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点评:因为比例尺的意义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提问:去年国庆长假我们去了上海东方明珠塔观光旅游,非常愉快。海门到上海有120千米而…  相似文献   

3.
“比例尺”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 (人教版 )第十册 的内容,包括例 4、例 5、例 6三道例题。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而在对难点的确定上,有老师认为是“解答过程中的单位处理”,也有老师认为是“使学生理解用比例尺求解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所设未知数的单位应与已知数的单位相同。”为什么这些老师会把单位的处理视作难点 ?直到听了他们的课后才弄明白。   原来,他们对三道例题的讲解,基本上都是按照课本,连解题…  相似文献   

4.
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教材第14页一16页),第1课时,新授课。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教学;同时,对于一幅比例尺一定的图而言,所有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成比例的;因此,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要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现行教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编排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概念,有利于与代数知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金坚 《江西教育》2001,(7):104-105
“比例尺”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十册的内容,包括例4、例5、例6的三道例题。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而在对难点的确定上,有教师认为是“解答过程中的单位处理”,也有教师认为是“使学生理解用比例尺寸解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所设未知数的单位应与已知数的单位相同。”为什么这些教师会把单位的处理视作难点?直到听了他们的课后才弄明白。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的意义。2.能运用有关知识初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教学难点理解"相关联的量"和"相对应的数"等术语。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已知体积和高度,怎样求底面积?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探知这些数量关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1.谈话理解“互为”。让一名学生(甲)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乙)。…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55~58(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并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1.谈话理解“互为”。让一名学生(甲)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相似文献   

10.
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五·四分段)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131~133。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求平均数。2.学生经历探究求平均数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教材第14页-16页),第1课时,新授课。 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教学;同时,对于一幅比例尺一定的图而言,所有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成比例的;因此,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要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现行教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及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P126-P127。教学目标:1.通过猜想、探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会求平均数。2.经历探索求平均数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3.通过对平均数极值的讨论,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相似文献   

15.
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比的有关知识一、双基训练提要使学生弄清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比值、比的性质、化简比等概念;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正...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2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问题,发展“四基”“四能”并培养几何直观。2.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沟通倍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解决乘法问题的内在一致性,发展模型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成功的乐趣,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6~47页。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比、写比,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通过观察、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与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符号意识、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52页“比例尺”例1。教学要求: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掌握求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会看地图和其它平面图上的比例尺。教学过程:一、复习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出相应的进2说出下面各比的意义。门)校园里有杨树15棵,柳树20裸。15:20是()和()的比;20:15是()和()的比;15:35是()和()的比;20:35是()和()的比。(2)要修建一条长4000米的机场跑道,设计图纸时,在平面图上画20厘米长的线段表示。20厘米:4000米是()和()的比。(填完订正后,齐读一遍。)评析:复习部分从千米…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五.四分段)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131—133。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会求平均数。2.经历探究平均数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概括和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二册,P52。比例尺教学目的: 命名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实用价值,理解其意义,并掌握求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教学步骤: 新课引入部分出示中国地图,先把祖国的概貌展示在学生眼前,接着出示如下问题: 1.一架飞机每小时平均飞行5254米,你们能用这张地图算出从北京到南京,至少需要飞行多少小时吗?(学生肯定回答不了,这又产生新的问题,但这一设疑却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