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题目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撰写的,透过这些题目可以看到课文的核心,可以统领全篇课文,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交给学生学习课文的思路,它像一扇窗户一样,透过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深层次的思想表达。但是对课文题目的解读与教学一直没有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  相似文献   

2.
张青 《现代语文》2002,(10):26-26
1、从题目入手所谓“题为文眼”,也可以说题目是文章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户”,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西。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两篇课文的题目已经给我们暗示出了一些信息,如:它告诉我们课文主要写什么?文章内容可分几部分?  相似文献   

3.
王剑 《良师》2002,(20)
我们读一篇课文,首先接触到的是题目。题目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题目可以说就是文章的“窗户”。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去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中心。因此,重视审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审题,一般应达到以下三点要求:一、弄清题目的意思阅读时着重理解题目中比较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如《鸟的天堂》一文,审题时先弄懂“天堂”的意思。天堂的本意是迷信的人所指的神、佛、仙人居住的地方。一般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这里指“乐园”。“鸟的天堂”就是“鸟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心灵之窗     
小时候,守望着窗口,盼望着父母早点从田里归来;慢慢地长大了,常常透过窗户看看远方起伏的山峦。小小的一扇窗一切尽收眼底,特别是到了夏天,窗户便戍了希望和收获的缩影。而如今,在我心灵之窗却超出了它本身所赋予的内涵,我更喜欢打开那扇窗户。其实心灵之窗永远是开着的,我们缺少的仅仅是“捕捉”和“善待”。  相似文献   

5.
饱经沧桑后,老画家被迫住进了一间搁置多年的老房子,房子连一扇窗户也没有,一进去就有一种憋闷的压抑感。老画家笑哈哈地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画得如同真窗。他顿时感觉屋外的阳光和空气像流水一样涌入小屋。要求: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呢?请以画一扇窗给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文体自定(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相似文献   

6.
为了便于学生自行阅读,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之前和每篇课文正文前都编写了简明扼要的阅读提示。它是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能使学生尽快把握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编写意图和学习方法。因此,阅读提示在教材中起着拨云望月、提纲挈领、导航引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晋欣 《当代学生》2011,(10):48-49
打开那扇窗,才能理解世事的艰难。——题记每当我听到那嘹亮的号声时,我会想起自己的理想,更会想起那扇与音乐家们交流的窗户。那扇窗给了我许多,它使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也许对其他人来说,那扇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它对我来说,却是敲开心灵,藉此与大师交流的  相似文献   

8.
遇到一扇窗     
正一我有个怪癖,遇到一扇好看的窗,就会停下来看半天,不知是看窗还是看自己。是木制的窗,破旧的,老式的,爬着藤蔓,也结着蛛网。窗下有一片摇曳的狗尾巴草,还有金色沉落的夕阳。当然,不远处少不得还有几排木槿竹篱笆。二窗最早的功能是透光,后来极尽雕琢之能事,各种形状,各种花纹,就算在外围墙上也做成假漏窗模样,仿佛就是要告诉你,我有一颗七窍玲珑的心。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相似文献   

9.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精彩的内心世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一篇文章的精神内核,它牵系文脉,关涉文理,囊括文思,蕴含文旨,是引领我们走进文章的使者.是我们欣赏文章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文的眼睛就是题目。它或许可以帮助学生概述文章内容,或许提醒了学生文章的重点,或许已经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抓住了课文的题目,就已经走好了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因此,课文题目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或草草了事。不少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课文题目上动足脑  相似文献   

