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毅 《钓鱼》2009,(7):10-11
七、我的一些有趣的经历 笔者有一刘姓“道”友,入门钓鱼的行当晚了我5年,却年长我5岁。我称其为兄长。此人使得一手好拉饵。但是其他方面的功底却马马虎虎。而他喜欢上悬坠钓的原因,竟然是嫌传统钓法钩上挂蚯蚓速度太慢。拉饵钓鱼卫生干净、上钩方便。他一经见识拉饵台钓,立马喜欢上了这种钓法。而对于台钓的大多数理论,他只是满足于知道个皮毛,缺少深究的动力。我建议他多看看钓鱼方面的杂志,上网去看看高手的帖子、大师的视频。他却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实践出真知”。“网上的那些不少是胡说八道”。我与他争论良久,各不相让——得了,以后我当着他的面还是少胡扯,跟着多实践吧!  相似文献   

2.
我爷爷喜欢钓江鳅,我爸爸喜欢钓江鳅,我更是喜欢钓江鳅。 如果说在全国评选“垂钓江鳅之家”的话,我想一定是我家。据说爷爷是13岁开始学钓鱼的,爸爸是13岁开始学钓鱼的,而我却是10岁就开始了钓江鳅的生涯,至今已超过29个年头了。祖孙三代据不完全统计,钓获江鳅的总量已有1万多千克。 今年8月7日至8月17日,我在10天之内共计钓获江鳅4  相似文献   

3.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6,(12):30-31
北京刘先生在电话上和我说:他有两年钓鱼经历,但钓的次数不多,总共也就钓过六七次,他说曾买过几次鲫鱼钓饵,又香又甜,所以他知道鱼儿爱香甜。有个熟悉的钓友对他说,鱼儿不仅爱香甜,还爱吃酸、臭、腥、呛的。不知此话真不真。不知哪些鱼喜欢这些怪味?到什么地方去获得这些怪味呢?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野钓,尤其喜欢在松花湖野钓。 面对着辽阔的水域、广阔的天地,心情特别敞亮。在这里,不仅能自由自在地垂钓,而且在守竿待鱼的时候,还可放情地享受优美如画的青山碧水。这真是:天展画卷山湖美,水献珍鲜钓翁醉。湖内的野生鱼类品种繁多,肉嫩味鲜,小塘里的养殖鱼,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因为是野钓,无论钓大钓小,还是钓多钓少,甚至钓不  相似文献   

5.
库钓应注意     
徐天智 《钓鱼》2005,(18):39-39
以前我喜欢钓河流沟渠,近年来这些地方被电、炸、药、网所钓的鱼越来越少,便转向水库。三年来,我钓遍济南附近的大小水库,鱼也钓了不少。今年5月6日在济南的狼猫山水库还钓出了自己最高纪录9条总重14千克的草鱼。由于忽视了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小环节,至使很多应该钓获的大鱼却逃走了,总结了五条经验教训,敬示钓友。  相似文献   

6.
胥加山 《钓鱼》2004,(4):50-50
朋友小赵在城里上班,他的老婆却是乡下人,听说这几年小赵老婆在乡下承包了一块十几亩的鱼塘。小赵好几次约我去他家的鱼塘钓鱼,可我总是对他说,我喜欢野钓,不喜欢钓鱼塘里的鱼。其实,我是怕欠小赵的人情。他的老婆辛辛苦苦养肥的鱼,被我钓了,给钱吧,小赵肯定不收,不绐吧,哪有白钓的鱼!  相似文献   

7.
对照书本研习悬坠钓多年,自以为很有心得。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钓箱、不用炮台,那还怎么压水,还叫什么悬坠钓?”犹如一句棒喝,我忽然醒悟:自己多年来沾沾自喜的悬坠钓,还真是算不得真正的悬坠钓。昨天上午,我和另两位不认识的钓友在只收几块钱就可以钓半天的北湖沟里钓鱼。当时我一个人的钓获,比他们两个人的总和还要多一倍,直惹得两位频频“侧目而视”,后来有一位还当了我的“忠实观众”。他在欣赏够了我的花花绿绿的袋装饵料之后,又看了我的钓组,说“你的钓法跟我们还是不一样”。他说这句话时,加重了“是”字的…  相似文献   

8.
刘定龙 《钓鱼》2009,(18):22-24
一.钓友放空为哪般 8月16日和一位网友聊天,他谈到白天在北山水库“最佳钓位”不上鱼的情况。他告诉我说:今天起大早抢最好的钓位拉饵钓了一天,结果风力太大,只钓了几尾。他还画了个简图,说他的钓位是一个凸向库心的尖角上,风向是左前方约45度。我想起他在出钓前向我询问钓鮊鱼的技巧及用饵,对他不上鱼的原因就有些明白了。  相似文献   

9.
李寒停 《钓鱼》2004,(8):24-25
3月27、28日来自各地区近百人参加的《钓鱼》杂志读者之友杯,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在海滨城市连云港落下帷幕。山东钓手李晓光力克群雄,以6场积13.5分的好成绩,将冠军的头衔牢牢锁定在自己身上。赛后,他十分愉快地接受的采访,并毫无保留地将他整场比赛的施钓经过一一道来:“我今年40岁,很早就开始钓鱼,1998年开始学习悬坠钓,是《钓鱼》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从贵刊当年还是报纸的时候,我就是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10.
李寒停 《钓鱼》2012,(4):8-9
几十年来,他在钓坛取得的显赫战绩,让他在全国钓界有着很高威望。他之所以长年能在人才辈出的中国钓坛叱咤风云,除了他精湛的钓技外,还得益于他良好的心态和临场应变的能力。他曾多次参与、组织和举办各类型的钓鱼比赛,还执裁过许多全国重量级的钓鱼比赛。他擅长淡水手竿、抛竿、溪流钓、海钓,有很深的钓鱼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2011年本刊记者有幸地见到了近年来很少出现在赛场上的闫老师。六十多岁的他,腰板硬朗、精力充沛,依然还是那样的健谈。  相似文献   

