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奏,原本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它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例如:音乐节奏,就是通过乐曲中音的时值(音的长度)和节拍强弱的交替出现并合乎一定规律而形成的.从广义上讲,节奏又是普遍存的一种物质现象,它产生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之中,表现并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重复性.艺术节奏,则是对物质世界中的节奏现象的一种审美概括和反映,自然界中,昼夜的更替、气候、物候的变化,月亮的圆缺朔望,海洋的潮汐,一些植物花叶的昼开夜合,动物心脏的搏动,人体的生物钟等,都是不同的节奏现象.社会生活中,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工业生产中的工艺流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人们劳与逸、工作与休息的交替,交通运输中的客、货流量等,也都包含着一定的节奏.教学,做为人类的一个特殊活动领域,也具有它本身特有的节奏.概要地说,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国国画布局历来提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课堂教学亦应如此。要想使一堂课、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出感人的戏剧,教师就应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展有收、有疾有徐、有疏有密,像一首和谐的乐曲,具有一种节奏美。“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主要是指声音的轻重缓急,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合乎一定的规律,是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节奏,节奏是事物运动的一种客观现象,也可以说是事物运动的一…  相似文献   

3.
"节奏"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节奏"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因素在时间上的分布组合方式,是事物空间上的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在时间上的展开。事物运动变化的不同节奏可以引起不同的结果。认识和把握节奏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节奏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存在方式,节奏也存在于人体本身。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的活动都是具有一定的节奏的,这就决定了人本身具有生理上适应节奏的习惯。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节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动静、张弛、收放、疏密等多种对比和转化,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进而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产生美感,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动与静。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动与静的交替出现不仅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还会获得节奏的美感。所谓“动”,指的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活跃…  相似文献   

5.
事物运动有节奏,人的思维同样也有节奏。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也应有节奏。数学中应做到: 一、动静交替 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讨论、争辩等;所谓“静”,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等。如果一堂数学课一直处于动态,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造成课堂处于失控状  相似文献   

6.
教学节奏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节奏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文章简释了节奏的主要类型及其审美功能,论述了节奏与教学审美实践活动的密切联系;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教学艺术芙学的视角,着重对有声语言节奏美、无声语言节奏美以及交替节奏美的创造进行了探索,旨在提升教学艺术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视唱练耳课的节奏训练与培养是综合音乐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节奏而言,它是一切事物运动的自然属性,它有规则与不规则、稳定与不稳定的差异,作为音乐中的节奏运动,相对稳定则是它的主要特征,然而人的稳定的节奏内心感觉则与后天训练培养分不开的,音乐中的节奏是千变万化的,是在稳定的节拍运动中表现音乐的,单位拍的内心节奏感觉训练与培养.是节奏感培养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拍感,节奏感的建立是不可能的,数字周期训练方法,是一种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音值均分能力,正确认识小节,拍值与音符的关系,音乐节奏感则会很快得到形成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节奏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有规律的反复,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种有规律性的表现方式。教学过程中,节奏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节奏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这是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最易感受到、较低层次的表现。我们知道,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有:规范,准确,流畅,抑扬顿挫,优美,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等等。其中流畅,抑扬顿挫,优美,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节奏美的表现。所以,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规范、正确,还应做到有变化、有起伏,体现节奏美。教师语言呆板、沉闷,没有变化,自然体现不了课文本身的节…  相似文献   

9.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它由节拍、速度、律动等多种要素构成。它是音乐的骨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一、听节奏,作联想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速度运动的,所有运动着的事物都具有节奏:学习者在节奏感官刺激下形成的各种节奏信息,在提取时要想做到准确快捷,就必须建立节奏信息分类与框架。对于小学低年级,笔者对他们进行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它由节拍、速度、律动等多种要素构成。它是音乐的骨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一、听节奏,作联想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速度运动的,所有运动着的事物都具有节奏:学习者在节奏感官刺激下形成的各种节奏信息,在提取时要想做到准确快捷,就必须建立节奏信息分类与框架。对于小学低年级,笔者对他们进行  相似文献   

