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封建社会末期的东西方文化对女性的歧视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比较《十日谈》和《红楼梦》,前者露骨谈性,有纵欲主义之嫌;后者隐晦说情,重在"意淫"。两部作品中,女性的处境不同,但实质都是昭示当时东西方女性的低下地位。  相似文献   

2.
《钟形罩》和《无字》分别探讨东西方不同生活年代的女性尤其是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心理状态及出路问题,意义深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两者在迷失和抗争两个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男性话语权下东西方女性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迷失及通过极端的疯癫进行抗争的原因。她们的努力表明东西方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反抗男权文化并且积极重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3.
霍桑小说《红字》中的海斯特和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都是东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她们都是为爱情而勇于和强大的社会对抗的反叛女性,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作者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两位女性的命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老喜丧》和《希腊神话》两部作品呈现了东西方人不同的丧葬礼俗,本文从它们呈现出来的丧葬场面和过程出发,分析探讨东西方人的丧葬观,从而考察探索中西文化的差异和深层内涵,揭示人类文化之源。  相似文献   

5.
生与死是小说"永恒的主题"。东西方对于生命的思考和理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在很多小说中都有所体现。本文通过对乔伊斯《死者》和余华《活着》的剖析,试图探析东西方生命哲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镇聪 《鸡西大学学报》2008,8(5):104-106
《三国演义》与《伊利亚特》虽然以描写英雄为主,但也描写了一些女性。在两部作品中,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并无多大的价值可言,但中西方对待女性的态度还是有所不同,从中我们亦可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重视政治和道德,而西方则重视个人和人性。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内核不同。  相似文献   

7.
《圣经》与《诗经》分别是中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作,文章对其中的爱情诗进行对比研究,从创作手法、作品风格上的差异来探析东西方民族在审美方式、生存及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从而解读华夏民族和希伯来民族的情爱观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与《十日谈》女性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作舟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4):66-67,70
《金瓶梅》与《十日谈》被视为中西方两大奇书,作为反封建主流文化的旗帜性作品,它们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在文坛上得到了充分肯定。而两部作品中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广为世人所关注。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两书的作者在各自的作品中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冯正斌 《文教资料》2010,(13):16-17
通过分析《蝴蝶君》中被遮蔽的女性性别扮演和西方强势传统及其后所代表的东西方权力关系,本文作者对《蝴蝶君》“解构”或“不完全解构”等定论作出强烈质疑,并且认为剧本真正具有的是“伪解构”本质.不仅加重了西方对东方的固有偏见.而且是东方主义在新时代依旧顽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女性和女性文化一直是东西方文学作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圣经》中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起,女性就被视作男性的附属品,很难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尊重与待遇。因此,女性作家渴望通过文学作品唤醒人们对女性地位的正确认识。《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是一部由美籍华裔女作家邝丽莎创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女性和女性文化的作品,性别与文化是这部作品所蕴含的双重寓言。  相似文献   

11.
论汉诗英译中的音韵美的认知共识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学,符号学和认知论诸视角探讨了中英两种相异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语符承载的音韵美的共性和相异,并从人类认知共识的角度方面考察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音韵这一物质所产生主观感受的认知共识,认为对音韵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此具有心理认知的共性。尽管由于文化的相异而导致语符的相异,语符的相异则承载了相异的声音而导致音韵结构、节奏的相异,但由于人类对声音的主观心理感受存在共性,故跨文化、跨语言诗歌翻译中音韵美的转换是可能实现的,即异曲可以同工。  相似文献   

12.
兰冰 《云南电大学报》2010,12(2):60-62,67
花类词语在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人们根据花的种类、生物特征、形态、色彩、气味等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由于开花植物的生长地理和气候环境不同,栽培种植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花的形状、颜色、香味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花的认识不尽相同,对"花"类词语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不相同。汉英"花"类词语的文化内涵异同反映出"花"的区域性和民族性,映射出汉英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语言的主要构素;词汇不仅有其字面意义,还有其内涵意义。在语言中,词汇和语义最能充分、生动地反映出生活的不同侧面。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在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语用差异,这既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反映出词汇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常规语序"和"变式语序".同一语义内容用常规语序还是变式语序表达,其效果或主题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改变句子的句法结构或语序,就能够表达不同的主题意义;也就是说,能够用这种方法表达出句子意义的不同重点,从而取得不同的交际价值.因此,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种意义及其传达这种意义的语序,并正确区分语序变化所带来的语义差异,才能将其妥贴地反映到译文中,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存在同一汉字有不同音读的现象,这给日语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通过对单个汉字音读间的语义区别、不同音读与字频关联性的分析考察,探讨同一汉字不同音读间的语义关系。新发现14个日语常用汉字存在不同音读间语义区别明显的情况。语义丰富词汇多的汉字中容易出现不同音读,而语义单一词汇少的汉字中读音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上海市高校专职辅导员目前的工作满意度状况,从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工作环境、工作效果四个维度,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带班学生人数不同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辅导员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各维度上的表现却有较大不同。不同性别的辅导员在工作环境、总体满足感上呈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辅导员社会认同呈显著性差异;带班学生人数差异,工作满意度在社会认同、工作环境、工作效果及总体满足感上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数学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数学教学中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切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设计梯度教学方案,创造条件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分层教学活动中各得其所、各展所长,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长沙市城区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的初中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从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及职业行为倾向4个构成因子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长沙市城区初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其中,职业价值观水平最高,角色价值观水平最低;从背景因素看,不同年龄教师的职业认同及角色价值观差异显著,不同性别教师的角色价值观差异显著,不同职称教师的职业认同及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及职业归属感差异显著,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认同及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差异显著;不同学历的教师在职业认同总体及其4个构成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宋代张圣君信仰发祥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各地信仰特色迥异。通过两则"荒诞不经"的传说故事,探讨不同环境、不同人文的地域社会如何孕育出张圣君信仰在闽南和闽中,乃至于在闽中更小的地域范围的区域分野。传说是不同区域争夺张圣君信仰话语主导权的表达,也是对不同区域信仰特色的曲折诠释。  相似文献   

20.
弱碱离子交换树脂应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导用四种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酚废水的情况, 溶液的pH 值不同, 浓度不同, 处理的效果不一样. 通过动态实验结果表明, 四种树脂中, 大孔树脂吸附量最大, 最适合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