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时尚单音节流行语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二十年,社会流行语有极大的丰富,而其中的单音节流行语更是以其简洁、明快、新潮等特色被推上时尚语言的前沿,深为当代青年人所喜爱。本文拟从其构成和特点两方面对单音节流行语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以期把握单音节流行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有其特殊的产生途径。校园流行语中既有表义新颖、生命力强的词语,也有格调不高、内容粗俗的词语。一些品位和规范度不高的词语的流行反映了部分学生的不良心态。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校园流行语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察近三年来汉语流行语的语言特征与社会特征,对比分析《人民网(日文版)》《人民中国》《中国网(日本版)》对流行语的不同译法。在这一基础上,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挖掘适用于不同类别流行语的日译策略。汉语流行语的日译策略包括直译、直译+注释、意译、归化、回译五种。直译法适用于政治、科技、经济领域的流行语。直译+注释法和意译法适用于娱乐与社会生活领域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流行语。归化译法适用于目的语中有相同指示对象的流行语。回译法适用于源于外来词汇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少年流行语特指在中国境内的青少年中使用频率高的词语。经对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对中国青少年流行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流行语的来源、特点、现状、兴盛的原因等方面。研究成果表现出了研究内容丰富、角度多向、方法多样的特征。对青少年流行语现状应开展持续性的研究,对影响中国青少年流行语健康发展的因素及引导中国青少年流行语健康发展的对策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有幸拜读了“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汪先生在该书中用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论证了“细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其中“细节决定成败”成为一时的流行语。仔细琢磨,在我们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何曾不是如此?如青年教师培养,绝大多数中学都采取了类似大学的导师制(师带徒、一帮一)的方式。但是许多学校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以下细节。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流行语总是承载着相应的价值理念,中学生流行语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扩张的过程.中学生流行语的发展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的进步性.从积极的一面来说,流行语是词汇丰富发展的一条管道,也是某种社会文化和情绪宣泄的通路;从消极一面来说,由于中学生流行语在内容和形武上还包括着大量糟粕,它们污染语言,传播低级趣味,需要疏导和规范.通过探寻中学生流行语的来源及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待和利用流行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闫梦  梁梅红  张鑫 《海外英语》2016,(4):216-217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网络流行语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流行语提供了一条有效、快捷的途径。该文以模因论为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并分析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原因,从而为研究网络流行语语言的发展与模因相结合提供借鉴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流行语渗入大学语文教学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流行语包含着丰富的当下文化因素,可以弥补大学语文课程语言学教学的缺位,是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母语语言素养的途径之一,恰当使用有利于营造课堂创意氛围。指导学生积累流行语,分析掌握流行语词的构成理据和文化信息等,有助于使用和改造流行语创新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王思喆 《成才之路》2020,(10):50-51
流行语是特定时期社会变革、文化发展及人的心态的写照。文章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源起,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归纳总结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提出要理性对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使网络语言既能积极表达公众的情绪情感,又能丰富民族语言,促进民族语言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能反映社会热点,具有新颖、风趣、易于传播等特点,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拟从语用学最佳关联和预设理论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检验其是否遵循普通语言学原则,是否有悖于传统的语言学原则及其适用的语境理论,逐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从而激发大众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给力"一词最先流行于网络,随后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使用而发展成为全民流行语,并荣登"汉语盘点2010年度国内词"榜首。"给力"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和传播,从其本身的特点来看,一方面由于它有着丰富而复杂的词义内涵,另一方面也与其多样化的语用功能有关;从其流行的原因和机制来看,既反映了隐喻机制和经济原则等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也体现了人们求新求异的社会语用心理。  相似文献   

12.
流行语不是热门词语,也不是高频词语,《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使用的"流行语"实际上是"热门词语"和"高频词语"的复合体,语言学界应当有自己的流行语定义,我们认为流行语的语言学界定是"当流行以语言为载体,而且具有语法组合或语义组合的创新时,就形成了流行语",这一定义使我们更多地关注流行语的语言形式的创新及其语义演变过程,更有利于理解语言变化的社会动因。流行语具有流行性、创新性、变异性和模因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势不可挡地冲击着我国社会。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货币经济社会形成了文化的商品属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大众文化还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它解构了传统文化中许多原始的价值。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和一种生存方式,大众文化体现了自身的现实性,体现了大众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4.
汉语流行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变异现象。流行语语言变异的诱因有多方面因素,既有语言自身的内部原因,也有语言的外部原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语用心理等是催生流行语的主要的外部诱因。  相似文献   

15.
通俗歌曲的演唱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俗歌曲已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其演唱丰富多样,基本特点是:音域较窄,诗词通俗易懂,灵活度大,易于表现,低 区较结实,听来亲切动人。发声时的呼吸方法多种,基本唱法大致可以分为十三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流行语层出不穷。流行语即某些群体使用的时尚流行的新词。其新颖的用法、独特的结构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从语用学的维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引申而来,用来研究文化现象传播的规律及过程。由此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热门的流行语及其传播过程、语用价值,以期丰富语言模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流行词语中的大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宁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3):44-46,52
流行词语是最新、最快反映社会变化的词汇部分,因而通过流行词语不难分析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尚和大众心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流行词语表现出这样一些大众心理:商业社会的实用心理;审美情趣的世俗变化;求新求异的心理变化;简便快捷的时尚追求。词语的流行是可以进行人为干预、调整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有责任去实现“流行是最好的”的语言理想。  相似文献   

18.
汉语众多流行热词并不都是新造词语,而是固有词语经过词义演变而来。汉语固有词语在网络语用环境中发生变异,产生同原来固有词义相区别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热词"土豪"经历网络用语的浪潮洗涤,在理性义和色彩义两方面发生改变,如今得到超强流行,是社会现实、人们心理与语言运行机制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豪"等流行热词词语生命力如何,这需要未来语用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土豪"已经代替"白富美""高富帅"成为最热的流行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为土豪写诗"等词语迅速走红网络。"土豪"现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大众媒体的版面。那么从毛泽东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对于是土豪人人喊打,到了现在人们却都跃跃欲试地想和土豪交朋友,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大众价值观的转变,那么是如何转变的?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更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呢?这是我们值得认真思索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模因理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为研究大学校园流行语成功复制和传播以及它们在交际中的语言特色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模因可以在字、词、短语、句、段乃至篇章体现出来。大学校园流行语之所以被复制和传播,主要由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原因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