11.
邵进成 《钓鱼》2004,(23):50-50
1995年以前,我是不喜欢海钓的,那时的我更喜欢钓螃蟹。那里父亲已经退休,以前他就喜欢钓鱼,只是没有时间。现在倒是有时间了,可是母亲不让他独自一人驾船出海钓鱼。这一天正好国庆节放假回家,父亲就找借口了:儿子们都要放假回家了,应该去钓点鱼回来让孩子们尝鲜。母亲的回答很干脆:不行!  相似文献   

12.
黄旺意 《钓鱼》2005,(7):14-14
悬坠钓法我在早些年从报刊上就了解了一些,当时还不叫悬坠钓法,都称之为“台钓”。我只知道调4钓2,以饵代坠。在休闲野钓时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还不如用十多年的传统七星漂钓法,后来又继续使用传统钓、抛竿钓。真正痴迷上悬坠钓法,还是因为悬坠钓法自身的魅力吸引了我,时间也就在去年的冬季。  相似文献   

13.
刘定龙 《垂钓》2009,(6):33-33
2008年11月,家乡钟祥市几位钓友邀我回家参加一个小型钓赛。赛前,朋友告诉我本次比赛是以3.6米手竿垂钓两场对象鱼,鲫鱼个头都在200克左右,池中还混有一些鲤鱼。朋友还告诉我:赛池水底很烂,调目要高一点。我没时间试塘,略;隹备了一下,便匆匆上阵。第一场,我是边钓边找饵,提着鱼竿边逗边钓。浮标我调成8目,钓2~3目,但有时提竿时鱼钩上还是能粘挂着水底的腐草:不用说,钩子到水底了。  相似文献   

14.
七、我的一些有趣的经历笔者有一刘姓"道"友,入门钓鱼的行当晚了我5年,却年长我5岁。我称其为兄长。此人使得一手好拉饵。但是其他方面的功底却马马虎虎。而他喜欢上悬坠钓的原因,竟然是嫌传统钓法钩上挂蚯蚓速度太慢。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5,(18):24-24
耿胜利,1963年出生,现年42岁,江苏徐州邳州市人。从小就喜欢钓鱼的他于1993年开始接触悬坠钓,是苏北地区最早接触悬坠钓技术的一位钓鱼人。1996年,他专门奔赴深圳参加我国台湾钓鱼大师吕景新的钓鱼培训,由于当地的钓鱼运动还没有开展起来,甚至没有适合竞技比赛的池塘,他平日里只能在垂钓条件还不错的郊外自然水域自己练竿,靠着所学的理论知识艰难地摸索以提高钓技。此后,他参加了当时“钓王杯”在南京地区的选拔赛,也由此踏上了竞技钓鱼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我从18岁学会钓鱼.至今已有10年的钓龄。虽说钓的鱼不多,也没有钓过大鱼,但就是喜欢钓:每年工作之余便会外出垂钓,经常去距我们这里约有80公里,坐火车需一个多小时路程的乜土硕垂钓。这里前几年上游来水.水退后,便形成了几个自然池塘,虽然鱼很少,但在此垂钓视野开阔、空气新鲜、环境幽美、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7.
山东钓友来电话询问:怎样才能钓到大鱼?我回答:首先必须到有大鱼的地方去钓。钓友说:我钓鱼的地方就有大鱼,但总是切线,就是钓不上来。他还说使用的是小钩,用的是2号钓线(线径大约为0.235毫米)。我说:钓大鱼应换大钩和粗一些的钓线。钓友说:大钩粗线,反应不灵敏。他还说:报刊上经常有小钩细线钓上大鱼的报道。我怎么钓不上来?  相似文献   

18.
有位朋友从湖南打来电话对我说:他2011年去广东玩,还在那里钓了一次鱼,那里的罗非特多。他打算今年到北京来玩,问我北京能钓什么鱼,还想了解一些有关罗非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垂钓》2013,(6):77-77
我的邻居老张50多岁,下岗职工,矮矮的个子,心宽体胖,喜欢钓鱼:他的妻子姓高,比老张小一岁,高挑的个子,眉清目秀,风韵犹存,大家都称她高姐,外号冬不老。“冬不老”——顾名思义,即年轻漂亮,永远如少妇那般具有魅力。一直以来,两口子夫钓妇随,形影不离,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20.
奇趣钓虾蚌     
谢望城 《钓鱼》2011,(2):66-66
我喜欢钓鱼,并知道钓鱼的一些门道:"春钓滩,夏钓潭,秋钓湾,冬钓阳。"对不同的鱼须采用不伺的诱饵,草鱼用玉米,鲫鱼用蚯蚓,鳊鱼、鲤鱼用面饵等等。殊不知,前段时间,在镇里工作的大学同学打电话邀约我去钓虾蚌,还说我的钓鱼知识用不上,特别交代不用带钓竿。对那次奇特的钓虾、蚌技术和较多的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