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记者、通讯员爱写随意编造的简化字。例如: “潘”、“泮”,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有的同志把“潘天寿”、“潘汉年”的“潘”写成“泮”。如果是编辑、校对熟悉的人名,他们当然可以改正,如果是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就很容易造成差错。“塘”字写成“圹”。圹是塘的简化,墓穴、旷野的意思。凡半边用“廣”的都简成“广”,但“唐”字不简。可是,有些同志以为“唐”也简化了,把“塘”写成“圹”;如果这样简化,“搪瓷厂”就会成为“扩瓷厂”,岂不造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海口3月4日电,今年新学期,高二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读本(必修)中,有了一个名叫“神奇武侠”的新单元,金庸代表作品《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被收录其中。写的是大侠萧峰到少林寺救阿紫,与丁春秋、慕容复、游坦之三大绝顶高手相恃时惊天动地的场景。侠骨柔肠、神奇武功、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被收进了高中教材,成为千万学子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语文诊所     
“莫须有”不是不必要《宋史?岳飞传》记载:“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秦)桧诘其实。桧曰:‘(岳)飞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也许有吧)。’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以“莫须有”表示凭空捏造。例如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九十八回:“娘家的人当不起休书里面写得义正词严,连自己的娘家,把这莫须有的事,都也信以为真。”  相似文献   

4.
“一”是最简单、最普通的一个数字,但用得恰当,却能收到“以一当十”的修辞效果。古人的诗文中,也常用“一”字为全篇增色。例如:乾坤一腐儒(唐·杜甫)一岁一枯荣(唐·白居易)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元·徐再思)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板桥)《水浒》第23回写景阳岗武松打虎,从老虎跳出,到武松把虎打死,全段640多字,竟用了30个“一”字。其中,写虎的动作有:“一按”、“一扑”、“一掀”、“一剪”、“一兜”。写人的动作有:“一惊”、“一闪”、“一躲”、“一棒”、“一跳”。这些短促的语言节奏。极大地  相似文献   

5.
《新闻天地》2008,(7):33-33
在每晚的黄金时段,湖南某电视台设置了一个短信互动平台,由主持人明媚与观众通过短信互动。短信在荧屏下方飞字播出,大多是一些所谓“交友”的暧昧内容。如5月27日晚播出的飞字短信就有如下内容:“我想找一位东塘附近的女友,有意者请联系139××××”、“本人19岁找18岁以下的女性朋友……”、“我好想找一位少妇……”、“我想找一位长株潭地区的江湖女”等等。  相似文献   

6.
“吗”和“嘛”不能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发现报纸和刊物上,不少把“吗”和“嘛”字用错,以致使语意颠倒。“吗”和“嘛”都是语助词,但用法不一样。“嘛”字的用法是:(一)表示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有意见就提嘛!”“这也不能怪他,头一回做嘛!”(二)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如:“这样很好嘛!”“这样不好嘛!”(三)表示  相似文献   

7.
“云里飞”     
"云里飞"是"老云里飞"白庆林的儿子,名叫白宝山,艺名毕来风,侯宝林管他叫"云里飞二世",在天桥三角市场演出,高搭天棚,围三条长板凳.他开场前总先用白沙撒字:"平地茶园.风来吹,雨来散,今天挣钱明天吃;人歇工,牙排队,肠子空着活受罪."当招来不少人围看时,他便开场表演了.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校对工作视为“雕虫小技”,这实在是一个误解;而唯其“细”、“小”,则更有着关乎大体、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好的技术(包括校对的技术)能把正确的政治内容最完善地表达出来,坏的技术则不能做到这点,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新闻工作文集》“政治与技术”)。解放前国民党的报纸,常常把“中共”、“中央”两字弄错。有一次某报把“中共溃败”错成“中央溃败”,弄成一场笑话,使报馆险遭查封。从这个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技术的作用,技术的可贵,就在这个意义上。”(引文同上)  相似文献   

9.
论“侃”     
侃的定义“侃”字有两解:一言刚直,二言和乐。当把两个侃字复合使用,就又增加一解:理直气壮,从容不迫。人们常使用的熟语“侃侃而谈”,就是这第三种含义。至于把侃侃而谈重又压缩成一个“侃”字,甚至不仅是指某些人说话的心态和神态,而且是指一种人际交流方式,直到指新闻、文艺等方面的一种流派、一种风格(例如有人称它是广播中的“谈话体”),还把推崇和实施这种流  相似文献   

10.
听泉     
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 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长蛇阵。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09,(18):1-1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读小学时语文课中勾勒的这幅秋景图。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森林里.是很难看得到的。去年初秋的一天,在赴灾后重建都江堰途中,蓦然在蓝天白云间发现了这群“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2.
平时阅读报刊,常常发现文章的内容尚好,可就是标题上出现了醒目的错别字。这些标题大都出自美术工作者之手的美术标题。如:1、去年11月10日健康报:《发声器官——象把小提(?)》,其中的“(?)”字应为“琴”。2、去年11月29日健康报:《歌(口候)之所以美》,其中的“(口候)”字应为“喉”。3、今年1月11日上海少年报:《倒(?)法的应用》,其中的“(?)”字应为“序”。  相似文献   

