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坐在讲桌后,静静地听一位台湾女生说台湾民众对大陆为台捐款一无所知:"就像您刚才说的大陆给台湾的那些好处,没有媒体报道,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呀."  相似文献   

2.
2002年2月,台湾问津堂书店公开销售大陆图书受到台湾当局的追究。随后一年多,就大陆图书应不应该进入台湾市场,进入台湾市场有哪些利弊,如何监管、审查等问题,台湾方面进行了讨论。在台湾书业同仁的共同呼吁下,台湾当局于2003年7月终于允许大陆学术类图书在台湾公开销售(后来又增加了科技类图书)。此后,通过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进入台湾的大陆图书也形成了一定气候,而且数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台湾大陆图书专卖店也越来越多,连原来经营其他商品的商家也想涉足经营大陆图书。另外,同业者还成立了大陆图书经销商联谊会。应该说,大陆图书在台湾的市场才刚刚起步,未来仍有拓展空间,据保守估计,近期内能达到3亿元人民币,若干年后能达到6亿元,相当于大陆中等发达省份一年的一般图书发行量。如何去挖掘这块潜力?笔者就多年来对台湾图书交流的实践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每次论及两岸经贸关系,大陆都会说到对台湾的让利。在议及两岸服贸谈判时,大陆的说法也是如此。而台湾负责经贸谈判的单位同样异口同声,不签服贸,是对台湾不利,好像台湾是不知好歹地拒绝大陆的让利。我同意在两岸经贸谈判上,大陆确实存在对台湾让利的作为,也有诸多让利的事实,但台湾难道只能单向承受大陆的让利吗?台湾能不能也有对大陆让利  相似文献   

4.
正为何有一些资深台湾出版人会对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笔者认为,真正原因是过去十年,台湾出版业进军大陆,普遍遭到挫败,而且被大陆出版业在质和量上不断超越。台湾业者在大陆市场既然发展不起来,自然害怕大陆出版业者反过来进入台湾市场,到时台湾出版业者连自己的地盘都守不住。这点颇值得探讨,笔者对大陆出版业的腾飞有很深刻的体会。十多年前笔者认识了一些大陆朋友,如今都在大陆出版界雄据一方,以今天人文科学出版最夯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刘瑞琳为例,前一阵子她还跟笔者说:"十年前我到台湾还是抱着学习的心理,现在觉得台湾没什么好学的,反而是他们要来跟我们学习。""以前台湾出版业都是端着架子来大陆的……"  相似文献   

5.
台湾综艺节目在大陆很多80后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故艺人高凌风曾经说过"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这段话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是两岸电视人的共识。然而,在短短几年时间,两者之间已经悄然经历了一场身份互换。如今,不仅大陆观众不再苦苦等待网络更新《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这些曾经让观众痴迷的节目,就连台湾人也不为自己的综艺节目买单,因为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就是《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等等。台湾的综艺节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本文就将探索现在台湾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台湾学者林芳谷对大陆人常挂在嘴上的“搞”字很不以为然。因为这个“搞”字“在台湾不仅是‘俚语’,还带有一定的贬义”。林先生承认大陆与台湾语境的差异,因而又说“大陆这个习惯用语有它的历史背景,我能谅解”。  相似文献   

7.
正何飞鹏先生近日写的《放手大胆对大陆让利吧》不愧是出自台湾出版界大佬的手笔:文章直面问题,尊重事实,理性分析,积极务实。更重要的是,何先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何先生说:"我同意在两岸经贸谈判上,大陆确实存在对台湾让利的作为,也有诸多让利的事实,但台湾难道只能单向承受大陆的让利吗?台湾能不能也有对大陆让利的可能呢?  相似文献   

8.
台港澳之窗     
中国大陆文学作品在台湾 中国大陆的文学作品,在台湾读者中普遍受到欢迎。一些有趣味的作品,在大陆一推出,很快就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 但是,台湾出版的大陆文学作品不是没有选择的,特别是那些有争议性的作品,出版的较多,而严肃的作品,则出版得较少。 从1987年到1995年底,从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综述台湾和大陆广播事业发展和变化过程,认为:当今台湾大多数电台已能做到西方式的"客观"、"公正"和"言论自由",与过去国民党的反共、仇共和丑共宣传有很大不同;大陆对台广播重视遵循传播规律,讲究宣传的策略和艺术,变"你说我说"为"说你说我",增强了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2011年被台湾称为“陆生元年”,至今大陆学生在台湾读大学的人数已超过6000名。就在今年暑假,第一届陆生蔡博艺报名参选学校学生会会长,成为首位参与学生会竞选的大陆学生。不想,此举在学校甚至台湾媒体中引发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1.
大陆书刊市场为景气低迷的台湾书刊业开启一扇希望之窗。尤其是动辄数百万份的杂志发行量,更是诱人。最近台湾杂志业“台湾杂志的大陆发展”座谈会,具有大陆经验的詹宏志、许钟荣等介绍了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已经在大陆授权4种杂志并转投资一家杂志公司的詹宏志说,中国大陆对杂志管理仍很严格,他们是抱着“既占有市场,又不投入太多资源”的态度,小心翼翼经营这个“未来的市场”。他还认为,大陆目前十大城市共约  相似文献   

