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平均数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中所说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它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描述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对不同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平均数因其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重要知识。《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知道用平均数可以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知道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知道平均数是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的数,能描述平均数的含义;能用平均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研究,尝试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真实情境中收集、整理与表达数据,在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下面是“平均数”这节课的教学片断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平均数”是小学阶段要学习的重要统计量,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需要用平均数来进行解释说理,一些实际问题也需要用平均数来解决。学生虽然在学习这一知识前对平均数已有所了解,但更关注如何计算平均数,因而忽视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更需要突出平均数的本质,理解它的统计意义,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能用合适的方法分析数据,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创生”平均数1.情境引入,选择代表数  相似文献   

4.
<正>数据意识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培育载体主要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虽然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离不开相应的统计知识与技能,但数据意识不等同于统计知识与技能。例如,“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代表学生知道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具有数据意识,数据意识主要体现在运用平均数解释与解决问题中。厘清数据意识的行为表现,尤其是针对特定统计内容的具体表现,即“学生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统计量是统计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涉及“平均数”“百分数”这两个统计量,中学将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中位数”“众数”“离差平方和”“方差”及“百分位数”等统计量。理解统计量可以帮助学生定量描述、解释与分析数据,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一、百分数的统计意义百分数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核心内容。百分数作为表达统计量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 (一 )”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统计表及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2.结构简析。本册教材是第八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继续和发展,是进一步学习第十二册“简单的统计 (二 )”的基础。“简单的统计”分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及“求平均数”两个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的部分,实则是一个整体。先通过两个例题介绍收集原始数据 (用画正字的方法 )与分类整理数据、填统计表的方法。为了分析原始数据的“集中趋势”,又要求平均数,教材仍用两个实例介绍了…  相似文献   

7.
<正>“平均数”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重要内容,教学重点要从平均数的计算转向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以及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平均数所蕴含的统计思想,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要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就要让学生与数据对话,感悟数据的魅力,而好的问题犹如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笔者以《平均数》的教学为例,浅析如何依托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和应用数据,发展数据意识。  相似文献   

8.
平均数是数据资料统计中的重要集中量数之一,对整体概貌描述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平均数虽然是借助于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但平均分得到的是一个“实数”,而平均数则是一个“虚拟的数”。如果从儿童视觉效果而言,前者是有形可循的,后者则属无形飘忽之类,对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思维难度。学习个体求平均数时采纳的策略能够在一定侧面折射其平均数建模的水平。比如,面对“85,88,81,84,87”一组数据,学生常见策略是用该组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求得平均数,这应归属比较一般化的平均数建模水平;…  相似文献   

9.
平均数是数学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统计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代表值,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平均数虽然是借助于平均分的意义得到的,但平均分得到的是一个“实数”,而平均数则是一个“虚拟数”。如果从儿童视觉效果而言,前者是有形的,后者则是无形的。对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平均数有着一定的思维难度。  相似文献   

10.
【教材反思】原通用教材中 ,“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 ,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总数÷份数=平均数” ,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这部分内容被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 ,这一变化促使我们对“平均数”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新的思考。众所周知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其统计性、代表性的特征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大量随机…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解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统计活动的几个环节中,数据的分析是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基础之上进行的,是统计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平均数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数据之一,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与中位数、众数相结合,通过对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体现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因此平均数(尤其是加权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2.
“平均数”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通过“移多补少”和“求和平均分”的方法,引导学生计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材中的第1道练习题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测试目标: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们喜爱的春季运动会入手,设计以春节运动会情境为主线,贯穿本节课始末。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加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业是学生为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之一。“统计与概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数据意识”作为《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核心素养表现之一,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此,  相似文献   

16.
从真阅读苏敦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课的内容,不难发观,教材的炎涟点存丁揭永平均数作为一个“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最”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求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较复杂的平均数与简单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基本相同,都是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而较复杂的平均数需要先求出每组数据的和,再求出全部数据的总和,然后再按照全部数据的个数求平均数。  相似文献   

18.
<正>你掌握“平均数”的知识点了吗?随我来看看下面的“一”“二”“三”吧!一、平均数的意义通俗来讲,平均数是指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与以后要学习的众数、中位数不同。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众多水平;中位数是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9.
总评:“平均数”是统计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节课。小学里讲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其知识领域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使学生理解“平均数”;二是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相似文献   

20.
“平均数”是统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描述统计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代表数值。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就要重视学生对平均数本质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