11.
彭海鸥 《教育导刊》2003,(11):18-20
闻一多先生指出:“舞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姿态作为物质媒介,在有节奏的连续运动中塑造形象的艺术。幼儿舞蹈是一种以模仿动作为主,经过艺术加工、整理、组织而成的特殊动作。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生动的舞蹈内容,不仅能使儿童获得  相似文献   

12.
有关生物节律的研究白来已久,但对人体节律性的研究则是近十多年来的事。从TSA计算法入手,为我们准确掌握运动员机能状况变化的节奏、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周期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娟 《快乐阅读》2013,(27):76-77
一位英语教学专家说:"把英语课变成一个磁场,磁场中的一切就会变得顺其自然,也就会有自然的开口、自然的交流、自然的思考。"我想到了课堂节奏。节奏是指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事物运动有节奏,人的思维也同样如此。一节课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终结,如果平铺直叙便缺乏课堂教学应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握规律性和重复性的教学变化节奏,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学的节奏需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节拍、特点协调,只有和谐才能赋予课堂教学以  相似文献   

14.
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动作.跑步中的一个周期由一个复步(即两个单步)构成的.所以,跑步的一个周期包括两个支撑和两个腾空时期.在此周期中,要做到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保证跑步技术动作的正确性.1蹬与摆相配合当身  相似文献   

15.
世上万物没有一样是无节奏的,自然界的四时代序、潮汐间作、草木荣枯,社会生活的起伏翻腾、浪式推进、时代更替,人体内部的心脏扩收、肌肉松紧、神经张弛……凡此都可理解为差异、矛盾、对立的因素有规律有次序的交替出现,都可看作合乎规则的变化,生命力的跳跃,对立的统一。人类生活既然是这般有节奏地运行着,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艺作品,当然离不开节奏,当然要把这种节奏带到作品里头来。而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本身,不仅是有节奏的,而且时时受到外界有规律运动的影响与熏陶,因而人们便形成了一种特殊心理生理现  相似文献   

16.
节奏不仅是事物运动的表现形式,也是一切艺术生命的脉搏.在当代电影艺术创作中,节奏的重要性已开始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为分析文本,从情节节奏、摄影节奏、声音节奏和剪辑节奏四个方面对其视听语言的叙事节奏加以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7.
论英语课堂教学节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奏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运动之中。英语课堂教学同样有其自身独特的节奏。节奏美是构筑英语课堂教学美的有机组成部分,“动静相生”、“张弛有致”、“疏密相间”、“快慢相宜”等节奏艺术是英语课堂教学节奏美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8.
胡春魁 《教育艺术》2006,(11):32-33
现代科学家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节奏的普遍性以及生命的自然协调性。大自然的四季更替、斗转星移、人的自然呼吸、脉搏跳动无不具有一定的节奏。在自然界中,凡是给人以美感刺激的事物形态,必定有与事物形态内容相吻合的节奏形式和韵律形式相匹配。连绵不断、错落起伏的群山,一望无际、汹涌澎湃的大海,给人们以开阔而神秘的境界,充满了内在的生机。每一座山峰、每一朵浪花,是其节奏运动的一个因子。这些节奏因子按一定规律方式组合、运动,构成了山脉、大海特有的节奏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正>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节奏,节奏是事物运动的一种客观现象,也可以说是事物运动的一种规律,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思想和情趣的传达媒介。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国国画布局历来提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课堂教学亦应如此。要想使一堂课变成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出感人的戏剧,教师就应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了解学生思维特点,掌控课堂气氛,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0.
“节奏”原本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后来这一概念泛化了:学习节奏、工作节奏、运动节奏、打字节奏、线条节奏……速度的快慢,对比的交叉;虚实相生,阴阳转化;起与伏的关联,断与续的契合:这便是节奏的内涵。均匀的节奏让人明晰,单调的节奏让人昏沉,跳跃的节奏让人亢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