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照以其突出的乐府诗创作成就在“元嘉三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乐府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于“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外,又不乏儿女情长的艳情之作。这类艳情乐府诗题材艳冶,词句雕琢,其形成既受民间文化的影响,又与他的仕宦生涯有密切关系。鲍照具有强烈的功名进取之心,而一介文学侍从的特殊身份又使其艳情乐府诗歌蕴含了异常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南朝诗人鲍照以其突出的乐府诗创作成就在“元嘉三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乐府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其中挽歌、游仙类乐府诗蕴涵着独特的美学特征,是诗人强烈的个体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诗人。鲍照的作品中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在南朝乐府中独树一帜。据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注》统计,鲍照现存的乐府诗共有86首,无论是从诗歌的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鲍照的乐府诗在南朝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夫之曾誉他为"乐府狮象"。文章结合鲍照的生平对其乐府诗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并进一步总结出艺术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鲍照的乐府诗在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狂放诗风的进程中,以其鲜明独特、豪迈遒劲的风貌,构成了我国乐府诗史中一段华美的乐章。题材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神韵的独特性,影响广泛的长久性是形成鲍照乐府诗歌神韵之风,俊逸之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鲍照的诗歌以乐府诗的成就为最高,早在《宋书》和《南史》本传中,两文一开头就说他“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这里所指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汉魏西晋的乐府民歌。从现存于《鲍参军集》中的乐府诗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在《乐府诗集》中属于《相和歌辞》和《...  相似文献   

6.
谈起南朝诗人鲍照,后人说的最多的是他的乐府诗歌,乐府诗歌中评的最多的是“俊逸”的风格。阐述诗歌风格,往往都着眼于词语的文质、艺术技巧的良莠。至于乐府诗歌的节奏,很少有人论及。笔者认为诗歌的节奏是诗人气质的外化,也是鲍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一探。萧子显在《南齐书&;#183;文学传论》中说,鲍照的诗歌“发唱惊挺,操调险急”,最早概括揭示了鲍照诗歌节奏的抑扬顿挫、铿锵激越之特征:“发唱惊挺”,是指诗歌发端突兀而起,扣人心弦,起始的气势恢宏与后面部分的相对平和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强有力的入笔,大致源自以下两方面:第一、鲍照首创“君不见”’三字组合,并置于句首。反问句起  相似文献   

7.
鲍照的诗歌,向来为古今论者所赞赏。他的乐府诗,更得到了不同凡响的评价,清人沈德潜说:“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前人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鲍照的辞赋和骈文,虽也不乏赞语,但对有关问题的评说,至今尚无定论。没有定论之论,往往是深入学习的向导。鲍照的《芜城赋》,都说它是传诵的名篇,但说到写作年代和用意,却又指归不一。  相似文献   

8.
孟郊是唐代诗人中的乐府大家,这既可从他的乐府诗数量、乐府诗占其作品总数的比例及其关心新题乐府创作的程度等方面得到验证;亦可从其乐府佳篇名句对后世的影响、对乐府传统体式的革新、对陈旧乐府题材的补充、大量增加乐府诗中的议论、乐府手法对其他诗体的渗透和促使本人诗歌风格多样化等成就中看出.  相似文献   

9.
罗祖文博士后(以下简称“罗”):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人郭茂倩首次将北宋以前的乐府诗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编成了百卷本的《乐府诗集》,使之蔚为大观。因此,学术界大都认为,研究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实际上就是对北宋以前乐府诗的研究,您对《乐府诗集》有何评价?当前学术界对乐府诗的研究又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鲍照乐府诗在继承汉魏乐府的基础上多有创新.其乐府在边塞、政治及咏怀等题材内容上多有开拓;形式上则表现为沿用乐府古题与自创新题,采用五、七、杂言,并在音韵章法方面有创新开拓;其乐府诗继承汉魏风骨,且受尚情时风浸染,呈现出一种古风与新俗杂糅的俊逸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