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这是新近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一句表述,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当今社会,新闻媒体被称为“第四种权力”,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一“权力”来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依笔看来,要成为一面好的“防火墙”.一个好的“减压阀”,媒体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污名化”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于1963年提出,他认为“污名是一种社会性状,该社会性状将使其拥有者,在其他人眼中丧失其社会信誉或社会价值”.“污名化”往往就是社会赋予某些个体或群体以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进而导致社会的不公正待遇的过程.在现实社会中,新闻媒体往往是造成个人或群体“污名化”的先锋.本文运用传播学的属性议程设置理论,以广场舞为研究视角,分析新闻媒体“污名化”的过程及其原因,提出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去污名化”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前不久向省报记音透露,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质量监督执法队伍,该局最近设置了专门的监督电话,表示欢迎新闻舆论和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并请记者在报纸上公布监督电话号码。政府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主动提供方便,接受和欢迎新闻舆论和社会各界监督,自然是一件好事。但该省省报在刊登了题为《欢迎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消息以后,又在配发的“编后”中说,“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让执法队伍也置于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之下”,“百姓欢迎,政府放心”,“令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在中华大地上兴起的“读书热”,至今热浪滚滚,方兴未艾。其间高潮迭起,海内外读书界为之瞩目,象“萨特热”、“三毛热”、“琼瑶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后浪推前浪,一浪热过一浪。“读书热”使广大读者的文化素养日益提高,视野日益开阔,它带来的巨大社会精神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5.
张同波 《大观周刊》2012,(15):57-57
一个社区是一个小型社会。而一个个“小社区”的秩序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大社会”的局势。蓬莱市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区一警”社会管理模式,有效维护了社会整体局势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今年七、八月间,北京、上海、南京的不少新闻单位,围绕着保温瓶“金胆”、“银胆”之争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展开了一场“有毒”与“无毒”、真实与虚假的“笔战”。时至今日,真相大白,所谓“金胆无毒,银胆有毒”之说纯属危言耸听,笼罩在许多消费者心中的“恐银症”,犹如前几年以讹传讹的“恐铝症”那样,终于烟消云散,人们重新放胆使用“银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传媒环境中,社会上个体随机事件层出不穷,社交媒体推波助澜,随机、无序事件的“蝴蝶效应”影响着现有的社会秩序,冲击着当今的社会结构.本文从后工业化时代社会个体活动的时空更加随意、更加个性化的视角,分析了社会个体活动造成的事件的随机性与无序性,以及其心理需求在“实现自我”之前,需要“认知与审美”,求知与从众引发表达、跟随、围观的原因.作为社会秩序管理者,面对“将社会个体行为纳入社会行为规范的同时,制度化地满足社会个体的诉求”这一挑战,应视为完善社会行为准则、创新社会管理的机会.涉及“社会行为准则的提升、社会公共知识的数字化、数字知识的公共服务及其管理与运营”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作为理论工作者,需要融合“文理工商”,深入研究,寻求普遍规律,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作为传媒机构,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创新服务,系统科学地从“信息传播”向“知识媒介”演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写“社会透视”的文章在报刊上大有独领风骚之势。透视这种“热”,透视那种“风”。乍一看,文章洋洋洒洒,长篇大版,颇有些气势。加之一稿多投,多家报刊相继刊登,更使人觉得文章似乎大有来头。但拜读之后,却叫人大失所望!不少“透视”本属“伪劣商品”,却何以能够走俏? 一日,偶与文友谈起作文之道,当即请求指点迷津:写社会透视,恐怕要做大量的社会调查吧?友人神秘地一笑:原本是这样,但如今的文人们聪明多了,谁还愿意去干那种蠢事,搞什么社会调查。你还不知道当今写社会透视的笔杆子们的十字妙诀么?所谓“想一个点子,编一串例子”,即是。  相似文献   

9.
赵金 《青年记者》2006,(1):38-40
【主持人的话】“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和宣传,是社会的良心,是正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叶林峰 《新闻传播》2023,(18):17-19
舆论作为一个重要社会构成被纳入众多学科领域,在这些学科中的表述都体现出“舆论”的一般性,即一种群体性的意见或言论。由于“舆论”本身涵盖广泛而又复杂多变,在新闻传播学中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根据舆论作为一种人类意识,是群体性产物,具有特定对象和指向性等特点,我们将“舆论”定义为:舆论是人群对于某一特定社会现象或问题形成的整体倾向性言论。参考国外心理学和社会学关于“场域理论”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提出了“舆论场”的概念,即人群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并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名人效应”在本质上、主体上是一种正面社会效应,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将“名人效应”引进广播电视改革,是明智和卓有成效的决策。在借助“名人效应”扩大影响方面,报业历来有所建树。这里由远而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被认为是“社会公器”、“社会良心”,必然承担着监督环境、协调社会的重要职能。但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种被人  相似文献   

