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在青少年道德建设上偏重于道德说教,而忽视对教育对象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当前中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差;“自我”中心价值观念比较突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文明生活习惯。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开展养成教育,应该制定规章制度;突出鲜明主题;丰富校园丈化;组织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道德养成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要遵循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要符合一定社会的规定性。在青少年早期以真、善、美的感性认知为主,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意志的培育和呵护;中、后期要注重道德理性、价值教育,通过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积极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塑造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也要把握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把家庭的激励、正面教育与学校的认知教育以及社会的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紧密结合,为青少年道德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青少年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高尔基说过:"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沾染上不良习惯会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隐患。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良机,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的主要根基。一、什么是养成教育1."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  相似文献   

5.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及道德品质等等,而这些习惯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加强孩子的道德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养成教育的培训。结合教学工作经验,就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培养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网络时代,养成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时代如何发展、如何“扬弃”地对待网络及其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这是叶老对教育的德育性最本质的诠释。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网络时代使青少年学生的养成教育卓有成效,进一步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质,成为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谓青少年的养成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多渠道的协同教育和影响,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强化养成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达到培养其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这是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王丽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241+243-241,243
目前,在青少年的国民性养成教育上,家庭教育旨在以亲子关系互动为基础,培养其个性与习惯,学校教育以师生与生生互动相结合,主导着青少年的价值选择与判断.以青少年的养成教育视角思考国民性培育,旨在思考国民性对养成教育的积极因素,寻找其对今天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有益补充,最终使青少年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成熟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是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期。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小学的教育阶段,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好的品格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习惯上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切入点。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同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0.
宋绿叶 《新疆教育》2013,(10):126-127
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校的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一个人有良好的习惯,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结果,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湖北教育》2002,(11):20-21
养成教育主要是指青少年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促使青少年学生增长知识,加强思想修养,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养成教育是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进入网络时代,养成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时代如何发展、如何"扬弃"地对待网络及其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这是叶老对教育的德育性最本质的诠释.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网络时代使青少年学生的养成教育卓有成效,进一步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质,成为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德育管理,介绍了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如果在实践中合理使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4.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朱冬梅 《文教资料》2007,(23):164-165
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在他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他所提出的如道德养成教育要及早实施;通过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培养儿童的德行,使其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充分利用榜样的教育力量;对儿童的道德养成教育应宽严适时、得当;辩证地运用奖励和惩罚进行教育的原则;自主性教育原则等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启发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特别是我们寄宿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陈晓丽 《陕西教育》2011,(11):30-31
养成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着眼于学生基本做人的道理,以社会公德、基本道德、青淡举止、待人接物、品行能力的基本规范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义是一种点滴教育,它陵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只有重视习惯养成教育.从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教育开始实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一生奠基.  相似文献   

18.
一、习惯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中外教育家十分重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我认为这里的行为习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语言习惯,三是思维习惯。在养成教育方面,班主任的作用很大,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检验班主任工作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检验一个班级是否有朝气、有秩序、有凝聚力,要考察细节,细节最能考验一个班级的软实力。而软实力的形成源于好习惯,也就是养成教育,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年纪小,随意性大,是养成教育的起点,更应注重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通过知、情、意、行,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