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4—1915年是晚清民国时期女子教科书编撰(译)的高峰期,但数量与种类不多,科目不齐。女子小学教科书集中在晚清民初编纂,以修身、国文、尺牍、家事、算术为主,女子中学教科书集中在民初编译,以算术、代数、几何、化学、物理、生理、矿物、动物、植物为主。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集中表现在对女子教育享有权、自主发展权、工作参与权、身心健康权的赋权增能,超越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关于女子及女子教育的思想。由于编撰者均为男性,女子教科书呈现的是符合男子社会文化标准的理想女性形象,关注女子在新时代的社会功能,这是一种他者赋权而不是立足于女性生命本体的自我赋权。但女子教科书能从天赋人权的角度竭力倡导女子全新人生范式的构建以及全新的"国民之母"及"女国民"身份认同,历史意义和价值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
女子教科书随着清末民初女子正规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其选材涵盖面广,包括“新女德的涵养”、“树立优秀女性典范”、“倡导读书学习”、“培养生活和谋生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受日本女子教育的影响颇深,具有鲜明的“贤母良妻”的时代内涵,与传统的“贤妻良母”相互区别,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对当代女子教育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孝是中国传统道德之首德。《女孝经》规定了女子孝道的责任范围及道德规范。唐朝以后,《女孝经》成为民间教育女子的重要修身教科书之一,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女子教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析《女孝经》中关于传统女子孝道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对现代女性孝道教育与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最新小学教科书》是我国近代第一套学科完整、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完善的小学教科书。文章分析了《最新小学教科书》产生的背景,介绍了其规模和馆藏数量,阐述了《最新小学教科书》与传统蒙学教科书的区别,评价了《最新小学教科书》的编辑方式和内容,并指出《最新小学教科书》在我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蒋维乔看来,要实现"教育救国",首先应该"从编辑教科书着手".1903年春,受蔡元培举荐,他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兼任编辑,自此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教科书编辑生涯,并最终成为晚清新式教科书编辑的巨擘.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建国初期全国各地教科书各自为政的状况,政府采取了由国家统一编辑教科书的方针,于1951~1953年出版了第一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科书,这对于统一国家教育意志、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学生的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05年,清学部成立,并于总务司下设立审定科,主管审查教科图书,对编译局已经编辑之图书详加审核颁行。教科书审定力求保证质量,并对意识形态严加控制,以竭力维护封建统治。教科书审定制度的产生,只是清政府的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客观上宣告了近代有目的、有计划编审教科书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维新运动时期,为了适应当时教育改革对教科书的需求,新式学堂积极投身于编辑教科书的活动中。其中,以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为代表对编辑教科书进行了最初尝试。新式学堂参与近代教科书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了教育体制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9.
杜亚泉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自然科教科书编辑者。讲求实学、救世济民的理想和对自然科教科书作用的认识,是他编辑自然科教科书的动因。他提出了选择教材的"四要件"思想和应处理好的三对关系,并贯彻和体现在其所编辑的自然科教科书内容中。他编辑教科书的思想与实践发挥了重要的启民智、育新人的历史作用,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广泛探索家政知识,为女性构建起科学系统的家政知识体系。教科书的家政化倾向超越了传统,具有现代化的特点。据此应重新认识家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教科书的编写要统整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变化中的“教科书观念”——“教科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考察教科书的缘起,教科书编辑中教材选择与组织的原则、教科书行政的不同选择、教科书的局限性。着重说明的是历史上教科书随"教材"观念的变化而发生,如今教科书的性质与功能也将随着"教材"观念进一步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刘向编撰的《列女传》在多方面具有“开拓”之功:体现在传记文学方面,开杂传体之先河,更成为中国女性类传的发轫之作;是最早的雏形小说之一,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拓了历代正史编撰《列女传》的标准;是中国古代各种女子教训类书籍的先河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正中书局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官营的一个出版机构。由于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正中书局出版了大量教科书,推动了民国时期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40年代,正中书局承担了国立编译馆编辑"部定大学用书"的主要出版任务,同时还独立编辑了一套"大学用书",延续了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教科书"中国化"运动的历史进程,弥补了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中华书局"大学用书"等教科书的不足,为民国中后期大学教科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的功能在于力图体现语文课程的功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实验教科书的使用音只有弄清教科书与《语文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判断教科书的结构和价值,才能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正确有效地运用实验教科书的各种新设计,实施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张田若先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位从建国后到“新课改”一直坚持编写小学语文教科书长达60余年的学者。他编辑小学语文教科书旨在优化与推广以“集中识字”和“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经验;形成了以“四大基础”和“集中识字”为基本框架的编排体系,并注重的单元分组教学;内容围绕“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展开全面训练,取材强调文质兼美。张田若先生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辑实践和思想对当下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辑和教学实践当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上的教科书自产生以来,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先后经历起步、探索、繁荣、跌宕、回归、深化等阶段,其适切性发展日渐成熟自觉.教科书的适切性可以分为宏观、微观、中观三种,涵盖了从社会、群体到个体不同层级.面向未来,教科书应充分吸纳乡村元素,融入职业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儿童的发展需求,建立一种自我完善的评价机制,推动适切性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创新编辑形式和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女子修身教育的内容较清朝相比具有较大的改变,本文力图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分析修身教育开展的背景,并且以《新制中华修身教科书》为例探索修身教育的具体内容,总结概括民国时期女子修身教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蒙学读本向近代教科书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清。一般公认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陈懋治等人编《蒙学课本》三编,还有1898年无锡三等学堂俞复、丁宝书、杜嗣程和吴稚晖等创办者编就的《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新学堂和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促进了教科书的诞生。文明书局20世纪初推出的一套“蒙学教科书”,汲取了西方分科思想,在学科设置上较明显地具有了近代学科意识。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按照学制规程来编辑课文,不论是规模的健全还是编辑的规范性,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与"新教育"改革密切相关,民初"新教育"所发生的深刻变革,直接影响着此期国文教科书的编辑思想、内容类型、语言形式等,从国文教科书中可以探寻民初"新教育"想象。  相似文献   

20.
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此研究探讨台湾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胪列近70年来台湾教科书统编与审定制度演进,提出课程规划、编辑审查、市场机制、使用与评鉴等五阶段的教科书发展历程,分析台湾现行教科书审定规范,以及审查运作程序与沟通机制,阐述教科书产业的特质,提出"教育归教育、市场归市场"之基本原则,并建议推动教科书学术研究发展、理性探究教科书意识形态与改进教科书计价议价制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