13.
“现场目击”是《中国社会导刊》中的图片栏目,图片栏目以及图片杂志是当今期刊界的发展趋势,以下对“现场目击”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来研究《中国社会导刊》。“现场自击”栏目简析在《中国社会导刊》整体过于庞杂的情况下,我首先选取“现场目击”栏目入手。原因: 1.目前社会是读图时代,图片蕴涵的信息量很大且“现场目击”栏目主体为图片报道; 2.“现场目击”是《中国社会导刊》上连续的、已经比较成型的栏目,一共12期可以看出其中编辑方针的延续与改变; 3.在时间紧的情况下,研究图片节省时间。首先从量的方面考虑,对2001年12期刊物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4.
流浪者从来位居社会最边缘,甚至可说社会之“外”,向来不被重视,因此深研其历史的严谨学术著作自是凤毛麟角。法国著名史学家若兹·库贝洛的《流浪的历史》,对法国从古至今的“流浪的历史”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使我们得以一窥“流浪”的大千世界,更使我们对自身所处的“正常社会”有所反思。古往今来,还没有一个社会能完全“消灭”或曰“消除”流浪现象,反而都  相似文献   

15.
然声 《记者摇篮》2004,(4):21-22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新闻舆论是“公共文明之利器“.媒体的社会角色是大众传播工具.其本身并不具备处理社会纠纷、解决社会矛盾的裁决功能.但作为社会公器.它是社会监督有效存在的一种有效形式.有满足公民知情权的基本功能。而公民的知情权是受到宪法保护的。因此.正确处理“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关系.依法行事、客观报道.是新  相似文献   

16.
李红 《青年记者》2022,(16):66-71
“社”的汉字本意是土地崇拜,具有一种神圣性,侧重精神连接的关系;“会”指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的聚合。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是一个复合词,它是“社”与“会”的结合。社会一方面靠物理或技术连接,另一方面离不开精神层面的凝聚。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但是并没有改变“社”与“会”的本质内涵。单纯靠技术连接的社交不能组成社会,有社交不一定有社会;仅靠神圣精神凝聚的社会不能完成现代民族国家的全部系统性功能,有社会不一定有社交。  相似文献   

17.
李玮 《兰台世界》2013,(10):82-83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是个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礼从一种宗教仪式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规范,法则从刑发展而来.从“礼制”的形成,到“礼法治式”的确立,再到“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将礼治思想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宝鸡日报自1994年1月1日由四开小报改办为对开大报后,为了保持小报时栏目活泼、文章精短的特色,防止作为地市党报板起“面孔”的现象出现,报社在先后创办《西部周末》、《经济特刊》和《生活特刊》的同时,在编排方式上,采取“袖珍版式”,从“活”字上显特色;在宣传力度上,注重“典型报道”,于“深”字做文章,收到好的效果。 以实践和改进“袖珍版式”编排为例,编辑部每周在二、三版推出四个版面。二版:或《经济》与《生意经》合拼,或《社会地平线》与《纵横》合拼;三版:或《副刊》与《五彩人生》合拼,或《群众呼声》与《钢铁长城》合拼。大专栏里又设小栏目。如,《社会地平线》里,设“社会写真”、“社会论坛”、“新风赞”、“西秦拾趣”等;《五彩人生》里,设“社会广角”、“人间百味”、“陈仓夜话”、“人生旅途”、“悄悄话”等。小栏目每次三、五不等,轮换登出。这样,使大版小版合璧,小版由栏目组成,整个版面活泼洒脱,琳琅满目。 为了增强“袖珍版”的吸引力,各小版力争突现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如《生意经》在精心制作标题上狠下功夫,使枯燥无味的一条条经济信息,通过一对对“活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下,新闻传播业必将追求经济效益,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新闻传播业的社会价值也不容忽视。如何实现新闻传播业的安身立命、长远发展?市场经济究竟是新闻传播业的“推手”还是“祸首”?社会各方面该做出怎样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曹雪芹的“写作经验”之谈。练达者,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也。换言之,也就是熟悉社会生活、熟悉人情世故。曹公把“文章”与“人情练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人情练达”是多么重要。老实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那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对人情世故了解得越多,对世态万象观察得越透,所写的文章也就越有深度。新闻报道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