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道德体验"植根于一定的教育思想,是相关教育理论的演绎与聚焦。文章提出实施"道德体验"的教学主张,将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三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在活动中感悟道德""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确保《品德与社会》课程追求的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的教学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陈香菊 《教师》2013,(28):11-11
实践性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其教学实践的设计要注重"知行合一"。本文从小学品德课中存在的"认知"与"践行"脱节的问题出发,探讨在教学中组织体验活动的几种途径,提出要从"活动体验""模仿体验""劳动体验""操作体验""释疑体验""创新体验"六方面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中心,不注重培养学生"学"的能力,课堂教学出现"低效""无效"等现象。新课改提倡探究教学,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结合实例,拟从"利用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探究""适时点拨,导正方向"等方面实施探究式教学,引领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教育源于生活,是对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数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式有"融入课堂的数学探究活动""源于教材的数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应以主题意义的探究为主线,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并通过"巧设导入,激活主题""梳理结构,彰显主题""创设问题,聚焦主题""分析语言,烘托主题""关注标题,强化主题""迁移创新,升华主题"等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递进式活动,引导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对话,获取文本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7.
《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是本门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小学生品德的培养不能脱离社会,而需要立足于这个丰富多彩、鲜活的社会生活世界。而脱离学生道德生活实际的教学正是导致长期以来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差,学生知行脱节的重要症结。品德教学不应再停留于纸上谈兵,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叶晓林 《中国教师》2013,(11):64-66
所谓长周期科学探究活动,是指现行教科版小学《科学》中的相当一部分探究活动需要冲破课堂40分钟的时空樊篱,超越科学探究的"建筑围墙",开展课内外联动探究。撷取此类内容,重新梳理归类,可将其粗分为"观测与考察""种植与饲养""设计与制作"三大板块。在面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内外STEAM教育备受关注。作者在STEAM理念引领下,依托拓展性课程开展机器人主题学习活动,活动的设计突出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和协作性特点,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分析任务""协作探究""反思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养,也为今后编写机器人拓展性课程教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蔡昱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126-127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使他们"乐于探究、热爱生活"。本文将尝试解决如何实现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育人的理想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措施,得出只有从"立足课堂活动,善待教材资源""拓展教育时空,优化校本资源""注重生活体验,挖掘生活资源"等几方面出发才能让品德与社会课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将德育与儿童生活有机融合,并让其成为能够改变、改善儿童生活的"因子",是学校德育研究与品德课程研究共同关注的话题。要改变学校德育碎片化的现状,需要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理念,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品德课堂"和"主题活动"为两翼,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结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教材,安排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其中"梳理探究"板块设计了三个活动内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梳理探究"作为高中语文新教材一个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块出现在我们目前,我们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切实开展梳理与探究,落实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不仅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也是形成其他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预习""猜想""设计""分析"几个环节予以适当点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5.
现行品德教材的呈现方式与原来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文字量减少,插图增加。这一特点给教师理解教材意图、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增加了难度,教师常因读不懂课文插图所承载的教学意图,致使教学从设计起就偏离目标。针对这一现状,可从"多层次解图,寻问目标根源""多角度观图,解析目标主次""多维度读图,把握目标重点"这三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究,以提高品德教师对课本插图的解读和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结合教学实践,基于"分层递进的建模活动""协同共进的探究活动""学科交叉的融合活动"等组织策略,分析"立体"教学活动设计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发展,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情境化,增强学生体验"和"教学探究化,深化学生理解"这三方面入手,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陶行知把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即理"的哲学观点发展于教育中,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中去;""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强调思品课应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从家庭、学校、家乡等不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结合我在本次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课,从"三环节""四主线"两个维度,阐述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实践建构。一、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缘起"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以主题情境(思想、人物、事件、案例等)为载体、以体验、探究、实践、问题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样态。教师将情境预设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个主题序列,通过一系列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活动设计、问题设计、探究设计,引导学  相似文献   

20.
以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并渗透思想方法、强化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途径。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的教学中,设计"情境引入""旧知回顾""概念建构""深入探究"四个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相互引发,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