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一例脑卒中患者75次的康复训练。根据Bobath功能评定法,采用录像照相对训练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应用情景互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35次10分钟∕次检测与评价,随时调整作业治疗处方与情景互动训练运动模式。结果:通过作业治疗与情景互动训练,患者上肢运动已从痉挛阶段到分离阶段。结论:作业治疗与情景互动运动控制训练对偏瘫上肢痉挛阶段到分离阶段的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22,(1):49-51
目的:探讨8周的适应性体育教学对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2名14~16岁智力障碍儿童,分为6名男生一组,6名女生一组。两组均接受为期8周的适应性体育干预训练,被试者干预前、后分别接受智能手环心率测试、肌力测试和关节活动度测试。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的心率变化较干预前有了明显的提升;男生的膝屈肌、膝伸肌、肩伸肌和躯干屈肌干预后肌力数值明显高于干预前数值(P<0.05),女生的髋伸肌、膝屈肌、膝伸肌、肩屈肌和躯干伸肌干预后肌力数值明显高于干预前数值(P<0.05);男生的髋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和肩关节前屈的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提升(P<0.05),女生的髋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和肩关节伸展的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提升(P<0.05)。结论:8周的适应性体育干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赖玉风 《学会》2001,(4):47-4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例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 (10 0例 )和对照组 (10 0例 ) ,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 ,对心理护理组按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心理护理对减轻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功能缺陷、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差异含氧量下的运动对心肌细胞代谢水平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科技通报》2014,(3):61-63,99
目的:分析差异含氧量下运动对心肌细胞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不运动、高含氧运动训练、低含氧运动训练为运动模型,在训练前、后分别观察大鼠的情况,并检测其体重、心脏重量以及心系数的变化,用MDA和SOD试剂盒测试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分析差异含氧量运动对大鼠心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同对照组大鼠对比,高含氧训练组大鼠体重降低(P0.01),心脏重量和心系数增加(P0.01),同对照组大鼠对比,低含氧训练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心脏重量和心系数都显著提高(P0.01);同对照组对比,高含氧训练组LVSP、dp/dt max显著性下降(都是P0.01),LVEDP则显著性升高(P0.01);同高含氧训练组对比,低含氧训练组LVSP、dp/dt max显著性升高(都是P0.01),LVEDP则显著性下降,低含氧运动训练可造成大鼠心肌细胞中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高含氧运动训练未见大鼠心肌细胞MDA含量和SOD活性的显著变化。结论:低含氧运动造成的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是过度训练引起心肌细胞代谢降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呼吸功能训练对COP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包括呼吸功能训练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提取资料后采用Rev 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合计6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呼吸功能训练明显改善了COPD稳定期患者用力肺活量水平(MD=0.15,95%CI:0.10-0.20,P0.00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水平(MD=0.26,95%CI:0.16-0.35,P0.00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水平(MD=-2.34,95%CI:-2.92--2.75,P0.00001)、6分钟行走试验水平(MD=-14.07,95%CI:-22.98--5.16,P=0.002)。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的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水平,对COPD患者产生了积极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美花  马富斌  刘宏业 《大众科技》2021,23(5):61-63,37
目的:对比双氯芬酸二乙胺超声波导入法和深度温热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双氯芬酸二乙胺治疗组(简称治疗1组)和深度温热灸法治疗组(简称治疗2组),每组各30例;用运动疗法之组为对照,治疗1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予双氯芬酸二乙胺超声导入治疗,治疗2组则在运动疗法基础上予深度温热灸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相较,治疗两组皆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VAS和FMA方面治疗后好于治疗前、且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组间在总有效率和VAS与FMA的比较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双氯芬酸二乙胺超声导入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有一定的效果,但此两种疗法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快吸慢呼训练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单独进行快吸慢呼训练,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情况。结果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运动耐力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一个月后、治疗三个月后,进行快吸慢呼训练的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平静状态下心率、肺部相关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均优于单纯进行心内科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结论快吸慢呼训练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为患者健康恢复提供保障,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釆用完全随机法分配,治疗组29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家庭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肌张力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组的肌张力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锌元素对高强度运动肾促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体育学院60名男性运动员,将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20人,运动组40人,进行长跑运动训练1周后,根据肾促红细胞血象参数、体重以及运动能力将运动组运动员,划分为运动组20人和补锌运动组20人,持续进行长跑运动和锌元素的补充,观察补充锌元素对高强度运动肾促红细胞血象以及血清肾促红细胞EPO水平的影响。结果:5周长跑运动训练后的运动组运动员与对照组肾促血细胞指标比较,运动组的Hb、RBC和H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比补锌运动组和对照组可以看出,补锌运动组的肾促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肾促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尤其两组的MCHC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剩余肾促红细胞相关参数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锌运动组的Hb、RBC、Hct水平明显高于运动组(P0.01或P0.05)。补锌运动组运动员的血清肾促E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运动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充锌元素能够促进运动员肾促红细胞的生成,锌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过度运动状态下SD大鼠心血管内分泌症状特征。