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2023年2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少儿版画教师们与时俱进,在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在当下新时期目睹着乡村的飞速发展与火热的乡村建设,于是用手中的画笔与刻刀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创作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系列艺术作品,展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新面貌,歌颂乡村振兴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的新开端。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农业强国建设既包括农业全面升级,也包括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和美乡村突出强调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些都对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提出了殷切期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进行部署,强调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但是,综合来看,农村职业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中最为薄弱的一环,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能力还明显不足。农村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数量少且覆盖面不够,基础能力明显不足;农科教结合功能弱化,农村职业教育有向“单一升学通道”转变的发展趋向;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不完善,未能有效通过产教融合培养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农村职业院校紧跟时代发展的办学意识不强,专业特色不突出。  相似文献   

3.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识,是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保证。贵州省凤冈县在探索乡村振兴多元路径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寻求产业发展“只兴不盛”问题的破解之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基于对凤冈县有关机制和实践的梳理,围绕“农”字做文章,激发产业活力,优化治理结构,增强文化动能,对于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材料】2023年2月1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建设“和美乡村”已然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目标与任务。作为美丽乡村的优化升级版,“和美乡村”突出了和谐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对乡村精神文明及文化发展的关注。本文基于社会学视角探讨了“和美乡村”建设对于践行共同富裕理念、保障村民生计与福利、推进乡村发展等维度的理论价值,并提出“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领会“和美乡村”建设核心要义,把握“和美乡村”发展基本要点;把脉“和美乡村”建设问题短板,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发展;紧抓“和美乡村”建设着力之点,促进乡村振兴形成强大合力;完善“和美乡村”建设保障机制,加强“和美乡村”发展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基础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要振兴,文化需先行。面对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现状,作为我国文化重要阵地的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策略,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既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拓展也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同步推进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又踏入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各项工作永远在路上,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的“成色”如何,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要高度重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系列工作,为接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2,(1):37-42
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是全国十个“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之一,是金寨县脱贫攻坚成果的集中体现。金寨县和全国人民一起取得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途上,金寨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区位闭塞,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单一,缺乏持续增收支撑;党组织引领作用不强,战斗合力仍需加强;被脱贫、返贫现象存在,长效机制缺失。为此,金寨县积极探索:营造文明新风,实现文化衔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现产业衔接;发挥党建更强引领,实现组织衔接;建立政策长效机制,实现制度衔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相似文献   

9.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一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事关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农村地区也存在着发展普遍相对滞后、人才流失严重、产业融合发展困难、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要以多主体协同推进、打好美丽乡村建设组合拳、构建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体系机制手段破解上述难题。这是对全球乡村衰落困境的一种有效回应,对中国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打破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衰退这一“铁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之年,教育从助力脱贫攻坚转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明晰教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内涵,需要明确乡村全面振兴愿景与农村教育发展主导性任务.乡村全面振兴可以从农村社区宜居化、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三个维度考察.从农村教育主要矛盾看,促进农村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是农村教...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诠释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新时代新征程,探索“两山论”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是构建中国特色乡村生态文明理论的应有之义,推动乡村生态保护落实落地的必然要求,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视域下落实“两山论”,持续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农业农村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关键,这就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大趋势,即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户兼业化不可逆转、村庄数量持续减少.在小规模农户长期存在的前提下,采取合作社等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在宏观上加快主要农产品价格改革和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稳定并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宏观治理体系;微观上切实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江苏乡村振兴是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振兴,村庄作为农村要素的重要载体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地域典型地区的调研,从微观上揭示江苏村庄布局现状特征,在分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村庄布局新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江苏村庄布局仍然存在布局散乱、布局体系不合理、优化选址难度大、特色彰显不够的问题,最终从理顺规划体系和创新管控政策、明确优化重点和分区分类引导、优化布局节点和强化集镇作用、提高建设标准和提升宜居度四个方面提出村庄布局优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需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从而推动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近年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充分挖掘利用山区特色生态资源和畲族特色文化,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地方内生发展动力,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全国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景宁样本”。因此,借鉴景宁县率先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新发展理念,挖掘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探索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施行为探寻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法治推进路径提供了契机。现代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在保障教育公平、培养新型农民和打造善治乡村等方面作用明显。当前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面临着无法适应农村“空心化”、办学条件落后、合作匮乏和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总结其困境成因是办学定位模糊、配套制度不健全和政府作用发挥有待提升。未来应在法治轨道上从明确办学定位、健全配套制度和全面提升政府投入力度这三个方面推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转变的国家战略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为“后扶贫时代”的总目标.“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目标一致、共同推进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完全集体经济、集体组织带动、县域生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特色产业带动等发展模式,可以从编制乡村规划、建设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经济、推进城乡融合等方面来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秦玉友 《教育研究》2021,42(6):138-148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现代化是在城强乡弱语境下展开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自信危机,提升自信是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的重要议题.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振兴对接脱贫攻坚背景下,亟须重新思考农村教育现代化自信问题,不断加强价值自信、实践自信与理论自信.在价值定位上,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从其目标群体规模、服务对象功能以及自身人类学意义方面,加强农村教育现代化价值重要性挖掘,确立价值自信.在实践改进上,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反思输血式现代化,优化"在地化"现代化,探索共生型现代化,推进农村教育实践思维方式反思,提升实践自信.在理论探索上,农村教育现代化在其方法论上,需要推进逻辑思辨、经验行动、实证实验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建设,强化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规范自觉,增强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8.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乡村振兴,内含着推进农村教育振兴。农村教育振兴不只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与目标,同时也对乡村振兴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乃是乡村振兴之本。由此,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振兴的深刻关联便不言自明。新时代赋予农村教育振兴新使命。这种新使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需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上认识农村教育振兴,增进全社会对农村教育振兴的共识。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乡村现代化寓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之中。在一定的意义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质上就是推进乡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包含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农村教育现代化。可以说,农村教育振兴就是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中国特有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目标决定了农村教育振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浙江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了示范。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做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周格玲 《科教导刊》2023,(21):29-31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学生是乡村发展的有效力量,促进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要求,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以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开展创业的重要性基础上,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机遇,深入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路径与策略,以期为我国更多农村地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