观其在清朝政治中的作用,和与清政权兴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站在南京城南南捕厅的巷口,隐隐可见小巷深处黛瓦粉墙的老屋,这便是包含了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46号,俗称"九十九间半"的甘熙宅第,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馆址所在。这座巨大的私人宅院始建于清代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