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还”字有两个读音,读二声huan(环)音时的主要义项有三:①返回原处或恢复原状,相当于回、归、来,如“还乡”、“还家”、“还俗”、“还阳”、“还原”、“还愿”、“借尸还魂”、“得胜而还”及毛泽东诗中“三十一年还旧国”等;②归还,如“偿还”、“还债”、“还愿”、“还本付息”、“好借好还”、“还我河山”及毛泽东词中“一截还东国”(此处喻造福亚洲各国);③回报、报复,如“还手”、“还嘴”、“还击”、“还礼”、“还席”、“以牙还牙”、“讨价还价”、“打不还手”、“血债要用血来还”等。  相似文献   

2.
副词“还”义项繁多,其中有些义项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还”所嵌入的句子传达“与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或态度,所以“反预期”的“还”具有主观性。根据“反预期”功能实现条件,我们发现以下6类义项和用法的“还”具有反预期语用功能:用于转折复句中、用于“比”字句、用在褒义形容词前表主观评价、用在“X还VP呢,别彤不用影何况Y”和“还VP/NP呢”两种句式中、作为一种语气词、“持续义”的“还”不负载句子重音时。“还”从动词虚化为副词,副词又主观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意象-图式”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源义仍然滞留于副词“还”.正是源义滞留使得副词“还”具有反预期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字的教学。要注意讲清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例如“还”,有“huán、xuán”等读音。读“huán”时作“返、归、回来”讲,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卿但暂还家”等句中的“还”字都读“huán”。读“xuán”音时作“转身”讲,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扁鹊见桓侯而还走”。要注意讲清古今字和通假字的  相似文献   

4.
孙丽 《考试周刊》2009,(33):37-38
汉语里“点”字,无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可谓随处可见。它不仅多词性,而且多词义。它可以是名词,如:“点钟”、“小数点”;还可以是动词。如“点名”、“点头”、“点菜”;还可以用来表示较少的量,如:“喝点水”、“加点油”;此外,还可用来表示轻微的程度,如“有点累”。正是它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考试四幕剧     
一、复习对白:“喂,你在干吗呢?”“看书呗,还能干吗!”“我在看电视呢。”“还不快复习?明天就要考试了呀!”“我一会就看,先玩一会再说。”“你还真行,好了,不和你说了,要复习了。”“明天好好考。”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作付词用的“还(仍然)”同“也”字一样,是最活跃的汉语付词之一,通常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譬如,“孩子们还在唱歌”一句中的“还”字,表示的是“唱”这样一种行为仍在进行之中,而“小王还在生病”中的“还”字,则表示“生病”这样一种状态仍在延续之中。“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中的“还”字虽然也表示行为的延续,但却用在否定句中,起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还需要两天时间”和“我还想多买一部字典”两句中的“还“字所表达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为“补充和增加”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中的“遣丞为媒人”一句,一般都认为是太守“派丞到刘家去说媒”,向无疑议。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亦取此说。其实,这一理解是错误的,而且由于这一错误理解,从而造成了有关“寻遣丞请还”一段的千古疑案。关于“丞”,向有“县丞”、“府丞”二说。“府丞”说知道“请还”的是媒人,但既然自己做媒人,还请媒人“还”干什么呢?无法解释,不得已,只好“疑有脱漏”;“县丞”说不请媒人“还”,而让丞直接去当媒人,但“说有兰家女”是对谁  相似文献   

8.
《诗经·魏风·硕鼠》:“谁之永号!”部编教材的注释是:“谁还(会)长长地哭泣呢?之,尚、还。永,长。号,哭。”其中把“之”字解释为“尚,还”。“尚、还”是副词,“之”作副词用,极为罕见。查旧《辞海》得:“其之二字古多通用,今有别。”《吕氏春秋·音初篇》高诱注:“之,其也。”  相似文献   

