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及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区外转移是实现三大地带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部分产业跨越中部地区直接转移到西部,但中部地区所具有的区位特点、潜在的市场优势、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其成为接受东部地区所转移产业的主要地区。中央政府应通过制度安排鼓励东部企业进入中部地区投资,以加快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应根据各自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东部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受其要素禀赋状况的制约,外国直接投资也会根据东遭国的要素禀赋状况进行产业选择。而要素禀赋结构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作动态变化,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禀赋结构的这种动态变化相适应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国家应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要素禀赋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不断积累更“高级”生产要素,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3.
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引导旅游新需求、拉动旅游新消费、促进旅游新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内涵,构建涵盖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2000—2019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三大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呈波动提升态势,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递减的发展格局;要素禀赋与技术禀赋对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旅游人力资本、旅游需求、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信息化水平与技术创新发挥促进作用;旅游需求投资开放型、旅游需求环境规制型、要素禀赋信息开放创新型等组态是实现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环境-能力-潜力”三维一体的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合作竞争力评价模型,分析了中部与东部沿海合作基础和潜力、一体化势差及问题。研究认为,中部六省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中,沿海地区的主要优势在于较高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以及长期以来优先开发和开放过程中所形成的较高的对外开放与经济自由化程度。中部地区的相对优势则在于发展速度和效率以及较好的科教基础、要素资源储量和较大的内需市场容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合作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的发展要依据自身的优势,立足自身的努力与各种困难进行顽强的拼争,但是,民族地区有其无法摆脱的劣势和先天不足。这些劣势和不足,单凭民族地区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和发达地区在民族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帮助其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和劣势,实现区域和民族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湖南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出现了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这是湖南发展加工贸易的重要机遇,也是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便捷途径。面对激烈的竞争,湖南必须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机遇。为此,文章对湖南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个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产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欠发达地区只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等途径培育本地区产业竞争优势,才能为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及相关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后发地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基础的产业升级普遍面临低端锁定困境.其原因在于过分依赖低级要素的禀赋优势,而向下竞争政策和交易效率劣势又进一步诱发对低级要素的路径依赖,难以形成与产业升级所匹配的后天高级要素和区域创新能力.适时采取向上竞争政策,以制度红利替代人口红利,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产业转移和优势企业成长的新比较优势,是后发地区打破低端锁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关于陕南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分析基础上,探讨陕南传统体育所面临的发展劣势及优势问题.对该地区传统体育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陕南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具有健身选择优势及自身独特的吸引力优势;(2)其发展也存在着被遗忘、被同化的发展劣势和市场经济理念所引起的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