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际娥 《山东教育》2004,(18):11-11
作为一个教师,曾经为自己培育出的一批优秀学生而自豪,也曾为一些“无方可施”、“无药可救”的所谓“低差生”而遗憾.而“恨铁不成钢”。我把教育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学生本身,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自然很少去从自身找原因。直到有一天读过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语文本来难教.新课程背景下似乎更加难教。语文老师的病症往往在于角色错位.认为自己是一个“教学生语文的老师”,急着去“传道授业解惑”.急着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笔者以为,平时精讲精批.扮演在而不在、不在而在.有巾有无、无中有有的灵动的角色.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  相似文献   

3.
陆洲心情记     
陆洲是个很难搞的孩子.很多老师对他都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他是我们班智力最好、成绩最好的.但却不是最受欢迎的。当大家都在用心听老师讲课时,他会不断插嘴,搅乱整个课堂。当班级安排他去值日的时候,他从来不会顺从地去做。当大家要决定去狂欢的时候,他一定会来一句“我不去,无聊”。他总是寂寞在人群中,热闹在人群后。他不合群吗?不,他有时会变成个“人来疯”。他性格外向吗?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苏南基础教育率先在全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在近十年的累积之后,苏南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准。2006年的10月。我接待来自英国奥特姆市的议长一行。他在参观我校以后十分认真地问我,“像天一中学这样的学校中国有几所?”我内心充满自豪但又十分平和地告诉议长:“这样条件的学校在无锡就有七八所。”的确,在人民政府的巨大投入下,一批批现代化的学校已展现在人民的面前.但作为美丽校园的校长,心中是否应该永远自问:学校因何而美丽?  相似文献   

5.
每次作文。教师精批细改,又是眉批,又是总评,既劳神又费力.但学生会怎样呢?且不说有些学生写作时尚有不认真的成分.就是一般学生在拿到你的精批细改的作文后,他会认真研究,从而“晓其故”吗?学生关注的往往是教师所给的评语本身,而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很少是会去深究的,更毋谈改正了。  相似文献   

6.
初一数学第108页“3.去括号与添括号”所举的例子:“周三下午,校图书馆内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来了c位同学,则图书馆内共有位同学”,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后来两批一共来了位同学,因而图书馆共有位同学,由于和均表示同一个量,于是我们便可以得到a (b c)=a b c  相似文献   

7.
“独学”不好,那么,“吃大锅饭”好不好呢?也不好。当教师的现在都兴集体备课。我无意于完全否定集体备课。如果集体备课能做到集思广益,有争议,有切磋,有比较,各有所得,那是好的。但现在不是这样。有的所谓“集体备课”是由一个人去准备,准备好了以后他就开讲,让大家记,然后再到课堂上去“批发”。这样做省时又省力,但集体的作用没有了,可以说是在治学上的一种“大锅饭”。吃“大锅饭”的结果是累了一人,而培养了一大批精神懒汉,于己于人都无益有害,老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8.
面对“德育后进生”.我们往往追求如何管住学生.而不注重如何去疏导学生,这样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而失去转化他们的良机。去年,我碰到了一个“德育后进生”.他让我发现“好孩子是赏识出来的”这句话的巨大魅力,赏识确实是转化“德育后进生”的良方。  相似文献   

9.
想象的力量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事?如果让我回答,我一定说是“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人去爬山,登山临水,如同劳役,最多是强健筋骨而已。他不能在山花径竹之外,看到比粉黛更艳的颜色,也不能在松涛石泉之外,听到比琴笛更清的声音,只能数数石级、量量路程,无法在形色之外,心领神会特殊的韵味。硬拉这样的人去登山,他会把自己看做无利可图且空手而返的樵夫,登山乃是自找苦吃,多累!  相似文献   

10.
杨木盛晟  李厚玉 《教育》2007,(11S):48-49
有这样一个故事: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黎聚会上,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自发苍苍的老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他说,“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做事情有先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做事讲认真……”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半年了,没有去找事,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最近跟他父母要钱,想去美国游学,朋友来问我该不该让他去,我望着他苍苍的白发说:“你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好,让他去,但是不要给他钱。”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有个人老是在想:“我怎样才能成功?”于是他向那些成功人士请教成功的经验。一天他遇到孔子,欣喜若狂没想到孔子听完他的问题这样回答他:“你居然有时间来.问我如何追求成功?为什么不马上去实现呢?”  相似文献   

