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提高,在短波组通信技术已经获得了重大的突破,不仅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扩频技术等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在自适应技术上也同样获得了非常的成绩,这让短波通信技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数字短波组网在不同领域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根据现有短波电离层的传播情况和特点,采取正确的组网技术,从而确保数字短波组网在短波领域中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参考Link11/B数据链结构,分析实现短波通信链机载台存在的问题、航空短波通信网和短波通信链的要求,通过地理和频率分集、快速链路建立、多业务支持、无线呼叫和构建机载台软件体系等技术手段,实现地空和空空短波通信建链,解决构建航空短波通信网中空空、空地建链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尤其是自然灾害呈上升趋势,通信保障在抢险救灾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短波通信凭借其组网方便、抗毁能力强、通信距离远、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中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的特点,短波通信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呈现出的优势,并且提出了短波通信的组织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分析了应急通信系统及其在灾害事故中的必要性,并对主要的应急通信手段做了简要介绍,为应急通信的组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短波通信是现代军事通信中广泛使用的信息传输手段,在通信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介绍了短波通信的基本特点,分析了短波通信的发展及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对人类的生存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社会财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必须建立一个快速响应、全面高效的应急通信系统.固网、移动网通信抗毁能力差,而卫星通信设备造价高,使用费用昂贵,普及率低.因而具有抗毁能力强、通信距离远、安装方便、反应迅速,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的短波通信确立了其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地位.而短波通信新枝术的发展和新装备的出现,更是为建设短波应急通信网奠定了装备技术基础.为了切实发挥短波应急通信网的作用,必须装备应急通信指挥车以便在抢险救灾时更好地整合短波应急通信系统,必须加强应急通信演练以提高短波通信应急保障分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多种无线电通信中,短波通信具有最久远的历史,作为战略通信网的关键部分,一直是人防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短波通信与卫星通信等其他传统通信方式相比优势在于,短波通信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不受地形等限制,相对简单,并且使用成本低廉,有效降低战争过程中通信连接中断等认为破坏的现象。是战时作战指挥通信的秘密武器。虽然过去的短波通信出现可靠性差、通信速低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逐步得到了解决,短波通信也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范围内,近年来跟更是获得飞快发展。在某些领域甚至可以取代其他传统通信,使人防通信逐步迈向科学化、现代化,在未来国防安全与防空袭斗争中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洪民  田华明 《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27-127,125
短波是目前常用的远距离通信手段,发射功率、工作频率、调制度、调制失真、谐波抑制是短波电台的重要工作指标。针对某型短波电台对外接口少、检测指标多的要求,设计一套基于计算机GPIB总线通信的测试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射频、音频、调制等信号来分析指标参数,从而实现短波电台的指标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9.
随着短波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逐渐应用与短波通信领域,为短波通信应急通信指挥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了更好的完善短波通信系统,充分发挥短波通信应对突发事故的作用,短波通信系统应该配备科学合理的应急通信指挥网络,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更好的整合使用短波应急通信系统,从根本上加强短波通信系统应急通信指挥的能力。本文通过阐述短波通信的具体含义以及短波通信存在的盲区和对策,进一步探讨当前环境下短波通信应急通信指挥网络的重要性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10)
频谱感知技术应用于短波通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有效的提高了短波通信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短波通信的传输效率等优点。本论文首先简述了关于短波通信的传播方式和基本特性,随后叙述了频谱感知技术应用于短波通信中的优点,最后针对性的介绍了频谱感知技术适应性问题,希望能推动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短波通信不需要中继站对信息进行二次传递,这一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台播送和军事信息传递,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中远距离无线电通讯手段。其赖以传递信息的无线电波由短波天线所发射。所以发射天线在短波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短波通信的广泛应用对短波发射天线系统的工作状况提出了高要求。此外,短波发射天线种类繁多,内部结构不尽相同,使用年限不同,提高了系统维护的难度。因此维护短波发射天线系统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作为天线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天线幕,其检查与维护同样十分重要。对短波天线发射系统检查维护更新工作应如何开展进行了探究,并特别提出了天线幕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徐婷  彭亚红  罗建宝  刘俞伯 《大众科技》2012,14(4):82-83,88
在短波通信中,为了克服信道中的多径干扰、衰落和多普勒频移等对接收信号的影响,实现低信噪比下,信号高速传输,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短波多天线分集合并接收系统设计方法。该系统有效地将OFDM调制方式和压缩感知相结合,充分利用了OFDM调制方式频谱效率高、抗多径衰落能力强等优势以及压缩感知抗干扰能力强、能以低采样率高精度重建待测信号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短波通信系统相比,在信号受强噪声干扰且高速传输的情况下,重建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3.
短波通信作为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构成部分,设备简单、开设方便、成本低廉、无需中继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在漫长的通信发展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短波通信原有的缺点逐渐被克服,通信质量不断提高。因此,研究短波通信质量对应急通信而言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机载短波通信是现代军机CNI(通信/导航/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文运用短波通信理论解决了机载短波通信中频率与作用距离关系的问题,鉴于作用距离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短波通信频点的预测方法.方法的关键有两个:一、特定距离条件下的最高可用频率;二、各频点在各时段的可用性百分比及信噪比.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软件辅助计算得出建议使用频点,结合电磁环境监测结果和实际联试经验对结果进行修正,给出适宜通信的短波频点.最后,通过实际飞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的信息通信从古代的飞鸽传书到如今的现代通信系统,沟通更加便捷。现代通信技术对通信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有着严格的要求,短波天线在通信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短波天线经常暴漏在风雨雷电、动植物以及人类的破坏的恶劣坏境中,所以我们需要时刻加强注意短波天线的防护,保证短波天线作为通信设备能有效的传输信息。笔者就短波天线的防护和加强措施方法、防护短波天线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就防护措施中的电子围栏措施进行重点介绍。指导现实的短波防护和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短波组网通信数据传输的研究中,短波组网的传输效率如何提高是主要的攻坚方向,无数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分析,得出了许多能够提高短波组网通信数据传输效率提高的方法,其中主要有自适应传输方式、交织方式、网内分时传送和以及SRARQ纠错等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短波广播发射机主要可以被用于地形相对比较复杂、距离较远、信号较差的地区,以实现这类地区的数据通讯及语音通信。目前,短波广播发射机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其关键技术主要有模块技术、合并技术等,这些技术有不同的特点并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简要分析短波广播发射机的关键技术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配电网自动化的特点及其对通信的要求,详细论述当前适合配电网自动化信息传输的几种通信方式,并给出组网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短波通信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从刚开始起步阶段的不成熟到慢慢的成熟,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发展。现已融入于民用通信,军用通信等行业。短波通信技术以其自身一系列优点,使得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有着其它通信技术无可替代的地位,必将重新点燃人们广泛关注的热潮。本文通过介绍短波通信技术的特征,进一步说明短波通信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面高空大气中电离层反射电波的作用,才有了短波无线电远距离乃至全球的无转接通信,它设备简单、功率小、中等容量可达两话两报,十分经济、机动灵便易隐蔽、适合军地许多事务中使用,成为不可缺少的通信手段。但是电离层结构的不断变化使短波通信频率多变不定,多经吸收现象严重,外加天电邻台等干扰是区别并难于一切通信的所在。流星余迹通信虽然神秘莫测一瞬即逝,但无变频调谐之忧。因此短波通信长期处于低速不稳的落后状态。虽然国内外有不少成果,但不尽人意,多属设备重叠系统庞杂昂贵,所谓比较先进完备的德国ALIS自适应系统也只能传输600bt/s数据、仅100个频点、极易失密,它们注重烦杂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