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宇 《科教文汇》2008,(29):236-236
在当今世界,文化和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日本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是日本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根本问题。因为政治、经济或社会问题,我们都可以纳入到广义的文化中来理解和把握,而且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之根底中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上述各种问题本身。我们面对日本时要特别重视从文化的范畴,那么如何了解日本文化,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日本文学入手来研究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并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发现推动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是日本的企业文化。美国在学习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动员多方面力量进行企业文化研究,并将企业文化理论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中。短短几年时间,美国企业又重新造就了其竞争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底蕴支撑的经济,就像是驶进沙漠中的跑车。法国前文化部长朗哥有句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彭云  张俊 《科教文汇》2007,(7S):165-166
日本是亚洲的一个经济大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其包装设计的空前发展,日本包装设计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路程,在其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人希望通过对日本包装中的审美文化的分析,使中国的包装设计也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并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发现推动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是日本的企业文化。美国在学习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动员多方面力量进行企业文化研究,并将企业文化理论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中。短短几年时间,美国企业又重新造就了其竞争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底蕴支撑的经济,就像是驶进沙漠中的跑车。法国前文化部长朗哥有句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5.
方琼英 《科教文汇》2010,(19):81-81,83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他国文化的国家,同时又善于将他国文化与日本本土的文化相融合变为日本独特的文化,七夕节便是此例。本文主要围绕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七夕节入手,简述七夕节在日本的发展,以及从中我们的三点发展传统节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候,世界发达国家对管理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境界——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日本经济的崛起,主要是日本企业管理水平高。集中表现在日本企业的家族主义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的团队精神。中国管理文化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美国企业文化理论1984年传到中国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姚赢 《科教文汇》2007,(10S):194-194
近年来,在日本,一段时期内“差别语”的泛滥产生了包括种族歧视,人格侮辱,民族矛盾在内的诸多社会问题,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差别文化”的源流是日本的部落问题。在日本近代社会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运动,叫做“水平运动”,就是这一种特殊部落的民众争取自由的运动。而日本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身份阶层构造为基础的差别,又产生了同和问题。这些都是社会结构等中的“顽疾”。作为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其语言规则,还要了解气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背景。这样会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黄述新 《科技风》2011,(19):257
本文从日本向外来先进文化学习入手,试图把握日本文化形成发展的轨迹,主要分析了日本自古以来是如何学习外来文化及其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镭 《科教文汇》2011,(19):207-208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电影以传统风格为主,进入60年代,以大岛渚为代表的日本"新浪潮"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内容和风格,90年代以来,日本电影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观,较之传统电影有创新,而又回归了传统的内核。本文以90年代以来出现的这样一些新元素的电影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前两个时期的大风格进行比较,试图以电影作为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来探求背后的文化内涵、文化变迁的轨迹以及文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创新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美国,中国,日本民族文化特质的横向对比和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创新文化的纵向分析,阐明了知识经济时供必须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来支持经济时代的发展,及其创新文化的提炼及背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具有东方文化的历史传统,但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又受到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在近百年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日本人始终面临着一个如何处理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人们大致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完全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坚决抵制西方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2.
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时一个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奥秘来自于企业旺盛的活力,而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则在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学习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翔  佟占新 《百科知识》2023,(18):16-18
<正>日本一直以来都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作为宣传本国形象的名片。日本政府于2003年推出了“观光立国”政策,希望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增加访日外国游客,带动经济发展,宣传日本风光和文化,提升国际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观光立国”政策取得成功与自然环境优势密不可分,而自然环境的维护和建设,又反映了日本国民人文文化中的环保意识的强烈。通过“观光立国”政策分析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是学者们研究日本民族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同时,了解日本人环保意识的产生、体现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研究了我国驻英使馆科技处的一份资料:《英国推进与日本经济技术合作的新目标和措施》。这篇资料详要介绍了英国人十分重视与日本打交道,把与日本的经济、技术交往看作是振兴英国工业的一个机遇,看作是开展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一个政策立足  相似文献   

15.
周洁 《科协论坛》2007,(3):233-234
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时所必须实施的发展战略。日本为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其经济而确定了知识产权立国的总体战略。由于中日文化的同源性,日本在立法制度上的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实践值得我国借鉴和深思。  相似文献   

16.
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国内的经济曾遭受具创。当时的舆论都认为日本还要继续维持很长时间的战败恢复期,不可能恢复战前的繁荣景象。但是日本的实际情况却出乎每个人的意料。日本在战后仅仅用了30年就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经济进军全球前列。虽然实现短时间经济腾飞的理由有很多,但其中日本的企业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篇论文主要论述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的特征,希望同时能够使中国的企业受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迎来了一个经济、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会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相应的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质量,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即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现代室内环境,将是室内设计师的任务。笔者近期走访了本市的一些住宅区及别墅区,深入调查和了解,总结了目前居室建筑室内装修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亚洲的一个经济大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其包装设计的空前发展,日本包装设计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路程,在其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人希望通过对日本包装中的审美文化的分析,使中国的包装设计也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孙勇 《科教文汇》2007,(11Z):218-219
随着刘翔获得了一个又一个110米栏冠军,尤其是在近日获得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实现了大满贯后,媒体和大众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刘翔身上。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分析刘翔所形成的一个又一个媒体奇观:体育文化奇观、媒体文化奇观、种族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20.
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内江科技》2006,27(3):89-89,161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表现不同民族的不同社会背景,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其文化而存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久远,但日本民族因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本文探讨了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文化导入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