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正毛 《物理教师》2004,25(1):29-29
笔者在上“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课时,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多年:那就是在做光的干涉和衍射演示实验时,我调好实验装置后,只能让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来看实验现象,而无法让全班同学同时进行观察实验现象.这的确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虽说每生发一把游标卡尺,也能让学生同时观察光的单缝衍射现象,但用游标卡尺却无法让学生观察到双缝干涉现象.笔者通过多次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衍射时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三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究.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讲“光的本性”时,需要让学生观察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笔者从实践中发现,用牛皮纸制成的孔屏、缝屏,作光的干涉、衍射实验,不仅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而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韩先煌 《物理教师》2005,26(5):14-14
在提倡学科渗透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认识到数学工具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就笔者观察,有些物理教师忽视了学生数学的学习状况,较盲目地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教学,这势必削弱了教学效果,有的还带来了负面效应.所以笔者提出:物理和数学的链接应“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5.
解,就是讲解,解疑,解题答问。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解教材之疑,解教师设疑,解学生质疑,解作业之疑。“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解”的能力直接制约着学生学的能力。教师解得明白,解得深刻,解得透彻,解得形象,解得艺术,学生就会听得清楚,理解透彻,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用得准确。下面谈谈笔者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解”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这一堂复习课的一些问题探讨,说明在新课程理念下,重视并利用学生质疑、实施探究教学,以及教师在课前带着问题去充分研究教材、学生等课程要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了“四步导读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读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里“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而读”,在读中掌握知识和方法,在读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这种教师“教路”学生“学路”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一、导初读、了解文意。识字解词读懂课文是理解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无疑是文言词语和方言句式,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句难点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刚开始接触反证法时,教师便引导学生用反证法证明定理“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内接于圆”,但有一些学生提出:能不能直接对这个定理进行证明呢?为了激发学生思维,笔者即予以肯定和鼓励:“大家问得好!我想这个定理一定也能直接进行证明,不过老师现在还没想出来,有同学想到了吗?”同学们都摇头,于是笔者说:“这个问题我们留到课后思考,下节课...  相似文献   

9.
正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衍射时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三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究.同时,由于生活中的色散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和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波的衍射、干涉是波的重要特性.要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首先要做好波的衍射、干涉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衍射、干涉现象.波的衍射现象和相干条件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课堂上,每当学生答对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操作时,常听教师表扬说:“真聪明。”“聪明”往往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评价用语,也几乎成为某些教师表扬学生的惟一词汇。笔者曾在一堂课内进行过统计,全班被教师夸为“聪明”的学生就达21人之多。何谓“聪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聪明”词条的解释是:“智力强,天资高。”可见“聪明”是个褒义词,谁愿意人家说自己“笨”呢?尤其是少年儿童,被人夸为“聪明”确实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然而,“聪明”毕竟是对人天赋秉性的一种评价,能被老师夸为“聪明”固然可喜,未能获此褒…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变多年来在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哑巴”英语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口语教学必须从小抓起。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词汇量少,尤其是刚接触英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差,除了背课文及做替换练习外,不可能用英语说个“没完没了”。但我们都知道,“背”出来的只是僵化的“句子”,只有“说”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活的“语言”!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有限”的词汇,“说”出“无限”的、活的“语言”?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教学实践表明:运用教学游戏、创设真实情景、鼓励发散思维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一、运用教学游戏…  相似文献   

13.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是高中物理课程中“机械波”和“光的波动性”中的重点内容。正确理解和掌握干涉、衍射的现象和性质是学好这两部分知识的关键,而做好水波的干涉、衍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干涉、衍射的性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校不具备水波槽实验仪器的情况下,我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设计了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的第54面和56面的实验装置,用简易材料组装仪器进行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新在哪里?笔者以为,新旧教材的最大之不同就是新教材对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有的教材和设施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即“学会学习”和“善于学习”。  相似文献   

15.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当学生成绩较差或犯了错误时,做教师的绝不能动辄批评甚至挖苦。在指出学生缺点不足的同时,应多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现实中的表扬现象分类笔者曾听过一节初二数学公开课,授课教师对学生作出-1+3=2的答案而大赞:你很聪明!我听后竟有心里泛酸的滋味。我带着“廉价的表扬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他进行了交流。同时对他那句“赏识教育下的常…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听课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案例一〉当教师问学生某个数学问题,学生的回答正好符合教师的意图时,教师即刻就说:“你说得真棒!我们表扬他(她)。”紧接着xx/xxx,还有班级的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你真棒!你真棒!”。  相似文献   

17.
始于1994年的大学英语三级考试从1997年12月份起一直采用了“英译汉”题型。按照“浙江省高等专科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的规定,“英译汉”部分主要测试学生词汇和语法综合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学生如何能在“英译汉”考题中得高分呢?笔者从考试现状,如何提高“英译汉”水平,“英译汉”应试技巧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英译汉”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死记硬背”之因何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内容很多,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上,教师“死讲硬灌”;学习上,学生“死记硬背”。由此可见,在各类学校全面“减负”的情况下,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革,是当前高校进行“减负”的中心内容。要改“死记硬背”之弊,当然需要溯其源断其根了。但是,在探讨过程中,许多人对“死记硬背”问题的看法时,往往责怪学生者多,检查教师者少。总认为此弊是学生过,并非是教之过也!如有些教师说:“现在也减负了,可是学生还是死记硬背,当教师的有什么办法呢?”可笔者对死…  相似文献   

19.
提起作文,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每到作文时,大多数学生都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了应付“差事”,他们不是照搬作文选,就是东拼西凑乱堆砌,结果是要么千人一面,要么文不对题。为了解决学生写作文这一难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这一堂复习课的一些问题探讨,说明在新课程理念下,重视并利用学生质疑、实施探究教学,以及教师在课前带着问题去充分研究教材、学生等课程要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