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哲 《冰雪运动》2016,(3):10-17
2022年“冬奥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届时作为东道主,我国高山滑雪项目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经分析目前我国高山滑雪项目存在训练队伍少、运动员人数少、训练水平差、训练条件差等问题.建议在找准阻碍成绩提高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尝试职业化道路、发展高山滑雪体育产业、让广大青少年投入到高山滑雪运动中、引进高水平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手段、多参加世界高水平比赛等方面多做努力,争取在6年内大幅度提高我国高山滑雪项目的竞技水平,在北京“冬奥会”上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2.
高山滑雪从五十年代正式列为全国比赛以来已有30多年了.30年来,我国高山滑雪项目技术水平提高很快,目前已接近世界中游水平.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迅速提高我国高山滑雪项目的水平,对高山滑雪技术的理论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就高山滑雪技术中有关"体重交换"和"重力位置"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欢迎同行们批评指正.在高山滑雪的理论中,"重心交换"这一术语已被滑雪界所熟悉.我认为这种提法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在俄罗斯索契看望参加第二十二届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与代表团成员座谈时指出,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在一些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项目上,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  相似文献   

4.
以近三届冬奥运会高山滑雪中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比赛中前6名男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研究法、数理统计法探讨国内外高山滑雪运动员年龄、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国外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最佳运动年龄为25岁左右,运动员身材高大强壮;国外优秀的高山滑雪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男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第20届冬奥会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的基本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参加第20届冬奥会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基本形态进行研究,分析世界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的基本形态特征,为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山滑雪运动的路线设置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损伤预防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高山滑雪路线设置等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明确和解释了路线设置的概念内涵、测量方法和设置特点等相关内容,同时针对高山滑雪大回转和超级大回转项目中路线设置与运动员滑行速度和运动损伤的关系进行充分讨论。指出大回转和超级大回转项目中运动员的速度随旗门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在超级大回转项目中随地势趋于平坦速度增加显著。另外,运动员也需注意速度过快所带来的损伤风险。平坦地形上增大旗门的偏移是控制运动员速度唯一的有效措施,可以在控制速度的同时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中陡地形上降低旗门垂直距离也可以有效控制运动员的滑行速度,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在第15届冬季奥运会上,有13名中国台北的冰雪健儿参加了高山滑雪、有舵雪橇、无舵雪橇和花样滑冰四个大项的竞赛。其中五名男选手参加男子大回转、小回转和特大回转三个小项的比赛,五名队员参加有舵雪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是公认的世界体育强国。冬季项目除高山滑雪外都是世界一流水平,高山滑雪居世界中游水平。为了提高高山滑雪在世界的地位,前苏联统一布局,在全国范围内主攻滑降带超级大回转。经过两年的时间收到了效果,夺得了1990世界青年锦标赛女子滑降冠军,1991年又获得世界高山滑雪锦标赛女子滑降亚军,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等世界大赛的成绩统计,对此项目的世界发展现状和格局进行了研究。得出: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优秀运动员特点与高山滑雪优秀运动员的特点较相像,如最佳竞技年龄较大,而且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年限较长。提出:我国应瞄准此运动发达国家,高起点发展;注重项群理论指导,特别是高山滑雪的理论的指导,高效率发展;培养群众基础;加大宣传力度等发展措施。旨在为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在我国的全面高效开展提供理论专特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运动员来说,将于1988年2月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举行的第15届冬奥会,无疑又将是一次严峻和痛苦的考验.因为中国冰雪项目的运动成绩同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尚大.前景不容乐观的滑雪运动1980年我国首次派员参加第13届冬奥会,9名滑雪运动员中最好名次是第14名.冬季两项4×7.5公里接力.遗憾的是只有15支队参加这项角逐,其中一个队还因故中途退出了比赛,我队仍然是这项比赛的最后一名,同获第13名的日本队比,成绩尚差15′39″38.其它几项也基本上是最后几名.第14届冬奥会上,我19名滑雪健儿参赛,实际成绩最  相似文献   

