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好吃的蘑菇     
故事开始有一天,孩子们正在盥洗,突然乐乐大喊起来:"快看!这有蘑菇!"话音还没落,几个孩子便围了过去,一起喊着:"老师,真的有蘑菇!"顺着孩子的手指看去,果然在黑黑的角落里,我们发现了两个小小的蘑菇。孩子们议论开了。鹏鹏说:"这个蘑菇不能吃,它有毒。"然然说:"快摘下来,我们看看。"家睿反对说:"别去摘它,它还能长大呢!"我看到孩子们对小小的蘑菇这样感兴趣,于是对他们说"你们还见过哪些蘑菇?它们能吃吗?它们都长的什么样子?你们知道蘑菇都喜欢长在哪吗?"孩子们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对蘑菇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见到老师一声"小组交流",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四人小组好像每个人都在张嘴,可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一到汇报的时候,站起来发言的孩子不紧不慢地说着,多数孩子却依然做着自己的事情.当老师问到有没有不同看法时,后面的孩子又重复着前面孩子的答案……于是,我们就开始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连起码的尊重都不会?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难道全是他们的责任吗?就只有学生应该懂得倾听吗?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耐心倾听的姿态?  相似文献   

3.
身边的天使     
孩子们站成了一排,他们马上要从上帝那里到尘世中去生活了。其中一个孩子问上帝:"我现在就要被派往世界了吗?可是我这么小,又没有什么力量,在那个复杂的世界里我能生存下去吗?"  相似文献   

4.
手工课     
在麦克荷学校一年级听课时,有一天班主任劳拉老师告诉孩子们,上午休息时间过后,是手工课。话音刚落,孩子们一片欢腾:“啊!”有的孩子高兴得从座位上站起来。看着他们兴奋的小脸,我有点困惑,手工课不就是用手做点小东西吗?有什么可以吸引孩子们的?到了手工课,23位学生被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5.
黄彬 《四川教育》2004,(6):37-37
这是一堂六年级孩子毕业前夕的习作课——学写毕业赠言。令人感伤的背景音乐、一张张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照片的回放,将孩子们带进了对往事挥之不去的氛围之中。当孩子们的情绪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一句“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将孩子情感的闸门启开,他们纷纷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一个孩子眼睛红红的,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从座位上站起来,小声说道:“我想把我的话写在我设计的这张卡片上,送给黄老师。”我正想让孩子们讨论关于毕业赠言的写法,教室角落处站起来一个女孩子:“老师,我们搜集了好多赠言,可以参考吗?”“当然可以。那就请孩…  相似文献   

6.
活动背景一个偶然的机会,活动室一角堆放的滑轮储物箱被孩子用绳子拴住拖动起来,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幅这样的场景:两个孩子积极地将建构区的积木放入箱子,并由活动室的一角拖向另一角;一个孩子悠闲地躺在箱子中,另一个满头大汗地拖着。当其他的孩子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玩具”时,他们一拥而上……看到孩子们如此喜欢这个自发的活动,不由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搬运物体”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他们应当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为生活做准备。有了轮子,有了车厢,加个车头,这不就是一辆车吗?各种各样的车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对此有…  相似文献   

7.
"六一"专题     
《辅导员》2005,(6)
写在六月的话:翻开六月的日历,我们进入了一个属于孩子们的季节。在六月的第一天,孩子们迎来了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六月的第一天,他们还迎来了自己的盛会--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是,在六月里,我们将目光投向所有孩子,密切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生长环境和生活情况。我们"一切为了孩子":"六一"时,他们快乐吗?生活中,他们幸福吗?少代会上,他们有什  相似文献   

8.
案例:1.起床吃完午点后,配班B老师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在孩子按小组站队时,由于B老师站在队伍前面,无法顾及后面的孩子,所以后面的孩子们唧唧喳喳地吵了起来。刚好他们站在保育员C老师面前,只见C老师用双臂揽住这几个孩子,问道:昨天学的那首歌还记得吗?”“记得!”这几个孩子和C老师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曲……不一会,整个队伍一边唱着歌一边向大型游戏区走去……2.在孩子们从户外活动回到教室喝水的空当,主班A老师忙于制作明天要用的教具,B老师在给孩子们“贴红旗”,C老师则在看孩子们喝水。当B老师给彤彤贴红旗时,问小朋友:“彤彤今天…  相似文献   

9.
胡耀云 《广东教育》2007,(12):149-149
教学片段一:情境创设生活化 在教学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老师听说:咱们班上有个小朋友今天生日,请这个小朋友站起来接受大家的祝福,好吗?老师有个小小的礼物送给你(卡通小图片),喜欢吗?为了庆祝这位小朋友的生日,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相似文献   

10.
正像往常一样,孩子们的点心活动开始了。今天吃蛋糕,喝牛奶。保育老师将牛奶分好,我将蛋糕分到每组的大盘子里,幼儿坐在桌旁安静的等待。当每个孩子都端上牛奶后,我就会说声小朋友请,他们就会一人在盘里拿一块蛋糕,开始安安静静地吃点心。就在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很委屈地说:"老师,我没有蛋糕。""是吗?你们那组多少人,我没数清楚?"那组的孩子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老师,我们这组6个人,你才数5个;少了一个,怎么够嘛!6多,5少;哈哈哈,老师数错了;有的小朋友伸出手指开始数自己这组的人了。"看着孩子们这么兴奋,我灵机一动:"哎呀,不好意思,老师数错了,那要不这样,下次我请每一组的值日生自己  相似文献   

