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安宁 《考试周刊》2012,(25):16-16
深刻解读文本,领会教材的本质内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作者提出了深入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具体策略,即解读题目,理解文本的核心;熟读内容,把握文本的框架;自我真读,探寻文本真意,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论证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在学生与文本解读之间架设桥梁?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中,作者闫学说,文本解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要做"教学解读"。教学解读就是为教学而解读,要求教师在做文本解读时不仅要眼中有文本,更要心中有学生。《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选取了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3.
解读教材就是发掘教材、利用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与教材融合的过程。要从"教语文"的角度来解读教材,要符合文本的文体特点。这样,才能为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我市一直进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以课题带动的方式,关注小学语文教师群体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素养的大面积提升,推进我市小学语文教研水平整体发展,实现"两提升",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解读教材的一般性操作策略解读"课标"、解读文本、解读学  相似文献   

5.
冯佳 《中小学电教》2010,(7):148-148
<正>"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文中意,言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当以一个学习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中,长文是指那些文字多、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课文。一般来讲,我们把第二学段在800字以上、第三学段在1000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文"。在人教版教材中,长文所占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长文的信息量大,既是教学的优点,又是挑战,对教师的解读文本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决定形式","教什么"是第一位的。"教什么"即怎么解读长文,提取教学核心,使得文本内容变成教学内容,实现"用教材教语文",这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一定的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张建双 《成才之路》2011,(21):82-82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那么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9.
飞机起航,帆船出海,都有一个起点,语文教学也有一个起点,那这个起点在哪里呢?沈大安先生说:"要上好课,文本细读是基础。"语文教学的起点在文本解读,因此,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潜心涵咏,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教学内容,并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视角去解读文本呢?不妨从以下视角开始。  相似文献   

10.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立身之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思路的形成,都必须从文本解读起步。语文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感情的丰厚,也都必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文本解读来完成。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除"读懂"外,还要"读"出语文味,用教师的专业眼光,站在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度,尽力满足教学需要。一、直指:语言形式的秘妙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语文界,让语文课返璞归真的呼声四起。要真正让语文课回归真实,就必须从解读文本开始。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目标达成度的高下。那教师应该如何解读文本呢?一、回归读者,与作者对话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进入这样的状态:撇开"这是一篇课文"的思维定式,把自己当做一名读者,先不要看教参或相关资料,也别像赶趟儿似地匆匆浏览,或许你会被  相似文献   

13.
影响经典教材教学解读的因素很多。过去教材编写,文学作品归于文章文体,从文章学角度进行教学解读。新课标实施以来,教材编写重视文学文体,但教学解读的文章学视角依然隐约可见,对文学文本的"这一篇"特点重视不够。文本的教学解读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甚大,通过删改、阐释,一些作品的主题被改变。解读者不熟悉作者创作思想、写作背景,不重视艺术观念的更新,导致文本误读。经典教材教学解读存在的问题会削弱学生审美意识乃至个性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当以学者化方式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加快知识更新。  相似文献   

14.
刘红 《成才之路》2013,(21):60-61
自我县实施教学案教学以来,语文教师备课出现浅层化,对文本的解读趋向于表面化,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审读教材、深读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无论什么样的课改,与文本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时代对话,都是教师钻研教  相似文献   

15.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解读思考文本,在解读的同时思考怎样深入文本,找准文本的切入点,预设好教学流程等课堂教学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解读才能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曹长顺 《教师》2014,(21):28-28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要想语文课堂高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解读文本时,语文教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阅读理解前人对文本解读的结  相似文献   

17.
麦珏昉 《中国教师》2013,(20):41-43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即"文本解读"格外重要。本文旨在结合实例,从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一般而言,"文本解读"大致有三个研究范畴,即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本文只探讨前两者。作者理论,即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就是要追溯作者创作时的本意,并尽可能地将其还原。要根据作者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全面、具体地掌握有关作者的资料,并以此作为解读作品的重要依据。文本理论,大致有两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文本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语文教师教授教材文本是为了要超越教材,教师和学生必须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感悟和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物化升华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全面有效地解读文本,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语文的教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只有高屋建瓴地审视文本,深入浅出地挖掘文本,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本意,更好地驾驭课堂,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要做到有效地解读文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由一系列复杂而又专业的活动所组成,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因此,对教材文本解读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本解读的几个概念】1.解读这里的"解读"主要是指教育教学中的解读,不同于一般的解读,它针对的是课堂教学,对象是教材,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解读是相互统一的两个过程,即教师先行"解"的过程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碰撞"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