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话语”是当代叙事学理论所关注的重心。“叙述”与“叙事”所指不同。叙述话语即“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述时间、人物、叙述者及其视点是研究叙述话语的几个要素,体现了叙事学的文本研究特点。在当下西方文论频繁更迭的大背景下,其理论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重估叙事学尤其是“叙述话语”的理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学理论研究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前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拘泥于现代哲学,致使无法真正形成多元化的理论格局。在借鉴后现代哲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教学理论研究五个方面的后现代走向:即由现代认识论走向后现代解释学;由权威走向批判;由“本体”研究走向“解构”研究;由宏大叙事走向小型叙事;由意识范式走向语言范式。  相似文献   

3.
杨志亭 《外国语文》2023,(4):131-137
后经典叙事学将叙事界定为信息传递的普遍方式,是构建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手段。以此观点解读科技翻译的本质及其过程,可以摆脱以往叙事与科技的二元对立,使叙事与科技得以融合。科技话语从本质上看是叙事建构,而科技翻译则意味着对科技叙事的重构。叙事文体学结合叙事学与文体学的相关理论,为科技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从而可以更好地阐释科技话语的翻译属性问题。译者通过在目的语中再现原科技话语的叙事语言与叙事逻辑,可以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实现科技叙事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教学理论研究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前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拘泥于现代哲学,致使无法真正形成多元化的理论格局。本文主要在借鉴后现代哲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教学理论研究五个方面的后现代走向。即,由现代认识论走向后现代解释学;由权威走向批判;由“本体”研究走向“解构”研究;由宏大叙事走向小型叙事;由意识范式走向语言范式。  相似文献   

5.
叙事学理论从诞生到发展经过了两个主要阶段,发生了一次范式转移。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认识活动,这个理论本身在它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与文化全球化发展对应的两个基本特征:趋同性和多元性。所不同的只是形成趋同和多元的走向略有差别。文化全球化以一种主流文化对边缘文化的霸权话语以及边缘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渗透来表现两种文化之间的互动,而叙事学理论则是具体叙事作品的共性造就了趋同性,又在开放的社会系统中通过向具有叙事性特征的不同媒介的渗透阐释着多元的话语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叙事学研究活动本身的文化特征就是文化全球化的话语表征。  相似文献   

