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原因及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宁  李忠梅 《体育科学》2005,25(4):25-27
美国的高等体育专业教育从创建至今已有1 4 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进入2 0世纪70年代后,在高等教育改革、人口结构变化、健康及体育产业兴起和竞技体育发展的背景下,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通过更改体育院系及其专业名称,进行学科重组,加强自然学科教育等改革措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要。这些改革对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中、美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体育院系及专业名称、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借鉴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指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应融入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办出院校特色.  相似文献   

3.
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法对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历史发展、70年代以来改革的现状和背景以及影响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以加深我们对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历史沿革张建华,杨铁黎近年来,为推动我国体育院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国体育专业教育的研究受到重视,尤其对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研究倍受关注。然而研究多集中在对现状的单纯比较方面,并且多以课程研究为主。至于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应立足于中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 2 1世纪的契机与挑战 ,为改变现行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之间的差距 ,为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对我国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传统办学指导思想进行了再认识 ,就今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性教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象:中、美两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研究结果与分析1.在中、美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中,中国体育专业教育的起源晚于美国。美国体育专业教育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中国只有将近100年的历史。美国最初的体育专业是以德式体操为主,且教师由医学专家担任,使得体育专业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而中国体育专业教育最初受军国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课程以“兵式体操”为主,且教师大多由兵弁担任,这无疑影响了体育专业的健康发展。综观140多年的发展史,社会需要与体育立法是美国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力,体育专…  相似文献   

7.
各国体育     
G813.9 9802930亚洲体坛数风流人物九五亚洲十佳运动员揭晓〔报,中,B〕/平萍∥中国体育报。-1996年3月13日。-1(MXB)亚洲∥十佳∥运动员∥名单∥1995G817.125 9802931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The histiorical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刊,中,I〕/张建华,杨铁黎∥体育与科学。-1998.-19(3).-52-55参15(TY)美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教改∥发展史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法对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历史发展、70年代以来改革的现状和背景以及影响体育专业发展和改革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以加深我们对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认识。G817.313 9802932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全面地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 :课程方案的制定和实验研究 ,对推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向 2 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 ,提高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体育专业如何改革和发展,是从事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的转变、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期望为我国体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体育院校(系)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管理和办学指导思想存在的问题一直未引起重视。根据目前国内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对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4点解决的办法,并促使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健康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育目标的研究,结合我国当前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了几点我国体育教学思想和教育目标改革建议,旨在完善我国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更是将发展的方向和目光投入到了学校之中,但是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其设置理念等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导致部分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的发展受到了阻滞。体育课程的开设对于学校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承担起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以及加强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的责任。因而当前对于学校中体育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理论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改革实践方案,最终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高校体育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面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相关理论进行归类。为高校体育教改提供了理论参考,对21世纪初高校体育的几个特性进行了论述。认为21世纪初我国高校体育在保持某些较好的传统特性同时也应看到一些朝代特性的发展。建议在深化高校体育教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传统特性和时代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利于高校体育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教育科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在对于各个学段的教育机构进行一个新的审视及定位。因此,在新的幼专体育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下,如若想满足我国对于教育行业的新的要求,那么对于幼专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及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各界已经越来越注重学前教育,因此在学前教育这一学段,就应该对其不断地完善其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制度,提高其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培育。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件大事,必将引起体育事业的重大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需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高年级开设选修课,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中应引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思想,探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所进行的研究和实践,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培养模式、培养规格、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今后的教改思路和教学实践提出建议,以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有:传统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的巨大惯性;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缺乏整体性;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据此提出对策: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加快理论与教学实践整体性发展研究;正确理解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中国学校体育现状;加快由应试教育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轨;重视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利用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对建国以来我国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内容及特点进行系统地回顾与梳理,并将中外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认真地对过去体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以期有助于今后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育理论西方化”、“反对前苏联教育理论”,“两个主义之争”、“两个中心之争”等一系列问题的剖析,认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主义”无关。指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直面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走民族化、本土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史丹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242-243
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的地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在改革的一段时间里借鉴了很多的国外课程的精华。本文通过查找近些年文献的方法。对美国近30年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总结性分析。主要从管理的体制、宏观政策、课程的要求及其相关体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增添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