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论及魏晋六朝小说时,一般笼统地指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从这些小说和魏晋六朝人对这些小说的相关论述出发,得出其时的小说观念相比汉代的小说观念也显得落后。这并不符合魏晋六朝的实际。魏晋六朝的小说观念,在沿袭了汉代小说观念的同时,相比汉代小说而言又有很大的进步,表现在魏晋六朝人对小说娱乐功能和虚构手法的事实肯定,以及与之相应的魏晋六朝小说中历史叙事向小说叙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时,唐传奇叙事艺术的成熟常令人赞叹、惊讶不已,同时为了凸显其叙事艺术的美,比照对象则是我们今人以现代小说观念划分的魏晋六朝“粗陈梗概”的小说。实际上,魏晋六朝人观念中的小说与我们今天所划分的魏晋六朝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魏晋六朝人观念中的小说,一方面是对班固《汉书·艺文志》总结的具有学理意义的正史小说观的继承;另一方面随着魏晋六朝文学思想的发展萌生了新的小说观念与因素,为唐传奇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唐传奇所具有的一些小说质  相似文献   

3.
目前侠义小说研究中"重论轻史"的问题比较突出,研究者对于魏晋侠义小说往往存在习惯性的忽略。必须看到,魏晋时期,中国侠义小说出现了"夺宝"、"行侠"等新的叙事主题,并呈现出好奇、通俗的审美倾向。对魏晋时期侠义小说的重新开掘,能够有效地弥补中国侠义文学发展史研究中的汉—唐历史断层,重新建构中国侠义文学发展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4.
从魏晋“仙窟”模式小说的特点展开分析,详细阐述了该小说模式的四个主要来源,即“神仙”思想影响下的神山仙窟传说、有一定现实依据的大山、洞窟的记载与传说、老庄思想以及前人的文学创作。在探清源头的基础上,又大致介绍了魏晋后“仙窟”模式小说的发展,从而对魏晋“仙窟”模式小说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源远流长,小说观念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关于魏晋时期的小说观,自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引明人胡应麟“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少宝山房笔丛》三十六)作出魏晋“非有意为小说”的论断以来,各种文学史、小说史,几乎众口一词地认定只有到了唐代,自觉创作小说的时代才真正开始,而魏晋六朝并非小说创怍的自觉时代。然而,如果我们能全面考察魏晋时期的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就会发现,上述结论并不准确,有重新认识魏晋小说观念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王雨燕 《保山师专学报》2002,21(1):23-24,33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传奇前后相继 ,魏晋的鬼神志怪孕育了唐传奇。但志怪只是小说的萌芽状态 ,而传奇已是成熟的小说。虽然它们产生的背景不同、反映的内容各异 ,但都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魏晋六朝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形成的标志。此时的志怪小说,写仙写鬼者,数量尤多。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魏晋六朝小说中的人神恋、人鬼恋的悲剧模式,探讨其悲剧的共同意蕴。  相似文献   

8.
杨青 《文教资料》2014,(29):45-46
《纪闻》是唐代一部从志怪向传奇过渡的小说集,其中许多志怪故事已经明显不同于魏晋志怪小说,它们不再像魏晋时期志怪小说十分重视教化作用,反而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小说文学趣味也有所增强。与魏晋志怪小说相比,《纪闻》体现了唐代志怪小说一些新特点:淡化教化色彩;传递讽刺意味;凸显现实内容;注重文学趣味。  相似文献   

9.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我们在看到其卓越讽刺艺术之时不能忽略小说中体现的另一可贵精神:有浓厚六朝情的吴敬梓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及他希望通过对魏晋风度的学习重塑士林的美好人格理想。本文试通过对小说中名士、贤人、奇人形象的分析透视出魏晋风度对《儒林外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使得生命意识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典型音调,最具特色的是志怪小说,在各种玄妙莫测的奇幻虚构中,表达了魏晋人对生命理想的追求。文章以《搜神记》为主要参考对象,以当时艰难的生存状态为出发点,从小说中剖析魏晋士人对自在自为的生命方式的向往,对圆满的生命现状的渴求以及对长生的终极期盼,以此来解读魏晋志怪小说中人的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遗闻轶事的小说,全书不仅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通过魏晋士人对生命的认识、返归自然的生存理想和对“才学”与“德操”的价值追求,体现着魏晋士人明显的伤世情怀。  相似文献   

12.
王雨燕 《保山师专学报》2002,21(1):24-24,33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传奇前后相继,魏晋的鬼神志怪孕育了唐传奇。但志坚只是小说的萌芽状态,而传奇已是成熟的小说。虽然它们产生的背景不同、反映的内容各异,但都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鲁迅撰写的有关魏晋文学的论著,开创了对魏晋文学作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综合研究的范式;以卓越的“史识”,初步揭示了魏晋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构了魏晋小说研究的理论框架,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史研究方法。其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基本构筑了魏晋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不论是观点的独创性还是学术思路的启示性,都对此后魏晋文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杂传产生于魏晋时期,在体裁上近于纪传体,内容上重在传叙人物,形式上以单篇为主。杂传在体例编排上对两汉史学有所继承,但同时在人物刻画、叙事手法、叙事品格上又有一些新变,出现了小说化趋势。魏晋时期的社会制度、时代风尚、思想潮流以及史官选任制度等都对杂传的小说化趋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6,(3):39-43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撰写的一部关于风俗的书,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均有影响。目前学界对《风俗通义》小说特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将其与魏晋志人志怪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至今较少出现。从内容取材、叙事手法、审美风尚三个角度对《风俗通义》和魏晋志怪代表作《搜神记》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风俗通义》和《搜神记》在创作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魏晋志怪小说的兴盛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文学史对此研究一直不够,笔者试图在前人基础上,对魏晋志怪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加以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求教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志怪小说是古典小说的一种。志怪,就是记录怪异的事情,主要在两汉魏晋时期流行。志怪小说受到两汉魏晋时期盛行的道教神仙方术以及佛教流行的社会风气影响,表达了当时民众对强权政治的反抗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量秦汉简牍的出土,为研究文学史提供了新的契机。放马滩秦简中有关志怪故事的记载,把志怪小说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志人小说,它主要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名士的生活,以及由他们生活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情感,从而反映了那个社会的风貌。魏晋名士风流是崇尚自然、超然物外,清峻通脱,率真任诞,是时代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魏晋名士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就蕴含在欣喜与感慨之间。更好地认识、总结、借鉴魏晋人的精神世界,对现代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海凤 《学语文》2014,(6):49-50
魏晋志怪小说以丰富多彩的神仙鬼怪以及神奇的传说异闻开中国小说之先河,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开端,影响深远。而《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以其众多的蛇类形象为我们展示了魏晋人对于时事、世态和人情的观念和对于生命、道德和伦理的深刻思考。《搜神记》中关于蛇形象的故事共有三十篇,其中蛇形象以本相出现的故事较多,以幻象出现的仅有五篇,但每篇都为后世小说中蛇形象描写开创了范式,具有典型意义。《搜神记》中的蛇形象描写具有丰富的时代特色,根据出现的频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阐释。  相似文献   

20.
对于志怪这一文体,我们今天当作小说来研究.然而,志怪小说中的“小说”的概念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带有虚构性质的有意识的文学创作.魏晋志怪只是草创期的小说.早期的小说被定义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并不是一个文学性文体概念.魏晋志怪因为其实录的特点,具备了真实性、时新性的新闻属性,因此可以被看作是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