6.
从形式主义到现在:意识形态叙事的谱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叙事的理论探徽要求把叙事学的开端追溯到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叙事学把形式结构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后经典叙事学对两者的关联性给以足够重视,在这一转变中巴赫金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巴赫金不仅对叙事的意识形态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还提供直接的工具和切入点,其"话语"理论以"声音"为指称或直接或修正的进入后经典叙事学,显示出巨大的意识形态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历史机遇,而文艺学的转型则直接体现为理论的突破与创新.新时期文艺学转型理论创新问题的要害和重心,就是要使当代中国文艺学真正成为以"中国特色"为标志的中国的文艺学,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中国文艺学、美学的深层文化结构和文化资源的这一带根本性的"中国问题".文艺学转型的理论创新是在对以往的文艺学观念和方法论的反思中进行的.正是通过这种反思我们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要重新回归文艺学学科的理论本体、科学本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准确阐释和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观念和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原则.因为当代中国的文艺学只有建立在这个坚实的文艺学观念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形成一个不同理论观念互相协调、不同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的理论格局,才能进一步推动文艺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网络科幻小说创作与叙事从20世纪末伴随网络文化传播而崛起,并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迎来创作的井喷期。总的来说,中国当代网络科幻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话语、创作风格和思想主题在延续传统科幻文艺对技术理性、技术伦理和科学人文主义等问题的审美反思与伦理批判这一学术进路的同时,也紧密地反映了我国新时代以来的现实生活语境、科学技术变革现状与时代文化精神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新世纪二十多年来中国网络科幻小说作为一种与新媒介、新技术与新思潮紧密关联的当代文艺“新文类”“新形式”,还承担与肩负着对人类文明新趋势、新动态与新问题的话语建构与诗学反思。文章希望通过对五组代表性网络科幻小说作品的阐述和分析,加深学术界对于其反思构建科幻文学理论话语新范式与新问题的宏观认知,以期为当代科幻文学创作转型实践提供某种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9.
写实主义(亦称现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最早引入这一概念的始于梁启超1902年的重要文章《论小说与群活的关系》一文。在20世纪西学东渐的话语实践中,不论是围绕写实主义命名权的话语争夺,抑或是对它的具体阐释与实践,都深深地烙上了“中国特色”的印痕,本土化过程中的重重过滤与筛选,把本来属于文学方法论层面上的命题,一度畸变成了文学本体论意义上话语霸权,使当代中国文学陷入了越走越窄的文化死胡同。论文就“写实”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尴尬遭遇,从现代性的视角作出了宏观的梳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为基础,采用“故事”和“话语”的“二分法”,将叙事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做一梳理分析,概括出各种理论的得失利弊,在此基础上,探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对电影叙事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本世纪初十年最为醒目的研究范式,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教育叙事研究的情节问题,叙事结构问题,研究者的主体经验问题,教育叙事的研究品性与信度、效度等问题域,还需要进一步地明确与澄清。与此同时,“空间”、“复调”的叙事艺术、开放性的叙事实践与作为理论形态的教育叙事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成为教育叙事研究方法论拓展与反思的重要表征。然而,从更高的方法论追求来看,教育叙事研究不能仅徘徊或止步于叙事方法的创新层面。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方法与技术的领域,它更是一个人文与伦理的世界。教育叙事研究需要超越技术性、艺术性的层面,进而成为一种具有教育学科责任和生命伦理关怀的教育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顺应目前国内对当代美国文学精神危机主题解读的趋势,课题研究将结合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新视角,重点阐释二战以来的美国女剧作家如何在叙事范式上顺应潮流,突破传统戏剧的藩篱,对美国女作家群独特的叙事个性和时代特点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从文化研究中汲取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理论交汇和实践影响所产生的思想张力正在当下文学理论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但就严肃的学理逻辑而言,当代文学理论仍然没有形成那种完整的理论范式意义上的文化研究.中国当代的文化研究如何避免单向接受的阐释困境、走出“西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话语方式、深化中国本土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这些都是中国当代文学理沦研究需要反思和批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梳理、论证了当代叙事学和电影叙事理论的理论源头、基本框架和理论特征。文章指出20 世纪以来的两大思潮四脉流向对叙事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和直接的影响:一是以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皮尔士的符号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理论思潮;二是以俄苏形式主义文论和斯特劳斯、弗莱的神话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诗学——神话学理论思潮。进而区分了当代叙事学与古典叙事理论的不同理论特征。文章认为,当代电影叙事理论已经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形态,一是以麦茨为代表的以建构电影“句法学”为主要研究特征的“语言结构表意说”。二是以艾柯、沃伦为代表的主要着眼于电影影像符号学的“影像符号编码说”。三是被人们称之为第二电影符号学的电影叙事理论,可称之为“本文修辞策略说”。四是以米特里、波德威尔为代表的带有综合色彩的“叙事美学与艺术说”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叙事学理论对白居易《长恨歌》进行叙事学分析,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长恨歌》叙事语言的有机构成,通过“隐喻”“转喻”的符号理论具体阐释;分析《长恨歌》象征对叙事的推动;从故事角度把握《长恨歌》的故事线索,分析它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叙事批评在中国和西方有各自的发生发展历程.在西方,叙事学诞生之初,注重被叙述的故事的结构、叙述者的作用和叙事作品的构成体系.经典叙事学是一种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纯形式研究;后经典叙事学则以阐释具体作品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具体作品的意义.自觉的叙事批评经过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将文本的叙事分析和文本之外的历史文化分析结合起来,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国的叙事批评大致经历了文史不分的叙事批评、感悟式的文学叙事批评、有理论自觉的叙事批评三个阶段.叙事批评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运用叙事理论,对文本进行叙事批评;在叙事理论研究领域,拓展研究内容;叙事批评和其他批评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将心理分析理论中的图示框架理论与叙事学结合起来,阐释“花园路叙事”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9.
范式研究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元研究,它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深度反思和“自觉”,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当前对职业技术教育范式的研究存在“话语碎片化、缺乏同一语境、缺乏哲学反思与批判”等问题.基于对“范式”、“研究范式”、“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范式”的理解,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进行重新审视,从而使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范式走上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范式在科学研究中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对世界根本看法的方法论体系。在具体研究方法的层面或学科制度层面上使用范式这一概念,显得过于宽泛。判定一门学科是否成立的基本依据不是是否确立了某种范式,而是是否具有严密的范畴体系和以此为共同话语的学术群体任何一种研究视角都意味着一套从基本的范畴、命题到方法原则构成的特定“话语系统”。学科性视角与方法论视角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不同范式之争还会继续下去,而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也不会从高等教育研究的视野中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