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洋 《记者摇篮》2012,(3):28-29
民生新闻发展的最终方向是融入主流、成为主流,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单纯从报道内容上区分出的概念,而是从新闻报道的理念、语态、方法上与传统新闻的一个综合演进,是新闻观众本位的回归,是市场理念的回归。民生新闻一定是一个主动向主流媒体靠拢,关注社会问题,承担社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走过人见人爱的贴近性初期,已进入到过于琐碎化而屡被诟病的阶段,虽然离主流新闻渐行渐远,但在曾经的辉煌和依然可观的收视率下.我们的从业人员仍对民生新闻的“变身”犹犹豫豫。来自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压力,又使得有限的创新举步维艰。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必须从目前游离主流肆意奔突的“黑马”状态走出来,主动向主流媒体的主流新闻靠拢,关注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审视社会趋势,在权威性上做出大模样,从公信力中寻求大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的突围之道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俊 《青年记者》2006,(6):46-47
自2001年深圳的《晶报》明确宣称“以民生新闻为特色”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新的理念就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动力。随后不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台电台都努力进行着新闻实践,出现了一股“民生新闻热”,但随着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的自身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民生新闻进入了拐点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界最为热门的术语之一,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甚至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闻的发展壮大无形中影响着主流严肃新闻的走向,中国电视新闻界呈现出一种双向汇流的趋势:一方面民生新闻开始向主流方向靠拢,另一方面严肃新闻则也向民生新闻靠拢.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广大传媒业的青睐,也引起了广大受众和传媒理论界的普遍关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对民生新闻的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针对民生新闻品质的提升提出两种实现途径,简要地分析了民生新闻品质提升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陆文喜 《新闻前哨》2007,(12):39-41
一、由“独树一帜”到“百花齐放”——民生新闻勃兴之路 民生电视新闻,是目前遍及全国的一种新闻传播热潮,也是电视业界最重视的新闻形式之一。它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以其突破性的“民生视角和本色表达”,翻开了中国电视新闻崭新的一页。民生新闻从2002年诞生至今。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但给传媒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在收视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被喻为电视界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闻传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从民生新闻来看,更是具有中国特色,因而有必要对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分析,进而能够为我国的新闻传播更加科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以民生新闻为重点,分析了我国民生新闻与国外民生新闻的不同之处,最后就如何强化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为推动我国新闻传播步入更加科学化、持续化、健康化发展的轨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正式开播。它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地方台的新闻改革开辟出一条新路。这种后来被业内人士命名为"民生新闻"的新闻形态,与当时占据主流电视媒体主流地位的"联播体"新闻相比,无论在报道内容、新闻视角,  相似文献   

9.
杨基斌 《东南传播》2016,(11):16-18
现阶段,民生新闻由于它涉及人民生计和民众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地方台都开始着重打造本地区的民生新闻特色节目。但在激烈的竞争下,为了吸引眼球,地方台民生新闻存在琐碎、过多侧重煽情,宣扬暴力,向庸俗化靠拢的趋势,偏离了民生新闻报道的初衷,严重影响了民生新闻的质量,不利于其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对地方台民生新闻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欣 《新闻采编》2007,(5):30-31
在当今中国的传媒业流行语中,“民生新闻”和“话语权”赫然列于前位。民生新闻的热.30.新闻采编潮,媒体下移,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理念一步步地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也强烈意识到: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繁荣,许多缺陷不足也暴露出来,成为各地方台民生新闻发  相似文献   

11.
耿春光 《青年记者》2007,(10):48-48
近几年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广大传媒业的青睐,也引起了广大受众和传媒理论界的普遍关注。民生新闻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作为平面媒体,地市报的民生新闻实践有着更强的示范作用。如何发挥其主导地位,将民生新闻做大做强,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本从地市报民生新闻的缺憾人手,探析其品质提升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并不能只关心琐碎的民生问题,关注重大民生问题。才能真正表现出民生新闻的深切人文关怀。系列片《根基》通过民生视角,对于重大主题性报道进行了深入、全景式的报道。既展现了主流价值现,也增加了节目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3.
论民生新闻的品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广大传媒业的青睐,也引起了广大受众和传媒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但是民生新闻主张平民化的同时又要固守新闻本位,既要重视本土化又要防止地方本位主义,既要关注人文关怀又要警惕过多的负面报导误导受众,强调接近性又要防止媚俗化,强调舆论监督又要防止滥权越位,重视“三位一体”又要防范过度的商业化。总之,我们在繁荣民生新闻的同时要不断地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机制逐渐向着更加完善化的方向靠拢.大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文化享受.这一背景在为新闻事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于无形中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目前阶段,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虽然较为迅速,但在这一快步前进的过程当中,依然暴露出很多弊端.本文针对民生新闻这一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小易 《视听界》2007,(5):12-15
自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地方新闻异军突起,为地方电视台新闻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这种后来被学者们命名为“民生新闻”的新闻形态,与当时占据主流电视媒体主流地位的“联播体”新闻相比,无论在报道内容、报道视角,还是在报道风格以及受众构成上,都大异其趣。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其产生、发展的意义毋庸质疑。  相似文献   

16.
史军 《新闻世界》2014,(2):22-23
"寻找民生新闻的另类和谐表达方式,用平和心态、艺术方式为民请命"。笔者觉得这句话意义深远。民生新闻是以区域为语境和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生为中心。民生新闻不能只停留于琐碎和表面,应该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再就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找到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民生”一词的使用频率之高前所未有,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新闻媒体对“民生新闻”也空前的重视,“民生新闻”的盛行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席卷传媒业。倾情民生信号、关注“民生、民情、民意”、满足“民思、民想、民需”,成为新闻媒体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胜瑜 《新闻窗》2014,(3):61-62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县级媒体的需求逐渐提高,而作为县级媒体中的主流宣传载体,越来越多的县级电视台充分发挥“离老百姓最近的新闻媒体”的优势,尝试开办具有各自特色的民生新闻栏目,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广告市场的青睐。从民生新闻引发的收视浪潮我们看到了民生新闻独特的生存价值,那么办好一档民生新闻,除了准确新颖的节目定位外,更应该从民生新闻采访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与民生新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党报因为其主流受众集中,因而有助于在政府部门、受众与媒体之间构建起一个最佳互动平台,有助于信息的良好发布与反馈,最终促成一些有利民生的政策出台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党报为党传言,又为人民代言,就更应在做大做强民生新闻方面下功夫,让民生新闻成为党报创新的一大亮点。党报抓民生新闻应从哪方面切入呢?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做好新闻策划近年来,党报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0.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9,(10):55-56
电视民生新闻从2002年开始兴起,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的主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是电视新闻理念和节目形态的一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电视民生新闻自身的局限性与不足日益明显。一些民生新闻远离重大时政报道。回避主流话题和主导舆论,止于表层地堆砌日常琐事: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样态失范.流于随意.叙事风格低俗化。这些势必有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