11.
班上有些幼儿的衣服从颜色到款式都很相近,常常出现有孩子错穿了别人衣服的情况。这天,康妈来接康康时找不到康康的衣服,我猜应该是被别的孩子错拿了!果不其然,第二天涛爸把康康的衣服送了回来。餐前,我把这两件类似的衣服挂起来,问孩子们:"这两件衣服一样吗?""一样!""不一样!"孩子们吵了起来。"再仔细看看。"我提醒道,说一样的孩子马上发现了两件衣服的不同之处。"一样吗?"我再次问,"不一  相似文献   

12.
“梦”之乐     
正一位美术同行的课,给我耳目一新之感。"小朋友们做过梦吗?梦见了什么?说出来给老师听听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啦,可不得了。想发言的孩子用胳膊肘把桌子敲得咚咚响,可谓盛况空前。其中一位孩子说:"我梦见自己长大后,做了一名科学家,专门研制一种产品对付说谎的人,可带劲呢!"另一位孩子说:"我梦见过自己长大后,成了一名军人,站在祖国的南端,守卫祖国的边疆。"还有的说:"我梦见一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开着各种颜色的花,还结着各种各样的果实……"这时,老师发话了:"同学们,他们的梦精彩吗?真是美丽的梦啊!"孩子们回  相似文献   

13.
曾经看过一则广告,母亲端着白开水说:"孩子们,喝水了!"可孩子们却躲起来了.为了孩子的健康,让孩子们多喝水,这有不对的地方吗?后来母亲把臼开水换成果汁,再叫孩子们喝水,孩子们蜂拥而至.在教学上,作业对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来说,就如同这白开水,索然无味.怎样能让白开水变甜?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呢?  相似文献   

14.
<正>追求高效课堂,让我们步履匆匆:字词教学里,只能让孩子们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记忆;朗读课文时,也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去慢慢学会读美文章,经常只是优秀学生的演示;问题抛出后,更恨不得有孩子立刻能答出正确答案,没有了耐心去慢慢引导。我常常很迷惘:我到底在教什么?这是孩子们需要的课堂吗?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怎会喜欢?教育的路上"方向永远比速度重要"。我想慢  相似文献   

15.
正排队是幼儿园生活和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的一种体现。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很多过渡环节都在排队,如入厕、洗手、喝水等,还美其名曰"开火车",这看似是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着过渡,实则不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这是游戏吗?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吗?这样的过渡方式有没有违背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呢?像这种"开火车"式排队现象是否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建议的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有个可爱的小女孩病了,”眼镜叔叔说,“她才7岁,整天躺在病床上。”“她是谁呀?我们去看她好吗?”孩子七嘴八舌地嚷了起来。眼镜叔叔笑了:“你们看不到那个孩子,因为这是整整60年前的事了。再说,她住在很远很远的瑞典。你们知道瑞典在哪里吗?”“在北欧。”“离丹麦不远。”孩子们说。  相似文献   

17.
《春雨的色彩》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学完这篇课文,孩子们沉浸在那对春天的想像中,从他们的小嘴里迸发出许多优美的词句。课堂中,一位小姑娘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唱首《春天在哪里》给大家听。”“是吗?”我很惊奇,让她唱还是不唱?下面的学生看着我,几个孩子已毫无顾及地哼唱起来。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笑了。她的精彩表演使大家的情绪空前高涨。而后孩子们一起唱,配上动作,边歌边舞。“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天真稚气的歌声在教室回荡,讲台上站满了一群…  相似文献   

18.
正几个礼拜前,看见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日渐散漫,于是我在黑板左侧写上"我们还有40天",开始每天倒数——一方面是提醒孩子们:要好好珍惜分班前相处的日子,要好好珍惜这两年的好朋友,要好好珍惜潘老师;另一方面更是要提醒自己:别再为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忧虑操心,别再为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唠叨生气。这最后40天的上课日,转眼即过,我真的没再生气吗?我真的全然放下了吗?孩子们真的更加呵护同学及疼惜潘老师吗?要一个年仅十岁、半大不小的娃儿,懂得"呵护"与"疼惜",的确强人所难,也许孩子这时还不懂,那究  相似文献   

19.
有的大人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应该多学一点,将来才能有出息,于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留作业了!我想问的是:孩子的童年去哪儿了? 我会这样想,是因为我五岁的妹妹常常在家里炫耀:"我的作业在幼儿园就做完了!"这令我很是纳闷:幼儿园不是照顾孩子,让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吗?怎么会让大家写作业呢?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念七年级的孩子回到家时十分烦躁:原来是老师在教完了第一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人教版)之后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烦恼"作文,这使他烦恼透了:写什么?怎么写?后来据了解,其他同学和其他学校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引起了我的思考。这难道仅仅是由于知识贫乏、生活贫乏和精神贫乏(或者是孩子们所拥有的生活仅仅是"平面的")吗?生活中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