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为天人合一,忠实于自然,并师法于自然,表现方法臻于成熟,"融金碧与水墨于一炉”,题材和内容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多样,在构图上出现"一角半边”的形式.宋代山水画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其巨大的艺术成就是和当时的宗教、文化及哲学思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创作至宋代趋于成熟并达到鼎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山水景象。画家通过对自然的感受来描绘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与理想,充分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宋代著名画家存世画作中分析宋代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然”这一概念,在中国绘画美学中,是一个极至重要而又富有哲学内涵的范畴。尤其自然与山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古典美学来说,“自然”蕴含着“道”,“妙造自然”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真谛.现代山水画艺术仍然在不断的追求着“妙悟自然”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在其发展演进中,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完整而独立的艺术体系。20世纪的山水画,总体上是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表现出“开门迎宾”的宽容心态,形成“借古开今”,“中西融合”的两条流向。新时期山水画在创意风格样式的艺术领域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格局,并从传统程式化的技法和审美惰性的羁绊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艺术本体的追求,寻求新的天人合一。在新世纪里,中国山水画将越来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放射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从绘画形式的角度,就如何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把握其传承特点,更能接近山水画艺术的本质和精髓,提出一些初浅的认识,并结合教学中临摹,写生和创作三个具体环节论及“造化”与“传统”,自然与创作主体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唐代山水艺术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回溯了唐前山水艺术“自然”精神的贯注历程,并以唐代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尚自然”精神在唐代山水艺术的艺术展现和唐代山水艺术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中国山水艺术的传统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是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它的美学价值在于明确回答了山水画的本质特点是源于人热爱自然山水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情感变化与自然山水景物变迁的对应关系。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提出对自然山水“取之精粹”的艺术概括的观点,以及中国山水画的视觉原理和空间表现的“高远、深远、平远”即“三远”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大千的山水画注重“以造化为师”,“师法自然”。张大千的山水画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仿古期、渐变期和创新期。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的结晶,充分地表现出张大干先生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研究宋代流传下来的描绘山水自然景观的原创绘画,有着传承意义上的理性思考。站在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宋代理学对山水画自然观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李泽厚说:“理学的基本特征是。将伦理提高为本体,以重建人的哲学”。既然“理学”作为建构人的哲学,它的文化伦理精神不但对宋代的意识形态影响深刻,也对中古山水画自然观的完整形成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曲飞 《成才之路》2010,(5):I0021-I0021
元代山水画一反宋代尚“形”求理之风,追求“山中有我”之心境,追求简淡,强调写心、寄情山水的特殊审美倾向。元代特殊的政治气氛和深刻的社会因素,对元代山水画风的盛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绘画艺术自身发展的运动规律,引导着元代山水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元代山水画是继宋代之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又一高峰,尤其是“元四家”中的倪赞,不论是在山水画的章法、笔墨技巧上,还是他提出的“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对中国人画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倪赞在其自身的绘画创作上始终与其高洁的紧紧关联,是中国画史上“画品如人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演变的过程中深受道学、玄学、佛学思想的影响。道家崇尚自然和玄学的“自然与道合一”,以及禅学中的“心造万物”等思想,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亲和性。分析、研究这三者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有利于揭示中国山水画的本质即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苏州园林是私人宅第,与皇家宫苑不同.它虽不如皇家宫苑豪华、富丽,但是劳动人民在规模较小的有限空间里,发挥了惊人的艺术才智,运用中国国画的传统手法,把山、水、建筑和花木四者巧妙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幅自然山水画,达到“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乐”的艺术效果。在苏州园林中,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分别保留着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的不同风格,各有其独特的美,被誉为“苏州四大园林”。  相似文献   

16.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夺其造化”,是其美学思想核心。郭熙强调了创造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生命活力;创作主体必须直接审美观照自然山水;艺术家必须善于营造一个兴奋适意的创作心态;“三远”论表明了中国山水画艺术走向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7.
宋代园林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水是园林艺术中最具魅力的要素,园林选址大都凭借水势,依山傍水而尽得自然之灵秀,同时注意水与园林中其它景观的巧妙融合,使景观成为富于变化之中的统一整体,以此体现宋人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和尽得山水画之意境的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山水诗与山水画是两门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其独立之因:自媒介而言,山水画是运用线条和色彩造型的艺术;山水诗则是语言的艺术。自审美而言,山水画之意境给人的审美印象是直观的;山水诗则是间接的。其联系之因:独立分科之时代之产生背景相同。二者在题材上都是摹写自然,表现大自然壮丽秀美之山川,从而达到寄情遣兴,“畅其神”之目的。这种特殊的表现题材及目的,决定了山水诗与山水画都是表观“可引起快感的那一类可以眼见的事物”。诗与画的“最高法律是美”,自再现自然山水之美的表现方法而言,山水诗与山水画(不仅仅是山水画)的许多表现方法是相互渗透贯通的。如虚实、疏密、衬托、经营位置的结构方式,在作品中寄寓作家或画家本人的个性、情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然,绘画的技法,譬如披麻皴、斧劈皴、铁线描,兰叶描,墨之浓、淡、干、湿、  相似文献   

19.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本课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山水画为媒介,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深刻理解“自然观”这一哲学思想的本质内涵。道学思想所揭示的大自然本原的道德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和不断融合发展的精神源动力。中国山水画是其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它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因此本文结合初中美术教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一课,从其所追求的意境美进而延伸探索其中的“天人合一”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20.
点线诗乐     
吴越滨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4):42-43,57
“点”和“线”是传统山水画特有的美学性格和语言,是灵魂和生命。它们的客观基础,也就是各个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在意识上的反映。绘画、音乐和诗歌等艺术门类,其美学本性同样是托讽于有意无意之间的借物抒情,艺术形式主要都是表现的、抒情的,异中之同恰是其追求永恒的人文品格。同中之异又是其形成的不同艺术形式和个人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