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行使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民法典》第246条是“委托代理机制”的基础规范,但“委托代理机制”的实现尚需特别法加以落实。“委托代理机制”兼具公法和私法目标,缔结行政协议,成为委托代理行使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应然选择。依据《立法法》,应以政府规章作为委托代理行使矿产资源所有权客体范围的有效法律依据。受托行使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权利体现为矿业权的设立、转让及收益的取得,行使公法权力受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协议的约束。责任制度是违反约定义务或法定义务应承受的法律负担。司法救济是实现权利、落实责任、化解纠纷的必要途径因而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知识产权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私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与社会公益、社会正义的关系.公民的受教育权是一种宪法性权利、生存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因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加强,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使得公民从基础便与他人有着差距,形成人与人之间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这不仅有害于公民个体还有害于国家.从公民受教育权出发探讨知识产权在发展中的利益平衡,知识产权应该为公民的受教育权让步,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狩猎权隶属子权和他物权,狩猎权涉及狩猎权人的私益和国家的公益,弄清狩猎权的母权利于双重利益的保障。一般意义上说,狩猎权的母权包括土地所有权或水资源所有权和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考虑到国情特色,应该将狩猎权的母权界定为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既有利于狩猎权的深入研究,也能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他物权必定由所有权派生而出,故他物权客体上的所有权即为该他物权的母权。准物权是他物权的一种,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母权。但实际中,某些准物权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母权,对此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认识。找不到母权并不能说明准物权不是民法上的物权,切不可削足适履,为了证明准物权的物权属性而穿凿附会地给准物权找一个所谓的母权。  相似文献   

5.
“敦煌毁林事件”为检验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属性提供了良好例证。在“私权说”视野下,该案不存在国家所有权侵害,无涉所有者职责履行,相关资源利用活动不受国家所有权约束,案涉森林破坏活动只能进行行政处罚,其制度症结在于“放权”不足。但在“公权说”看来,该案实为典型的国家所有权受害事件,存在所有者职责履行不当、国有资源利用权行使缺乏规范等问题,应当追究公法性质的财产责任,其制度症结在于监管不力,需要通过细密的责任规则和问责机制予以补充。通过对该事件相关问题的分析,“公权说”与“私权说”的差异及前者的优越之处一目了然。无论是从理论逻辑还是从制度实效来看,资源国家所有权都应当解释为公权。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角色观是在一定的文化中形成,并受这种文化影响的。在传统文化视野中,教师角色具有“天地君亲师”的传统社会地位、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普遍心态、“棍棒成才”的教学信念、“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也要进行现代转换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经营权是一种以对物的使用、收益为主要内容的权利,是以国家财产为客体的一种新型的他物权。国有企业经营权与传统民法中的用益物权,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经营权日渐凸现。本文仅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视角,对国有企业经营权及相关法律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国有企业经营权的经济根源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国有企业对国家财产所有权享有的经营权的经济根源就在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或分离”。私有制的产生,货币的出现,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分离现象更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民所有制所采取的经济形式是国家所有制形式,即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占有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国家为代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必然要通过众多单个国有企业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全民制经济内部所有权同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首先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客观要求,同时还决定于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8.