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0只,依据体重随机划分成安静对照组、中等过度运动组、强过度运动组以及力竭运动组,对于运动组的大鼠,需每天在跑台上完成不同程度的8周过度运动训练,采用仿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心机细胞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GTⅡ、心机细胞膜上受体ETR等内分泌症状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强过度运动组大鼠的AGTⅡ含量均显著低于安静组(P0.01),力竭运动组大鼠的AGTⅡ含量与安静组无显著性差异;强过度运动组大鼠的ET含量均显著低于安静组大鼠(P0.01);力竭运动组大鼠和中等过度运动组的ET含量和安静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强过度运动组大鼠的ETR值显著增加(P0.05),力竭运动组大鼠的ETR值显著降低(P0.01);各运动组大鼠的ANP含量和安静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P0.01),力竭运动组大鼠的ANP含量比安静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等过度运动可明显改善内分泌功能,而过度运动阻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腹腔镜异位妊娠治疗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引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一对一的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6周时的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 L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 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有着显著的优化作用,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患者用药实施不同药学服务的影响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前者给予传统取药模式,后者给予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用药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品差错率相比于对照组却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用药实施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大大减少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差错事件发生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瑶医药棒循经推按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瑶医药棒循经推按组)与对照组(康复干预组)。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NRS)、肿胀程度评分、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31%,优于对照组的67.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NRS)、肿胀程度评分、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与治疗前评分相比较,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瑶医药棒循经推按联合康复干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康复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运动性创伤后遗症的治疗过程。方法:对某医院康复医学科运动创伤后遗症治疗部门训练的20例运动创伤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进行运动型创伤后遗症治疗前、后各作一次评测,评测的内容有:ASIA损害分级、ASIA运动分以及感觉分、MBI。本文只对患者治疗前的Ashworth痉挛分级进行评测,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同时求出ASIA运动分以及感觉分、MBI治疗前后的变化量,以及ASIA与MBI效率(变化量/治疗时间),并且对患者神经性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在对运动性创伤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ASIA运动分与MBI在训练后有显著提高,ASIA感觉分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痉挛严重程度和病程呈正相关;病程和治疗前MBI呈正相关;MBI和ASIA运动分呈正相关。ASIA运动平均效率为0.13,MBI平均效率为0.56。治疗前运动性创伤后遗症患者五组神经功能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运动性创伤后遗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自理能力、转移、行走以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而括约肌功能虽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运动性创伤时间的增加,痉挛情况逐渐严重;运动性创伤后遗症治疗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五方散加冰片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五方散加冰片局部贴敷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化Fugle-Meyer运动功能测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评分比较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周后,两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手腕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水肿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结论:五方散加冰片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方法,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ANT对比评估中重度肥胖儿童在运动与饮食干预前后注意认知网络(警觉、执行控制和定向)的变化,探讨运动与饮食联合干预对肥胖儿童注意认知网络改变机制。方法:以体重与BMI指数作为肥胖判断标准,在吕梁市廷亮中学初一、二年级中选取16例中重度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例为实验组接受15周运动与饮食干预训练,8例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训练结束1周内应用ANT测试两组注意网络成绩。结果:干预训练后实验组肥胖儿童执行控制网络成绩显着提高(P0.05),警觉网络与反应时尤为显著(P0.01)。结论:通过运动与饮食联合干预能有效改善肥胖儿童的注意网络认知。干预训练对中重度肥胖儿童警觉、执行网络及反应时的改变主要与改善肥胖儿童注意网络相关的脑区功能与神经导电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1例脑出血致右侧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入院3月前发生脑出血行保守治疗3月,致右侧肢体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患者至西藏驻成办医院经过2月系统的康复治疗,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发病后尽早给予正确的康复训练和指导,有效的与病人进行沟通是偏瘫病人完全康复的关键为临床提高肢体康复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方式对小鼠肝脏线粒体GSH-Px的影响,筛选出有效促进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的运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纯系雄性C57BL/6J小鼠32只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四组,经过运动训练后,GSH-Px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线粒体中GSH-Px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耐力组GSH-Px mRNA的表达(P0.05);抗阻组(P0.01);耐力训练组与抗阻训练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耐力组同抗阻或混合组与抗阻组比较(P0.05)。结论:在三种运动方式中效果最为明显,因此肥胖人群可选择耐力训练作为减肥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规范的运用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持续被动训练机(CPM)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各39例,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给予相同康复护理,并采用膝关节HSS各项评分,A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MP锻炼;B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HSS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膝关节HSS各项评分较术前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膝关节肌肉组织肌力、膝关节稳定性与B组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规范的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PM可改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程度,有利于减少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可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