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知语境与话语意义推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对话语意义的理解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文章区分了传统语境和认知语境,静态意义和动态意义。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它在话语意义推导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话语意义的理解过程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语境假设不断推理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话,首先它必须有基本的话语规范。这种基本的话语规范,至少包含着这些内容:平等合作的话语主体;准确选用的话语术语;约定俗成的话语重点;凝炼精典的话语范例,等等。  相似文献   

3.
交际主体在每一个话轮中只能选择单一话语角色来建构话语,话语角色定位得体对言语交际有着重要的修辞价值,能确定表达主体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能避免接受主体中断交际,能使交际主体间的情感距离适宜、能避开或缓冲与接受主体的矛盾,是言语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重话语内容而忽视话语角色定位,表达主体在话语建构前必须根据语境对话语角色进行适切的定位,才能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元话语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它的意义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实现的.语境主要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本文首先对元话语和语境进行概念界定,然后以欧亨利著名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进行分析,发现该语篇通过元话语对语境进行构建,达到了其特殊的艺术效果.同时,该研究可帮助我们今后对语篇的理解、创作与批评.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具体研究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俚语是源于亚文化群体和被边缘化群体的并逐渐融入主流文化体系的一种语言。对于俚语的理解必须将其置于特殊的语境当中,因此它与语用学有着天然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具体研究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俚语是源于亚文化群体和被边缘化群体的并逐渐融入主流文化体系的一种语言。对于俚语的理解必须将其置于特殊的语境当中,因此它与语用学有着天然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张梅 《培训与研究》2006,23(5):39-41
语境和修辞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语境制约着说写者的话语组织、建构,同时也制约着听读者对话语的理解。在修辞过程中,修辞行为要和各种语境因素相一致。说写者必须根据语境来建构话语和调节话语。听读者也必须根据语境来理解话语,根据语境的变化来完善对话语信息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8.
话语理解过程是一个语境选择的过程,是认知主体对语境假设不断推理的认知心理过程.话语理解的关键在于听者利用知识草案、心理图式和社会心理表征三种推导机制,以最小的努力寻求语境与话语的最佳关联.CET4语料分析表明,学习者的话语理解能力不仅与语言知识而且与语用推理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9.
隐约式非语言语境是交际主体不能直接感觉到的一些比较隐蔽的因素,这些因素对语言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比如社会环境、心理文化环境。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话语的理解过程更是离不开语境。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要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必须将话语与语境结合来进行。隐约式非语言语境作为语境的一部分,对话语理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和载体,必须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语用学要求展开和递进,才能通向实效。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来看,主体相适、话语建构和语境契合是其内在运行机制;话语转译则是话语单元之间的关系力量,从而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抵达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话语,作为主体间交流的载体,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意义有效沟通的实现,但是话语间性的存在却使这种功能的发挥受到抑制.话语间性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符号间性;二是主体间性;三是语境间性.话语间性问题不单单是一个语言学问题,它最根本的根源在于哲学认识论上存在的主体间性问题.话语间性的存在虽然使得话语交流本身变得更加有意义,但理解的受阻却让这种意义的获得格外困难.因此,突破话语间性的负效应,让理解变得完美,就成为实现话语主体之间价值一致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世俗文化利弊俱生的现实困扰,我们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科技理性和日益全球化的当下语境,对世俗文化的批判性阐释中寻找价值主体的合法性地位和人文话语新的增长点,并在理想的烛照下,为人们的生存架设一个超越性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境信息是制和影响言语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接受对表达话语中的省略成分和潜在信息,要达到表层和深层的完全理解,都不能不依赖语境信息去补足。在补足理解的过程中,语言语境利用语言要素,把省略成分内部信息的提示线索,扩展成丰富的语用信息,非语言语境外延很广,它们往往只有一部分对省略成分起着补足作用;潜在信息是潜藏于编码形式之内或之外的信息,有时它可以通过语言语境去传递和补足,有时,它又必须通过语言编码形式同非语言语境的联系才能理解。语言语境对话语的补足呈现出单一性、局部性、言辞性等特点,非语言语境则具有丰富性、多层性、可变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遵循。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主要由话语主体的引领力、话语内容的解释力、话语风格的吸引力、话语语境的渗透力、话语评价的助推力等构成。由于话语双方在主导性与主体性之间存在“内在张力”、话语资源的供给未做到“内容为王”、话语的表达艺术未达到“妙趣横生”、话语语境的创设未实现“润物无声”,而且缺乏“科学规范”的话语评价机制,受这些因素影响,高校思政课话语主体引领力弱化、话语内容解释力欠缺、话语风格吸引力不强、话语语境渗透力淡化、话语评价助推力不大,这使得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提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高校思政课应着力于跨越主体间话语“裂谷”、整合和创新多样话语资源、借鉴和融通多元话语风格、创设丰富蕴含的话语语境、构建科学的话语评价机制,努力提升课程话语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中国的一个元神话,现代中国理性主义具有元话语或元传统的性质,并以唯理化、整体化、绝对化、理想化、化化构成自己的基本特征。现代中国理性主义从一开始便面临历史语境和话语逻辑两大方面的困境。前主要体现为因特殊的历史语境所遭遇的历史尴尬;后具体表现在由于自身的逻辑规定而陷入话语上逻辑悖论--如,从反叛传统到回归传统;从意欲启蒙到疏离启蒙;从崇尚民主到否定民主;从确证主体到消解主体。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领域。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所以,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会话交流是说者与听者之间相互的话语理解活动,而话语理解活动牵涉到复杂语境的认知。人们一开始主要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语境,认为语境是关于当前时刻的情景,然而语境绝非静止的,它是随着交流的进行而持续变化的环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语言学家从语境的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从语境的类型、参数与变量研究转向结构模型研究。M.Berry的"礼貌的共同合作"模型,O' Donnell的语境限制模型、T.W inograd的过渡网络模型以及E.Ventola的流程图模型,使得动态语境模型的建构越来越精致化。他们的模型虽然引入了主体因素,但是对于主体的认知状况与选择的刻画过于理想,因此还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9.
在旅游展演场景中,民间艺术审美主体呈现为由文化持有者、舞台表演者、节目策划者以及导游等多种不同文化身份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复杂状态。这种审美主体不是指单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群体代表不同文化逻辑的话语力量。它既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文化持有者和生产者,也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演出承担者和意义生发者。同时,这种审美主体又是处于被凝视状态的,它必须依靠旅游者的观看和想像才得以存在和凸显,才显示出有效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义。因此,旅游展演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审美主体是一种虚化、模糊而又有多重含义的想像对象,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审美主体的呈现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建构。  相似文献   

20.
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是语言表达所依赖的语言知识和蕴含的非语言知识的总和。话语意向是话语的语用含义或言外之意。语境可以补充说明、升华话语意向,它对话语意向的理解起决定性作用;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话语意向有意识地改变甚至创造语境,以求达到既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