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关键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最活跃的心里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2.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新民 《考试周刊》2009,(18):23-23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一旦对复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复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进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出奇迹”.浓厚的兴趣能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高度注意,使感知更清晰,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学习语文必须以兴趣作为基础,有了对语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是推动学生去认识、探索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主观因素。语文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复习的内容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复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才能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只有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才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学习效率最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学习,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苦事,才能真正享受学...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兴趣之重要。兴趣能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意志,并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激活了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兴趣是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好奇心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得到满足,并常常在满足之后很快地消失。而兴趣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一旦得到满足,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浓厚。所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语文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上不作计较。  相似文献   

11.
正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虽然不聪明,反应也不是很快,但是对语文学习却有着浓厚的兴趣,语文学习成绩也不错;而有些学生虽然思维敏捷,但是由于缺乏语文学习兴趣,导致语文学习成绩不理想。这就说明,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语文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邱士凡 《福建教育》2001,(10):40-40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扣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及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相似文献   

15.
张玮 《考试周刊》2012,(35):47-47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对某种学科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尤其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语文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激活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其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使语文学习成为享受.  相似文献   

18.
陈加彪 《广西教育》2011,(28):55-55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趣,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提倡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体各个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讲,对于小学生兴趣就是学习的内动力,兴趣就是启蒙的钥匙。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