12.
月度大事     
《传媒》2008,(10)
管理柳斌杰大陆是台湾出版发展的最大舞台9月19日,柳斌杰率领部分大陆代表团成员抵达台北,会见了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柳斌杰说,在市场准入方面,大陆的动漫、网游研发环节是开放的,已经有一部分台商参与其中,今后会继续支持他们参与进来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会面即将结束,柳斌杰用你们准备好了吗?这句台湾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向     
泛太平洋集团对台湾媒体扩大投资 有“媒体神秘投资家”之称的泛太平洋集团总裁潘思源日前表示,除了在台湾现有的《泛游网》(ToGo-Travel)及预定年底发行的《海峡》月刊外,预计今年还将会在台湾投资三到四本杂志。他分析说,就长期来看,台湾是进军大陆媒体市场最好的跳板,而目前受不景气影响,台湾部分媒体的市价大幅缩水,投资价值已开始出现,其中他最看好财经类杂志的发展。 另外他还透露,由海峡文化发行,以工具书方式详细描述如何投资大陆的《大上海》双月刊今年将可以正式出版。 (齐经)  相似文献   

14.
港澳台之窗     
台湾《中国时报》文章:预见大陆WTO效应 中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出版业会开放到何种程度,有无显性或隐性限制,开放后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商机,都令台湾出版业界所关注。今年10月12日,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了该报记者徐淑卿的一则报道,题为《预见大陆WTO效应》。报道说,当大陆出版业逐渐开放后,许多人不免忧虑台湾是否会失去自己原有的优势。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认为,未来两岸的合作竞  相似文献   

15.
业界动向     
两岸合作出版模式逐渐成型从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的交易情况来看,两岸的版权交易出现不同的情况,大陆引进台湾版权开始趋减,而台湾积极引进大陆版权的势头依然强劲。联经出版的发行人林载爵感言,台湾出版界过度偏重本土化,造成台湾书走不出去。同时,在此届博览会上也可看到,两岸合作的出版模式逐渐成型,台湾摊位出现不少两岸合作完成的书籍。如联经的胡雪岩漫画系列,是由台湾漫画家赖有贤与大陆漫画家连手改编高阳原著;汉声“沈君山说棋王故事”系列,则是汉声的台湾工作室采编、画漫画,再送到大陆工作室完成后制作完成。(成…  相似文献   

16.
这里说的“易地研究”,主要是指海峡两岸的新闻学研究者,互相研究对方的新闻传播,以对方的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当然也有跑到对方地域去,即大陆学者到台湾,台湾学者到大陆研究当地的新闻传播的意味,但不是本文的首义。 一、情状回顾 自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及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继而在1988年解除报禁,短短半年间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媒介生态也有极大改观,开启了台湾媒介对大陆新闻报道的新纪  相似文献   

17.
吉路 《北京档案》2007,(3):48-48
台湾出版业者进大陆是相当早的,大概自1980年代后期,组团参加北京国际书展起.那时,我们也接待过台湾出版商、组织过京台出版社长座谈.十八年后的现在,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记载,台湾是大陆图书版权的最大输出地;另据台湾的<2005年图书出版年鉴>记载,仅2004年就购入大陆版权516种(占出版总数的35.7%),引进大陆版权的业者也占总数的35%.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中国时报》最近发表了莫昭平的文章,谈台湾出版大陆书籍的情况。文章说,台湾出版大陆图书,热的时候,让本土的出版品直冒冷汗;冷的时候,让书商急如锅上的蚂蚁。近半年至一年来,从书市、读者以及出版者的反应与动作来看,“大陆热”都已迅速冷却,“一窝蜂”已变成“细水长流”;“发高烧”也退化为“平常心”。大陆作品“出版热”烧得最旺的颠峰,是前年及去年上半年。虽然政府在前年11月才正式开放大陆出  相似文献   

19.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北市杂志公会理事长简志信不久前刚从大陆访问回来,对对岸杂志市场发展的速度给予高度肯定。他说,大陆杂志集团化的趋势越来愈明显,编辑的水准也突飞猛进,很值得台湾杂志业者好好认识,并寻求合作机会。 简志信指出,蓬勃发展中的大陆杂志,1994年前他们最需要的可能是资金,然而,目前他们最需要的却是  相似文献   

20.
港澳台之窗     
台湾锦绣文化企业与大陆业者的交流、合作已有12年的历史。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可以说在台湾业者中居于前列地位。锦绣文化企业董事长许钟荣此次来京参加第三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他以亲身的实践和感受,畅谈了他与大陆出版业界精诚合作的经验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