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学数学第四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里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学生常因漏写商的中间或末尾的0而发生错误。现就这个问题粗谈些看法。商的中间或末尾是0的有不同的情况。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例如课本43页例1的  相似文献   

2.
复习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六年制小学教学课本第六册第48页~49页)。复习重点:计算法则,乘法、除法的关系,同时抓住试商的单项训练这个关键,提高试商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除数数据特点,灵活采用试商方法,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复习的主要步骤: 一、知识复习 1.复习计算法则。出示一组判断题,要求学生正确判断商的最高位在哪个数位上,商是几位数。如,24) 24264 78) 90480 52) 1216849) 344509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既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商的定位及商是几位数的估算方法,又能突破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难点,巩固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知识。] 2.复习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1)根据5658÷46=123,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数学第五册第30、31页上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八中的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商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学具准备:69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9根零的.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4 9÷3 35÷5 24÷62.填空: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39里有()个十和()个一.二、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了商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但商是整十、整百、整千以及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口算除法(二)]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一单元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为了突出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教材分成三部分,先讲商中间有0的除法和连续有两个0的除法,讲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和商是整千、整百、整十的除法的口算,最后,讲商的末尾有0的又有余数的除法。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中间有0和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其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这就是本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有些学生计算除数是两、三位投的除法,当商中间、末尾有0的时候,往往把商中间、末尾的0漏掉。为了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采取一看、二想、三验算的检查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看:是看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二想:是根据商的最高位,想商是几位教.三验算:是计算以后,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中的"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商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出示的例人倒10两道例题都是商二位数的除法,其求第一位商和试商的方法与商一位的完全相同,只是商的位数多了。教学时要重在让学生由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类推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使他们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和商是几位数,使他们形成计算前自觉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意识,为后面的学习(特别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难点。学生在计算这类题目时常常丢掉商中间或末尾的0不写,造成计算错误。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1.讲清0在记数中的作用,为学习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做好准备。在新授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按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练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针对教材重点、难点进行集中练习。例如,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教学,我们可针对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难点,先让学生正确判断27/16389、75/90009、582/55872、560/590600的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个数位上,,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商的定位及商是几位数的估算方法,再让学生判断下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8280 36=23 68238 34=207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第七册第9页例9。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是多位数)的计算法则。2.掌握把除数“五入”为整十数试商的方法;灵活运用调商和不调商的方法,计算较复杂的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是多位数的除法。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15页例1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商中间补“0”的意义;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多位数中商中间有“0”的除法。 3.通过两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培养学生推理、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0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商不变性质。(学生口述)2.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数。(1)1640÷80=164÷()=()÷0.8(2)12÷0.4=()÷4=()学生正确填写后,师生共同讨论:第(2)题中最后所得的商“30”是谁的商?生1:既是120除以4的商,也是12除以0.4的商。师:12÷0.4的商是怎样求出的?生2:是根据商不变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求出的。师生共同小结:在一道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小数,我们可以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求商。[意图: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作辅助探究,在让学生重温“商不变性质”…  相似文献   

12.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第3节的内容。根据教材编排系统,分三步教学。第一步,在教学商中间有一个0的除法的基础上教学商中问有两个0的除法;第二步,在教学商末尾有一个0的除法的基础上教学商末尾有两个0的除法;第三步,教学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每步都配置练习。教师教学时,要学生理解商中间、末尾要补0的道理,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中间、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二是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而商末尾有0的除法是在一  相似文献   

14.
分数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六年级数的运算复习课上,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习题,让除法运算和分数建立联系,使计算变得简便和灵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两数相除,唤醒基础1.出示题目"120÷45"。2.请学生估算商的范围。学生思考后反馈:商是一位数,商大于2小于3。把除数看作60,120÷60=2,被除数不变,除数估大了,商就会变小,所以实际的商大于2;把除数看作40,120÷40=3,被除数不变,除数估小了。  相似文献   

15.
本节教学内容为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教材第55~56页,例11~13),第1课时,新授课。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是《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内容包括:“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继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的末尾有零  相似文献   

16.
[病例1]计算7/9÷3/7。[病症]7/9÷3/7=1/3。[诊断]把除法计算当成了乘法计算,主要受被除数的分子7与除数的分母7相同的影响,而不加思索进行约分。[处方]7/9÷3/7=7/9×7/3=(49)/(27)。[病例2]计算18÷3/5÷3/5。[病症]18÷3/5÷3/5=18÷1=18。[诊断]这是一道两步连除计算题,其意义是"18除以3/5的商,再除以3/5,商是多少?"而计算时变成了"18除以3/5与3/5的商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74页。教学目标:1 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会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观察 6÷3=260÷30=2600÷300=2  相似文献   

18.
商不变性质,课本上是利用一个除法算式6÷3=2依次分别将被除数和除数扩大10倍而得到的一组算式:60÷30=2,600÷300=2,6000÷3000=2来说明的。例子具体明显,学生极易接受。又通过例9、例10的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多位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简便算法。例11是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算式8500÷200=42……100来说由于余数“1”是在原来被除数的百位上,应该是1个“百”,而不是“1”。根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数学第四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分四个部份:(1)一位数除两位数;(2)一位数除三、四位数;(3)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4)连除。其中(1)和(2)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和(4)是知识的扩展和应用。一、认真教好重点例题 1.重点例题。本单元共编排了18道例题,其中“一位数除两位数”中的例1、例2(讲清法则的)、例6(讲清有余数的除法及其验算方法的)和例7(讲清倍的概念的),“一位数除三、四位数”中的例1和例3(是扩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法则的),“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中的例1和例3(讲清法则的),“连除”中的例题(讲清同级运算顺序的)等8个例题,是重点例题,必须认真教好。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一上课先出示一组口算题:7.5÷15,0.39÷13,0.72÷9,25÷50,6.4÷1.6。当学生看到6.4÷1.6时,全都愣住了。于是,我问:"这道题为什么不会口算?与前面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答:"以前学过的除法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