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行山区民间手工艺所蕴藏的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等,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民间手工艺传承及产品展示融合,可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文章在对乡村旅游与民间手工艺融合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太行山区民间手工艺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对策研究,形成依托太行山著名景区创立连带式民间手工艺旅游村镇、对民间手工艺产品进行适应现代生活的再创造、以"互联网+民间手工艺旅游"理念营销推广等观点,以供从业人员借鉴,促进太行山区民间手工艺传承及乡村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一名热爱家乡文化并致力于家乡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彝族人,我于2013年7月9日到8月4日,同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和伦敦艺术大学等学校的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开展了大凉山彝族手工艺探寻之旅。20多天的调查,我们走访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拖、昭觉、西昌、喜德和甘洛5个地方,探访了多位民间老艺人和当地资深彝族老者。  相似文献   

3.
潮汕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风情万种的民间生育习俗,包括生育崇拜、祈子习俗、分娩习俗、生育礼俗、禁忌习俗等方面。潮汕民间生育习俗是潮汕传统社会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潮汕民间对生育的高度重视,具有明显的传承性与地方特色,体现了潮汕人浓重的重男轻女生育观,具有一定的落后愚昧成分与消极影响,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成分与积极意义。随着社会进步,潮汕民间生育习俗与其他民俗一样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潮汕民间生育习俗的传统守成与现代变革,构建健康文明的现代潮汕民间生育文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特殊性和近年来艺术生大规模扩招,就业即失业的现象也更为严重,而很多传统民间手工艺却由于传承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危险,本文从当前高校艺术人才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参与,试图寻找到两者的契合点,通过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开设传统民间手工艺课程,与传统手工艺传人、厂家建立合作关系等手段,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人的问题,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亮花鞋"是阆中市老观镇固有的民间习俗舞蹈,已进入阆中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通过研究、整理、创作并登上中央电视台等传媒舞台。从地方习俗到地方舞蹈,再到艺术性提升和锤炼、展示,亮花鞋在表演形态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很大的艺术演绎空间。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7,(6):60-66
"姊妹节"("Neux Geed Liangl")是贵州台江苗族传统的民间婚恋风俗,是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主要形式。从清代汉语典籍中的黔东南黑苗"跳月"习俗到当今台江苗族的"姊妹节",其内容与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当下,由于地方政府的参与推动,台江苗族这一传承已久的民间习俗,已演变成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方节日,必然会引发这一活动的新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阐述了民间手工艺融入教育的相关研究,然后分析了民间手工艺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的思路,接着论述了民间手工艺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的路径,最后总结了民间手工艺融入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构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融民族艺术风格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传统手工艺之关系、传统手工艺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以及民间手工艺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融合之途径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具体分析了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构建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  相似文献   

9.
民间手工艺是指劳动人民(包括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为适应生活或审美的需要而创作、生产的手工艺。自建国以来,我国不断通过立法对民间手工艺进行保护,但至今我国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传承仍然让人担忧。本文将从法律保护方面分析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构建文化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加强艺术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田面权只是一种民间习俗,并未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故学术界一般认为田面是以白契进行交易,不存在经过官方税契的赤契.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徽州却存在田面赤契,它是民间和官方以税契为中介进行博弈的结果,表明对于田面权习俗,地方政府向民间作出了让步,而并不是如黄宗智先生所认为的,由于法典和习俗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官方坚持不迁就田面权习俗.  相似文献   

11.
二人台在我国已有二三百年的悠久历史,它属于地方小戏,主要在民间流行,尤其备受老年人喜爱,它的题材与民间生活有关,因为每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生活习俗不同,导致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都各不相同。因此,二人台所塑造的角色形象也各不相同,值得我们后人去研究它,希望能为今后学习二人台的学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陕西民间刺绣中云纹纹样的载体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间刺绣中的云纹纹样,是历史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发展和演变的物化载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以云纹纹样为设计题材的刺绣与节令习俗、婚俗、丧葬习俗、寿诞习俗、居住习俗、服饰习俗和宗教习俗都有密切的关系,成为陕西民间最常见和最有表现力的刺绣题材,也成为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媒介。  相似文献   

13.
减压舱     
《父母必读》2010,(6):127-127
《有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他到处拜访地方的传统手工艺民间作坊,用轻松却又感性的文字描写了糍粑、日箭、古琴、木盆、秤杆、圣条、香干等物件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87):167-168
我国民间的艺术种类有很多,而民间编织的手工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主要是把"编"和"织"结合在一起,利用不同的编织技术和方法来形成美观的作品。然而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对于民间编织手工艺的兴趣很低,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教育行业应该从小就要让幼儿来了解这些民间艺术,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事实上,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园会定期的组织一些主题活动,那么幼儿园也可以以民间编织手工艺来作为主题举行活动,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间编织手工艺,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的活动,通过对民间编织手工艺的了解和评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吸引幼儿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手工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凤画、萧县石刻、杨氏微雕、宿州乐石、杜氏刻铜为代表的皖北民间工艺美术的调查,可以深层次剖析皖北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特点和它们所面临的发展机遇。现代工业化冲击、后备人才缺乏、经营模式不规范、保护工作不到位、经济实力薄弱、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是目前制约皖北手工艺产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对民间手工艺资源进行开发式保护,不断延伸其生命力,才能使皖北民间手工艺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骂鸡》是兰州鼓子词中的一篇,它表现的是一个以养鸡为生的泼辣寡妇王婆撒泼骂街的故事。其实,以《骂鸡》或《王婆骂鸡》为题材的曲艺作品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但又都因各地方言与民间习俗的不同而呈现出大同小异的情形。这就使得这类曲艺作品的曲调不但具有了地域性,而且唱词的内容、表达的方式和语气也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7.
《骂鸡》是兰州鼓子词中的一篇,它表现的是一个以养鸡为生的泼辣寡妇王婆撒泼骂街的故事。其实,以《骂鸡》或《王婆骂鸡》为题材的曲艺作品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但又都因各地方言与民间习俗的不同而呈现出大同小异的情形。这就使得这类曲艺作品的曲调不但具有了地域性,而且唱词的内容、表达的方式和语气也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陇中地区民间盛行耕读传家传统和尚武习俗.耕读传家传统和尚武习俗对于历史时期陇中地区文化传承、科举考试、民间生活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耕读传家传统和尚武习俗还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局势有着密切地联系.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16,(3):123-125
滁州竹编是当地一项优秀的民间手工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滁州竹编逐渐萎缩,甚至走向边缘化。本文以滁州竹编为例尝试将民间手工艺融入到美术设计类课堂教学中,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通过调研、访谈和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滁州竹编的历史和现状,指出滁州竹编缺乏设计创新是导致其濒临消失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分别从功能性、工艺性以及审美性三个方面提升竹编产品的设计附加值,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优秀的民间手工艺,另一方面也使民间手工艺得到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民间音乐与民间习俗是相互共存共生的,各种民俗仪式与祭祀活动都离不开民间音乐的点缀与烘托,有音乐的渲染习俗仪式才完整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