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新闻才算好的经济新闻?记者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能釆写出好的经济新闻?我们说,好的经济新闻应该是立体化的;记者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抓住事物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报道。这样采写出来的经济新闻才有特色,有深度,有看头。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闻文体,中外深度报道的生产实践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深度报道始终是职业记者最重视的报道文体与写作手法。任何新闻的生产总存在“把关“,研究“把关“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通讯是报纸常用的新闻文体之一,在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中,记者首先要对新闻素材进行分析、甄别,判断什么样的新闻素材适合用通讯的形式来驾驭。通讯选题与捕捉其他新闻题材一样,  相似文献   

5.
新闻写作是新闻从业人员完成报道任务必备的基本素质,有着自身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新闻写作技能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规律,对于培养和提高记者和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技能是十分必要的。新闻写作技能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的劳动技能,它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一是生活阅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样,都需要有充足的原料,而新闻写作原料主要来自生活。因  相似文献   

6.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任何一条导语都肩负着如何把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如何吸引读者来阅读该篇新闻的双重任务。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7.
所谓预测性新闻.学界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预测性新闻主要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事实的报道。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着眼于未来,对新闻事实的趋势和走向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或有什么样的结论.作一个科学的预测。”(李莉主编:《实用新闻写作》,南海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8.
记者写新闻,往往都是有结论的,虽然是客观报道的形式,但记者对新闻事实有自己的明确见解,只是不直接挺身而出发表意见罢了。这就是平常所说的“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合后仍需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9.
新民晚报有个名牌专版──《五色长廊》,以刊载长篇特稿为其特色。新千 年到来之际,恰逢《五色长廊》出版1000期。为此,今年1月21日至23对日,新民晚报召开“纪念《五色长廊》1000期暨特稿作品研讨会,对特稿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在林林总总的新闻样式中,特稿起着什么样的独特作用? 以撰写突发性事件报道、深度典型报道为主的特稿记者,应具备怎样的思想业务素质? 与一般的消息通讯不同,特稿写作经常采用什么样的独特视角? 在新千年中,特稿面对的新闻生存环境又有哪些新特点? 在媒体老总的眼中,特稿记者具有什么…  相似文献   

10.
报道角度就是新闻写作的着眼点。一篇报道的主题确定后,关键的问题就是选择角度。这就如同新闻摄影一样,摄像前,记者必须选择一个角度,有了一个好角度,才可能有一张好的新闻照片。 一个新闻事件至少有几个报道角度,而且有的记者已经报道过此事,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崭新  相似文献   

11.
一、两种“记者模式”新闻单位应按什么业务方向,培养什么样的记者?记者如何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爱好习惯等有意识地发展自己,从而成为有个性特点、鲜明风格的记者?我认为,为拓宽报道的广度与增强新闻时效,发挥新闻媒介的传播功能,以及增加报道的深度与力度,增加新闻的份量,任何新闻单位都必须有两类记者:信息类记者,专题类记者。信息类记者,性格活泼,东奔西跑,似流星赶月,及时、准确地捕捉新的信息,其报道以快捷取  相似文献   

12.
新闻角度,指的是记者在采访和写作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来说明问题的性质,透过什么样的"镜头"或"眼睛"来达到深刻反映事物本质的目的。新闻报道需要一个巧妙的角度,选择角度的目的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角度不同,视点不同,结果会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14.
记者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新闻素材。素材就是作者从生活中摄取的生活资料;是对生活的如实记录。新闻素材是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是记者提炼新闻事实,新闻题材报道主题和写作新闻报道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所谓选角度,就是记者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侧面。 同一个新闻事实,报道的角度不同,其效果大不一样。一篇新闻的角度如何选择,又直接受记者新闻思路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新闻思路产生什么样的新闻角度。乞新求异的新闻思路运用在角度选择上,就能帮你找到一个最佳角度。 本讲座拟将就这一问题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姚莉 《新闻窗》2011,(3):50-51
作为信息传播者的新闻记者,其获得新闻信息的最根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新闻采访,事实是第一性的,只有通过采访,事实才能进入记者的视野,之后经过其"加工",最终成为被受众所接收的新闻;而面对同样的新闻事实,擅长新闻写作的与不会写的记者把事实报道出来,传播效果的差别可能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者的看家本领就是新闻写作。作为新闻记者,只有处理好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新闻传播方面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离不开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标志。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记者有主题意识,将有助于记者更好地进行采访和写作,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带着主题采访,也有利于记者对材料的选择。主题的确立,有助于增强记者的采访主动权。记者心中有了一个主题,就会根据主题的要求取舍材料,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题材,使采访更加有的放失,更加易于深入发掘。主题的确立,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度。社会生活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18.
正通讯是报纸常用的新闻文体之一,在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中,记者首先要对新闻素材进行分析、甄别,判断什么样的新闻素材适合用通讯的形式来驾驭。通讯选题与捕捉其他新闻题材一样,需要记者不断培养新闻敏感,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做到选题新、选题准、选题快。人物通讯的选题  相似文献   

19.
张国政  王青原 《传媒》2018,(2):60-61
所谓新闻选题就是新闻媒体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进行报道,也可说是记者新闻采访的题目.新闻选题贯穿着整篇报道的始终,是对社会具有重大价值的事件的报道.记者通过对已有新闻线索和资源的创造性制作,进而发现新闻的价值和社会意义,使整篇报道能够引发较好的社会反映,实现其传播效果,具有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读某些记者写的新闻,有时觉得困难。按理说新闻是明白文,你既然报道某处发生一件事,至少是什么样一件事,应展示给读者看,否则,你干脆不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