所有权是利益归属与支配的法律语言,古今中外的所有权基本语义有两种:混淆式所有权与私权所有权,其下又有若干义项,它们分别对应于大陆法系与海洋法系古今所有权制度;概括各种所有权制度,所有权模式不仅可以在思维中再现,还可以用社会历史实践加以验证,近代以降,所有权系以自然人主体权利为中心发展而来,现代企业的普遍发展,改变了自然人所有权的行使方式,在现代企业内部,出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由此引发所有人与经理人的对立统一关系,促使人们去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基于国家所有权主体的特殊性,在物权的民事立法框架内不足以解决国家所有权的特殊矛盾运动规律,因此,《物权法》外,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法》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事关公民素质、民族兴旺的“百年大计” ,对文化教育之注重早已成为现代国家所共有的意识。我国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与受教育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直接影响个人发展。如果受教育者的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不仅使个人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也会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一受教育对于个人来说 ,代表了一种利益 ,受教育权是实现这种利益的手段 ,其实质就是一种利益。同时 ,受教育权作为权利的一种 ,也是一种资源。资源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资源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作为生产资料天…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大学校长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大学校长角色的期待是不同的。在现代社会,人们期待大学校长能够扮演四种基本的社会角色:一是作为学术利益的代言人,二是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三是作为学术组织的领导人,四是作为社会利益的主动反映者。而现实中大学校长的角色经常是缺位的,其根源与数字化、任期制的误区不无关系。现阶段大学校长角色的建构方向是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公私财产权的保护是法学领域的永恒命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保障。我国现行刑法将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单列一章,其犯罪的同类客体或法益系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即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但是,由于这一章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五花八门,并非所有的侵犯财产犯罪都侵犯了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笔者结合民法物权理论,在财产所有权的理论价值上重泼笔墨,通过实例论证了所有权理论作为侵犯财产型犯罪所危害法益的理论不足,进而提出以"控制权"来理解"所有权"的主张,以期得到法学界同仁的雅正。  相似文献   

12.
公权和私权的划分标准较具影响的是利益说、主体说和创设依据说。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国家、集体均可成为林权的主体。不同类型的林权在法律性质上存在差异,有的属于公权,有的属于私权,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林权界定为公权或者私权,而应将林权定性为包含公权性质和私权性质不同类型权利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私权化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促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需要及必然结果。然而,知识产权私权化的不合理扩张和异化则可能导致知识创造者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在社会权利体系中表现为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博弈。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这种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博弈已经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我们不得不凸显权利作为个人的意志作用及其对抗公权力随意干涉的效能,警惕绝对的社会所有权观念的滋生和蔓延。就物权设定社会职责甚而剥夺所有权或物.其惟一正当性的理由是对公共利益的眷顾。为公共利益而就物权设定社会职责,主要通过两种立法途径达成其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小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权、产品所有权及劳动力使用权这三种权力归属于个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这“三权”归属于资本家;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这“三权”将归属于联合的个人。这才是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真实内涵。但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三权”在国有企业里不应该是统一的,而应是分离的,即生产资料所有权应归国家,产品所有权及劳动力使用权应归企业。这应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也应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规定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所以要明确知识产权的宪法地位.知识产权保护公民的创作自由和以此而产生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另外知识产权还涉及到了某一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人权属性.知识产权制度是在调整创作者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立国之本,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战略一旦发展成熟,就要成为宪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土地权利制度是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土地权利立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又富有成效的发展过程。建国后,我国土地权利经历了一个从私有向公有的深刻转变,随着市场经济实践的逐步深入,土地权利又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丰富了利益实现的方式,进而实现了从归属到利用的再次发展。面对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历史任务,系统梳理我国土地权利立法的沿革,无疑有助于我们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煤矿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煤矿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却未进一步将煤矿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区分,导致我国煤矿产权在开采过程中如同虚置。这种情况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地方政府寻租、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事故责任不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分析当前我国煤矿资源产权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我国煤矿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权能虚置;集体土地使用权内容混杂,不能流转等弊端,必须对其作根本性的改革。在坚持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借鉴国有土地使用权改革的成功经验,取消集体土地所有制,代之以单一的土地国家所有制。建立和谐统一的土地用益权体系,严格控制改革土地用途,加强土地公权管理,这是改革我国土 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的理想模式和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两元制体系的不合理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不科学性,土地使用权淹没所有权,所有权主体不明、权益被弱化、经济价值被贬化,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不平等、不公正性导致农民失地、失业、失生存,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架构主权—发展权—所有权—建设权—租赁权一元土地权益体系,发挥土地权能,保障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