13.
所谓智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说:“辨析判断、发明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不是汉语言学家.对“智慧”这个词语的外延和内涵没有做专门的研究,不敢妄下定义,但我在生活中、工作中分明地感觉到智慧是说不清.道不明却又能意会得到的。它是一个闪动着生命光芒的美妙词语.是无限创造与力量的象征。所幸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智慧,即使是像霍金这样高度残疾的人。智慧也没有离他而去.相反,智慧在他身上发出了更为耀眼的奇光异彩.他的人生也就熠熠生辉.因此我要说的是:生活中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精彩!  相似文献   

14.
最后的坚守     
对于许巍这样的歌手,我们已不能以“悦耳”的标准去欣赏他的音乐。当全世界的歌手都在以一种敏锐的嗅觉去追随流行,去试着歌唱那份本不属于自己的情感的时候,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像许巍那样.一直在默默地做自己的音乐。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但其字类学说却常为后代语法学家所诟病。人们认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和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他在讲字类假借时,常常说某字本何类,例如“勤”“远”二字本静字,而用如通名“苍苍”重言,本状字也,今假借为名。“它既然有其‘本为’之类,还不就是字有定类吗?既说是字无定类,又按有定类来讲,这就是自相矛盾了。”“我们认为,能运用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与汉文无异”的马建忠,绝不会犯如此明显的错误。他所以这样论述,定有其愿意之所在。本文企图据《文通》各方面的论述,探讨一下马氏字类学说的本来思路,以期雪此文字冤案。  相似文献   

16.
小布丁     
“有一位老先生,”她说,“几乎每星期都来这儿把每一种布丁都尝个遍,尽管他从来不买.而且.我想他永远也不会买。我从去年,甚至前年就注意到他了。唉,如果他愿意就让他来吧,我们同样欢迎。而且我希望有更多的商店可以让他去品尝布丁。他看上去真的需要这样.我想大家都不会介意的。”  相似文献   

17.
“等值线”概念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他所著《数学与猜想》(上卷)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在直线l外有一线段AB,在l上求一点P,使∠APB最大.他的解决办法是:过A、B两点做圆,与l的切点即为所求的点P.其依据就是过AB的同一圆弧上任一点对线段AB所张的角相等,他形象地把这样的圆弧叫等值线.笔者觉得有些条件最值问题利用这种“等值线”思想去解决,既直观形象,又简洁可行.下面对他的圆弧等值线做一推广,给出“等值线”概念的一般定义,然后通过例子来说明“等值线”概念的应用,最后给出利用“等值线”思想解决某些…  相似文献   

18.
报警!     
虎子沉默了,他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像一尊石像。   “快跑吧!”那明晃晃的匕首在他的脑海闪过之后,他的脑海中立即闪出这样的念头。 “看看你自己的身体,那么瘦弱,过去岂不是羊入虎口,又有一个遭殃的。你还是快跑吧,可不要自不量力。”   “就这样跑了吗 ?”   此时另一个念头如火花般闪了一下。   “就这样走了吗 ?你忍心看见一个受难者在困难中挣扎而不去帮助他吗 ?”   虎子站在那儿不停地朝着小巷深处张望。他该怎么办呢 ?脑海中两种相反的念头在不停地斗争。   “你快回去吧,你这样爱管闲事,可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作家与母亲     
这样的一个题目似乎平庸,却是我一直想写并最终不得不写的内容。1994年末,我与作家张承志联系日多,常常一个长途电话打过去,他就在电话那端嗫嗫嚅嚅地说:“我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我每天都要服侍。”我有时是想与他聊聊天,有时是代人向他约稿或我们可能完成的一些商定的计划,但每次电话打过去.高大激烈的张承志却只是咬立着向我诉说:“我正在给母亲喂饭”或者“我明天要进母亲去医院。”在文坛以孤傲固执而著称的鼎鼎大名的张永志,他也终于有他那温情柔弱的一面。他对母亲无法视而不允,他抛弃一切重要的人和本,来陪伴他老母亲度…  相似文献   

20.
“我用了二十多年才找到你.怎么会轻易离你而去呢?”忘言把我搂在怀里安抚着,手轻轻拍打着我的背。 ”我听见小香的消息就立刻赶来.爹爹太过分了.怎么可以这样……”我心疼地触摸他脸上的血痕和淤青,犹如白玉掉落在地有了裂缝.沾染了污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