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先导,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育生态化的思维方式,可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树立绿色环保的资源观和消费观;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等途径把文化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试论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进行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研究有其必要性。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明的内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利用精神文明成果建设生成文明,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建设生态文明新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系统建设、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相互借鉴原则,采取建立坚强的组织领导、广泛的宣传教育、完善的体制机制等措施,不断推进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需要,也是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现实要求。为此,必须探寻切实有效的途径,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观以及生态责任观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成为2l世纪人类最严峻的挑战。保护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环保教育,把环保教育渗透到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一、化学课是环保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人类面临的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海洋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污染、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化性减少、环境公害、有害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十大环境问题,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直接与化学和化工产品生产所导致的化学物质污染有关[1],而这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多项都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知识来了解环境污染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2],增强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环境密切相关,化学中环境保护素材十分丰富,而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由传统的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变,面对这一深刻的变革,人类需要团结起来,超越工业文明时代的狭隘观念,一致行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基于本国文化传统和国情,中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文明观,这种观念不仅符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个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以及生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本特征出发来研究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塑造未来的生态社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实践的客观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也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既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一面,也具有超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一面;既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这是异质文化可以相互沟通和融合的前提.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融合的解读和思考,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关系,洞悉两者表层内容与深层结构之异同,对于生态文明观深入人们心理、营造生态文明氛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南是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区域之一 ,各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生态智慧。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也能够为西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参照。在大力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倡导各民族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取向的今天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无疑给现代社会提供富有启示意义的独到智慧。在西南地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理念与各民族传统生态智慧相结合 ,才能形成各民族相互尊重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 ,真正实现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1环境教育概述 环境教育是使人们掌握现代环境的基础知识,获得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环境的基本技能,养成正确认识环境、保护环境以及处理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它不仅在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和培养环保专门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而且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极富活力的新鲜内容,所以说环境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持续性发展,我国教育能力不断提升,高校教育方式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来满足现如今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室内设计与人们的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教学在高校中的定位和应用对高等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角度,融合生态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里深入地剖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时至今日,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引来了强烈的“报复”。人类若想在自然界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就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因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西方学者把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造了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学说。在多年研究中,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调整社会结构、完善经济社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依据,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这些观念在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藏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主要见于部落法规、生活禁忌、宗教教义中,其内容包括珍惜生命、尊敬自然等,其间还蕴涵着与现代生态文明相接榫的丰富的思想资源。深入认识、挖掘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摘选其中的合理成分,必将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制度伦理建设,尤其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生态关怀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丰富的意涵,含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态战略观、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生态动力观、生态与文明共兴的文明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本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观、全球共建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共建观,真正实现了"顺天时、因地宜、和其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现代国民的基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其在物质生活欲求与精神生态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特征呈现了不断凸显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在改善城市国民精神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本文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问题展开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已经不能满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要求。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发展的新方向,融入了许多新学科,不仅在工程技术上有所创新,对于建设稳定的生态系统也有新的理解。安图县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核心区,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在工程模式和生态环保新技术上都有所创新。安图县生态水利工程具有东北地区生态水利工程示范性意义,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研发,有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视角来解读以人为本对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以人的生态利益为本,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思想。以人为本对新时期的环保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环保立法目的出发,通过梳理影响现代社会制度的理论和规则,探讨人类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在制度建设、理念传播方面维持和保护上的脆弱性。从中可以看出,在解决当下生态环境问题上,法治尚有有限性,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环境的保护需要我们在理念层面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以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生是否具有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或较强的生态文明意识,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当务之急,高职生态文明观教育要加强对高职生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自然观教育,引导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加强对高职生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倡导绿色消费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提高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高职生的生态行为,培养高职生的生态文明习惯,增强其生态道德责任感。从而使高职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者,同时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