13.
拿一段古文放在面前,其中有“别字”(把字弄错了),有“破句”(句子点得不通)。怎样才能看出这些“别字”和“破句”的错误呢?这有赖于总的古文基础,其中包括对文史常识的掌握的程度。下面举一些实例,其中字和句的错误涉及古文中的天文、地理、干支、职官、器物、动植、称谓、名字等方面的常识,亦即文史常识。 (1)东有启明,西有长康。这是《诗经》里的两句,其中有一个错字——“康”是“庚”之误。启明、长庚都是  相似文献   

14.
柯云 《档案时空》2006,(1):46-47
(一)孩子王粟裕,学名“多珍”,与粟永年、粟永华等一起在会同县枫木树脚读私塾。永年、永华家境贫寒,每天早晨要放牛,割草,常常迟到,功课不好。有天,先生布置默写生字,永年把“目”字写成了“月”字,严厉的先生挥动楠竹片,狠狠地抽打他的手板心。眼看同学挨打,粟裕也像挨了板子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档案春秋》编辑部:贵刊2006年第12期刊登拙作《抢救<四库全书>的陈布雷之弟——陈训慈》一文,有六处将“文澜阁”的“澜”字印成了“渊”字,特此指出。《四库全书》原有七部,即所谓的内廷四阁(北四阁)和江南三阁(南三阁),分藏于“七阁”。七部中的第一部即藏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文澜阁的那部《四库全书》是藏于杭州圣因寺(现今的浙江省博物馆)的“文澜阁”内。因为原稿上,我用的手写体不够规范,把印刷体的“澜”字写成了“”,也足以引以为戒。此致!礼!编读往来@童然星  相似文献   

16.
《然字诠释》一书作者能 为中国汉语中的一个 “然”字,写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 书,溯古至今,我尚未见到此类著 作面世,真可谓一字之奇! 《然字诠释》可谓一字之典, 书中让人一睹中国汉字的风采, 甚感中华民族文化的百代文明与 灿烂。作者从不同时代、不同范 畴、不同角度揭示了“然”字的古 今联系、区别和变化,对“然”字进 行了详尽的注释。如书中例举战 国时有以“然”字为姓氏的,见 《孟子·滕文公上》“然友命,定为 三年之丧”。在《晋书·温乔传》、 《良吏传·邓攸》等书中,又把“灼 然”作为晋代举试科目名。古人不 仅把“然”字组成词汇作为形容词 来用,而且还把“然”字作为姓氏 和科举考试的科目名,真让人出  相似文献   

17.
一、从“中华民族”四个字谈起有人把每个汉字当作一部机器,而且认为汉字也如机器一样是由“零件”或“部件”装配起来的。例如“中”字是由四个零件装配而成为一个部件的汉字;“华”字是由六个零件装配而成为三个部件的汉字;“民”字是由五个零件装配而成为两个部件的汉字;“族”字是由十一个零件装配而成为三个部件的汉字。这一譬如比较形象化。而且以此为据,可以把汉字笔形归纳为六种基本类型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
“雨雪”、“老鼠”、“展览”、“演讲”——这几个词该怎么读?一般人都会很自然地把头一个字的声调读得像阳平。这就是普通话语流音变中“两个上声音节连读,前一个音节变读阳平”的规则。但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上声字碰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有的人会把词(或词组)中前面几个字都读成阳平。也有的人会把其中的某个字读成“半上”(上声的前半部分),哪种读法对呢?怎么读才好呢?一般人不注意这个,可广播电视播音员就应该讲究规范。我们知道,语言是以词作为最小基本单位的,  相似文献   

19.
一字立骨法     
“一字立骨法”,就是用一个字来统帅主题,结构文章,锤炼字句。 一字立意,突出主题。就是利用一个最恰当的字确立文章主题,点明文章主旨,统帅整篇文章。 一字谋篇,结构文章。常见的文法是“一线穿珠式”,即以一个字为线索,结构全文。这个字就像一串珍珠的红线,起经纬全篇的作用。 一字见义,调遣语言。一字见义,是“一字立骨法”在散文炼词方面的表现,它可细分为“一字绘景”、“一字言情”、“一字摹状”等。 在短新闻的写作中,无论是运用一字绘景,一字言情,还是一字摹状的方法,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副词、形容词。 (洋摘)  相似文献   

20.
题好一半文。尤其对只有三、五百字的小言论来说,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使文章增色生辉。那么,怎样才能制作好小言论的标题,使其既传神又富有魅力呢?笔者认为,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十种; 一是易字法。在引用成语、谚语或熟语入题时,对某个字巧妙地加以更换,会使其赋予新义,寓有新的意境。如笔者有价《喜闻“孔雀东南回”)的小言论,即引用“孔雀东南飞”这则我国古典叙事诗诗名,以“飞”易“回”,而后形成标题。“雀东南飞”这句话曾常常喻为本地人才外流。经过易字后的这则标题则对伟人故里湘潭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