9.
目前,小学科学创造性教学研究还处于探究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适合推广的模式,或者说,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如何实施创造性教学?“”创新的手段、方式、方法是什么?”还时常困惑着我们。当前许多人感兴趣的往往是“创新”、“创造”、“创新教育”、“创造教育”等概念问题,在操作层面上,还没有发现成体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模式”或“应用理论”。事实上,小学教师迫切需要的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应用理论”和“操作模式”。一句话,要解决如何“行动”的问题。我们设想,如果能在全省范围内继续进行小学科学创造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一方面推广…  相似文献   

10.
1 未 未,否定词,音读bue~(11),副词,经常修饰动词、形容词,也可以修饰数量词语。经常与“未”同现的有“还”、“且”两个词,根据这两个词,我们把“未”分成两组讨论。 1.1 还 未 “还”表示本来某种动作、行为、状态、情况应该结束现状但事实上却仍在继续这样的语气。“未”表达对动作、行为、状态、情况等的发展变化到达现实点的否定。由于两者意义上的相关,所以用了“还”就加强了“未”的语义强度。如: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汉字溯源法”,认识偏旁“辶”以及“远”、“近”、“还”等字:借助语境,了解“远”和“近”是反义词,“还”是多音字。  相似文献   

12.
释“吏护还之乡”柳宗元《童区寄传》“吏护还之乡”一句,初中课本第三册注为:“送回他(到)乡里。之,指区寄”。这条注释十分别扭,实在使人难以接受。毛病在于强把“之”字作代词解。为了把“之”字当作代词,又不得不在译句时加进一个介词“到”。殊不知把这个“之”解作代词是讲不通的。“之”前有两个动词:“护”和“还”。“之”可以指代“护”的对象,作“护”的宾语,但不能同时指代“还”的对象,作“还”的宾语。显然,把“之”当作“护”和“还”的共同宾语,译为“护回他”,此路不通!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中“还来就菊花”是“还来欣赏菊花”的意思,但是文章通过分析“就”的词义、考证重阳节饮用菊花酒的风俗以及分析整首诗的意思后认为:“还来就菊花”宜理解为“还来饮菊花酒”。  相似文献   

14.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两句,是王维《观猎》(初中语文六册)诗的颈联。有人认为,这联诗句描写固然生动,但对仗欠工稳,且“还”“归”同义重复,显得累赘多余,实为败笔。其实,这联诗的对仗是无懈可击的,还、归两字也并非同义重复。“忽过新丰市”不是“忽然驰过了新丰市”,而是“迅速驰过了新丰市”;忽,迅速。“还归细柳营”不是“回到了细柳营”,而是“立刻回到了细柳营”,这个“还”,许多人都读  相似文献   

15.
“做”与“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与“作”在使用中容易混淆。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辨析一下。1.读音“做”是单音字,读 zuò。“作”是多音字,除读 zuò外,还可读 zuō,如:作弄、作坊、作死、作揖等,还可读 zuó,如:作践、作料、作兴等。2.词性“做”只能用做动词。“作”主要是动词,还可以是名词,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语法中,“S比N还A”是常式,“S比N还N”是变式。文章从构成成分、副词“还”的地位和语用效果等三方面论证了二者的异同。同时,也阐述了变式“S比N还N”之所以生命力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经常读到由“借分”、“还分”而演绎的故事。相似的故事情节,毫无二致的“借分还利”的结果。这“分”果真可以随随便便如物一般地借来还去吗?“借分”究竟挑战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河北自学考试》2011,(10):9-13
“在校期间免学费”、“享受军校学员待遇”、“还享受额外的飞行专业津贴”、“毕业即任命副连职军官”……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不仅可以实现理想抱负,还能为家庭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19.
“都维他!”“都维他!”“都维他!”“还我们智慧!还我们自由!”“还我们智慧!还我们自由!”成千上万的学生在D ullW itted学校的大操场上一边跺脚一边高喊着。有节奏的跺脚声就像百万战马的铁蹄踏在广阔的草原上,雄壮、威武、气吞山河。都维他校长站在大玻璃窗前,望着楼下如蚂  相似文献   

20.
谢序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37-141
“今”字在一般的古汉语虚词著作中,只看做时间副词、代词,但据我们的探讨,它还可以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如”、“即使”;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表示举例,相当于“例如”;还可以与假设连词“使”、“若”同义连用,表示假设等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