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题报道早已有之,最早是以单篇分析、单篇解释等形式出现,且沿用至今.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形式有了发挥作用的更广阔的天地.近两年来,报纸上专题报道专版越来越多.像人民日报的<视点新闻>、北京日报的<今日关注>,浙江日报的<今日点击>,湖北日报的<解读·背景>等.不言而喻,这是纸质媒体扬长避短的体现.置身网络时代,报纸很难再以"快"取胜,而以"深"取胜则被实践证明是提高竞争力、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这是今年新闻报道的一个重大主题.各类媒体精心策划,开始实施多种报道计划.中青网的<中国青少年红色网络行动--向中国共产党90华诞献礼>的专题报道,则是捷足先登了.  相似文献   

3.
时近岁尾,照例要整理书稿.我从书柜中翻出一叠书信,翻检中,发觉一封落款<收获>的来信.这是谁的来信?因尘封较久,我已不记得与<收获>杂志有过联系.打开信封一看,原来是文坛前辈、著名作家吴强同志给我的来信.  相似文献   

4.
2003年1月6日,北海市清除银滩公园的最后三幢建筑物并将向世人免费开放,我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两位记者一起被邀前去采访.后来<人民日报>发了300多字的简讯<北海银滩回归自然>,<经济日报>发了500多字的消息<北海:还银滩本来面目>,我在<光明日报>发了2000字的报道<北海还滩于大海的思考>(经<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刘昆站长修改).我的这篇报道被报社评为好稿,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认为有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采写中逆向思维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23日,<河北农民报>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舆论监督报道<检验报告扑朔迷离工商扮演何等角色--故城县工商局"真假报告"调查>,巧的是,河北省内某报(下文称A报)也几乎同时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交了罚款少了理赔>的报道.两则报道出自同一新闻源头,但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探究整个采访过程,体会迥然不同的立意,不难发现记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采访功底、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才能透过现象发现事件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前年我写了一篇<书太多了>,登在<读书>1988年第7期上,里边摘录两位英国作家的文章.其中第二人是G. C. Squire.最近在旧书堆里翻出他的一本随笔选集<美人鱼酒店里的生活>,重读了一遍.里边有不少篇谈到与书有关的事情,现在挑出三篇来给<读书>的读者做个介绍.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1月9日开始,<河北日报>在第10版"社会·民生新闻"版刊登了"民生调查--我期待的2006"系列报道,截止到2006年2月28日,已有五则系列报道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8.
新闻学院的不少前辈都说过:"没读过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不像是搞新闻的人."无论从文学、历史,还是从新闻角度来看,<西行漫记>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我从图书馆借来了由董乐山先生翻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西行漫记>.虽然书本破旧了些,里面也有不少前人留下的标注,不过文字清晰,译文易懂,很好看.  相似文献   

9.
拿到赵振宇教授的新作<我们说了些什么?--一个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1,我便开始细细地品读.作者以一个新闻学教授的责任感,用纪实的方式,回眸了30年来中国民主进程中发生的重大变革、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典型的新闻事件以及媒体对此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1999年6月22日上午10时,象征和平的108只鸽子腾空而起,由我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社、广东天地广告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人民不可侮--全国各界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活动摄影展>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开幕.与此同时,由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我馆协办的<目击暴行--人民日报战地记者吕岩松新闻摄影展>也在另一展厅展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于幼军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两个展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广大观众通过照片可以直观而全面地目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北约自3月24日以来在南联盟领土上制造的种种"人道主义"灾难,以及中国人民强烈抗议北约暴行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1.
浙江电台新闻综合频道采制的<为了阳光下的体育--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陈培德访谈>(以下简称<阳光>)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新闻专题报道.它以直播访谈、热线参与为主要形式,以揭示新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为重点,以浓厚的思辨色彩和得体自如的主持为特色,在广大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该作品今年先后荣获浙江广播奖一等奖和浙江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岁杪,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林穗芳先生与世长辞,我为出版界失去一位通晓16种外语的优秀编辑家、翻译家而悲痛,也为自己失去一位良师益友而悲痛.河南大学出版社为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出版了<亲历新中国出版六十年>80万言文集,其中刊有林穗芳的<回忆与感想>,也收有拙作<译书·编书·写书--回望我的六十年>.  相似文献   

13.
早些年我出过两本书,一本<两副面孔>,一本<拎出新闻眼>,凡读过这两本书的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与梁衡先生有过一段交往.<两副面孔>的序是由梁衡先生作的,许多刊物都登了,有些影响.<拎出新闻眼>里有我撰写的长篇文章<梁衡:愚溪桥畔与柳子对话>,该文被收进好几本集子,读者也爱看.梁衡是著名的大记者、大作家,能得到他的鼓励,确实颇感荣幸.  相似文献   

14.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在翻阅第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过程中,被一篇题为<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的作品深深吸引了,阅读中它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使人欲罢不能.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在为<山河壮丽人多情>一书作的序中写道:"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来两个字:感染.  相似文献   

16.
吴万里 《今传媒》2007,(2):28-28
2006年上半年在香港生活、工作了四个半月.一开始去对香港的报纸很感兴趣,如<东方日报>、<明报>包括<苹果日报>等,经常刊登一些内地看不到的新闻.但日子久了,也开始厌倦香港的一些报纸,因为娱乐新闻、八卦新闻之多、之滥,也是令人不堪忍受的.每天一百多个版面,竟然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对新闻的欲求),有些该登的新闻不登,比如一些重大的国际、国内新闻.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因为几本书的缘故,我和师永刚曾经有过一些沟通.当时,师永刚做<凤凰周刊>的执行主编一两年. 后来再见时,他问:"你打算采访我什么?是关于<凤凰周刊>还是关于书?"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凰周刊>,也通过<凤凰周刊>认识了他.但我还是愿意聚焦到他所编著、合著的书--力图探讨一本图书的畅销可以有多少种形式,在偶然之中究竟有多少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还原历史     
1997年的确有些特别,就连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也比往年多了一层历史烟云.在文化圈里口碑颇佳的几家传媒: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华读书报>、<读书>、<随笔>、<书与人>、<新华文摘>等,都在争相说道两件半古不古的"古董"--半个世纪前留下的两本日记.  相似文献   

19.
康:您的<在政治与知识之间--以晚清翻译出版为中心>是一部将翻译学与政治学进行交叉、极富新意的研究著作.我注意到全书主要是围绕这样一种思路进行研究和写作的:传统知识的政治化、权力化--由政治、社会危机引发传统知识政治化、权力化格局的动摇--新型知识的扩充及对传统知识地位的取代--新型知识走向政治化与权力化.在传统知识让位于新型知识的过程中,充满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您在书中分析了面对政治及社会危机传统知识也努力进行调整,试图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架构来容纳新型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既持守传统知识的权力地位,又汲取新型知识切于世用的优势这样一个目的,但历史发展的进程却绝非如此.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新闻类周刊开始在中国媒体市场上崭露头角,除了历史较久的<瞭望>,新生了<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深圳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香港的<凤凰周刊>等一批有影响的新闻周刊,在以关注情感化、实用化的文化生活类为主导的期刊市场开辟了一条新路.今天我们不能说中国已经进入新闻周刊的时代,因为还没有一份周刊能够同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等相提并论.但是新闻周刊的发展已开始形成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