11.
前言 从第13届冬奥会我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赛以来,在十四年间我们连续参加了五届冬奥会。时至今日,由于这个群体的共同努力,在世界大赛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冬奥会上奖牌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应该看到我国还存在的差距,长距离项目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本文通过运动员的实践、科研人员的研究和教练员的体会,综合归纳出我国速度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女子单板U型场地项目运动员在国际竞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参加了2006年的冬奥会之后,现已聚焦2010年的冬奥会。我国女子运动员在技术难度上如今处于什么位置?技术难度的差距有多大?下一届冬奥会的技术难度将如何?通过对运动员技术难度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如上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选手西格尔获得了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银牌。颁奖仪式上,他将妈妈请上了领奖台。这是他们家族的传统,50年前,妈妈获得过札幌冬奥会的金牌。如果妈妈是一名奥运冠军,在她夺冠5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时,是不是该有所表示?举办一场盛大的聚会,还是给她买份礼物,比如说鲜花?瑞安·科克伦西格尔选择了最特别的致敬方式,那就是为家族增添枚奥运奖牌。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世界高山滑雪技术有了很大的变革。我国高山滑雪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缩短差距,赶超日本,早日走向世界,是我国高山滑雪界的责任。本文从  相似文献   

15.
单杆竞赛指的是在单旗杆内进行回转和大回转的竞赛项目.单杆竞赛是我国高山滑雪中的新项目.这个项目适合于少年竞赛,其特点是:线路较短,设置清晰,旗杆鲜明,富于节奏性.单杆回转和大回转对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优秀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的形成起着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冰雪运动从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的无功而返,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我国运动员携3金4银2铜共9枚奖牌荣归,经30余年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从零开始到亚洲强国的跨越式进步。但是,相比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冰雪强国,我国冰雪运动在项目布局、战略规划、社会基础和教学科研等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本文在分析我国冰雪运动现状基础上,提出如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基础、拓展空间、充实后备力量,并通过社会化、产业化等途径实现冬季运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我参加了在奥地利举行的第28届世界高山滑雪锦标赛,对当前高山滑雪的技术动作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大回转技术: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基本滑行姿势是:上体较低,一般和地面保持50度角左右;大小腿角度比较大,它们之间的夹角一般在110度左右;小腿胫骨紧贴雪鞋前舌部并保持一定的角度;身体的  相似文献   

18.
《新体育》2007,(4):28-28
世界冠军 2月6日至11日,在瑞典奥勒举行的2007年世界高山滑雪锦标赛中,意大利选手帕特里克·施陶达赫尔夺得男子超级大回转冠军,瑞典选手阿尼娅·帕尔松夺得女子超级大回转冠军和混合式滑雪及速降冠军:瑞士选手丹·阿尔布雷齐特夺得男子混合式滑雪冠军:挪威选手阿伦·斯文达尔获得男子速降冠军。  相似文献   

19.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第20届冬奥会优秀速滑运动员1000m比赛战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国内外优秀速滑运动员1000m比赛的分段时间与速度及战术运用的比较与分析,统计出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在起跑绝对速度上没有差异,而且同国外运动员相比还快了一点,表现出我国运动员在比赛前200m段落中速度较快。由于前200m滑行速度过快,消耗了较大的体能,因此,随着距离的延长,在后程距离段落中速度下降幅度较大。同国外运动员运动成绩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我国速滑运动员在全程距离比赛中体力分配不合理,导致200~1000m两个段落速度下降过大,最终成绩不理想,形成战术运用不当,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形成较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20.
1 我国短跑道速滑竞技水平——金牌“零”的突破 我国自开展短跑道速度滑冰运动以来,相继出现了以郭洪茹、李琰、张艳梅、杨扬、王春露、李佳军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短道运动员群体,多次代表我国参加了亚冬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世界锦际赛、冬奥会等重大国际比赛;先后创造和获得过优异的成绩,为我国冬季体育项目攀登世界竞技体育高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虽然,在16、17届冬奥会上留下了金牌“零”未能突破的遗憾,但根据我国运动员目前所具备的实力和训练水平,在即将举行的18届冬奥会的比赛中,仍有率先摘取冬奥会金牌的希望。回顾我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