11.
一篇文章总有个标题,即使是“无题”,那“无题”也就是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具有高度的概括陛,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师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对课文题目的讲解。文题的形式干变万化。释题的方法也因题而异。我认为,课文解题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2.
遇到一扇窗     
西窗 《快乐阅读》2014,(10):58-58
<正>一我有个怪癖,遇到一扇好看的窗,就会停下来看半天,不知是看窗还是看自己。是木制的窗,破旧的,老式的,爬着藤蔓,也结着蛛网。窗下有一片摇曳的狗尾巴草,还有金色沉落的夕阳。当然,不远处少不得还有几排木槿竹篱笆。二窗最早的功能是透光,后来极尽雕琢之能事,各种形状,各种花纹,就算在外围墙上也做成假漏窗模样,仿佛就是要告诉你,我有一颗七窍玲珑的心。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相似文献   

1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这扇神奇的窗户,我们可以在心灵的圣土上打开一个新视界,种下一粒永生的“爱”之种子。北师大版第八册“眼睛”这一单元围绕眼睛的故事编排了三篇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让我们从心里唤起对知识的渴望、对贫困地区孩子的关注,通过学习,孩子们认识、了解、加入了“希望工程”;《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则让我们再次走入2003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透过医护人员的眼睛,感受他们的伟大与坚强、平易与高尚,心中激起无限的崇敬之情;而最令孩子们震撼的就是《永生的眼睛》这一篇文童了。  相似文献   

14.
文章题目,仿佛是一篇文章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窥到文章的脊骨。从分析题目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草地’是这篇课文所写的特定环境,是红军‘行’的地点;‘夜’点明了‘行’的时间;‘行’是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 ,家里的窗特别简陋 ,就是几根木架子之间镶上几面玻璃。也正是因为它的简陋 ,才很少有人去碰它。大部分时间里 ,这扇窗就孤零零地呆在那儿。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吧 ,奶奶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到了冬天 ,奶奶很怕冷 ,整整一冬窗都关着 ,还在上面贴了厚厚的一层纸。有一回 ,我闲着没事儿 ,便扒开了那层纸 ,看到外面“呼呼呼”刮来刮去的风雪 ,我好高兴 ,因为我庆幸有这扇窗隔开了外面的寒冷。于是 ,我就咯咯地笑着扑到奶奶怀里 ,天真地说 :“家里好暖和哦。”转眼间 ,春天无声地来临了 ,那层糊着窗户的厚纸也不知到哪儿去了 ,我便常常趴在…  相似文献   

16.
眼睛是心灵之窗,标题则是文章之窗.一扇靓丽的窗户,往往让人对其屋内产生神秘感从而唤起人们的好奇心.一个好的题目也会吸引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当火柴已逐渐远离我们之时,有缘重读一枚枚火花藏品,就像又划燃一根根火柴,闪耀出一个个瑰丽而深邃的窗户.照亮以前被我们不经意忽视或遗忘的历史与生活;一扇窗有一扇窗里的风景,一扇扇窗并置在一起就是一组璀璨无比的世界。火花,也称火柴商标、火柴盒贴画,或叫磷票。它“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它是一枚枚设计精美的艺术品,在我们眼前展示的是亘古流传的文化经典、美不胜收的壮丽山河、生动活泼的花卉珍禽、活力四射的体育明星……品茗一组组精美的火花,仿佛胜读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回味无穷——为我们钟爱,为我们珍藏。——编者  相似文献   

18.
假如上帝调皮地跟我开了个玩笑,把我们关进一间没有门窗、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我会怎么办?我会为自己画扇窗。画扇窗给了我希望。生活中当我陷入忧郁,浸于悲伤,我不会放弃自己为自己创造希望。在我心里藏着一个透明的瓶子,它收集着清晨花尖上快乐的露珠,收集着水中鱼儿嬉戏的水花,瓶中的白浪花可以淘尽我的悲伤,给我信心与[阅读链接]这是作者心灵的独白。在困难的时刻,要有希望,要有奋斗的目标,不妨为自己画扇窗,希望就会不泯灭。这就是写作给予的乐趣。慧心妙笔,言简意赅,是一篇有思想深度的短文。快乐。那个透明的瓶子叫做写作,写作教给我…  相似文献   

19.
一、理解课题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现在我们就从题目入手学习这篇课文。来,读一读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