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碘包猪皮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碘包猪皮在烧伤创面上应用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碘包猪皮覆盖烧伤创面病例 31例 .结果 :该猪皮覆盖创面可以防止细菌侵入 ,减轻感染 ,提高抢救成功率 ;烧伤创面经处理后外敷碘包猪皮减少了烧伤创面的毒素吸收 ,减少创面水份蒸发及电解质的丢失 ,促进创面愈合 .结论 :该猪皮使用方便 ,引流良好 ,利于观察创面情况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是烧伤创面的一个良好生物敷料 ,来源容易、便宜、易保存 ,适宜于基底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辐照氟银猪皮在创伤创面的疗效。方法;9例肢体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碾挫组织失活,采用辐照氟银猪覆盖。结果:创面渗液少,疼痛减轻,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结论:辐照氟银猪皮能减少创面液体,蛋白质、电解质渗出,减少能量散失,防止创面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粒皮移植术对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辐照氟银猪皮为覆盖物微粒皮移植,对33例大面积Ⅲ°烧伤患者进行切痂植皮手术.结果:33例大面积Ⅲ°烧伤患者,通过微粒皮移植手术,有21例创面愈合90%左右,9例创面愈合80%左右,3例创面愈合70%左右,效果比较满意.讨论:该手术解决了患者皮源不足,且创面感染率降低,方法简便易行,对特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的救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SDZ辐照猪皮在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效果及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择Ⅱ度烧伤病例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积极抗休克预防感染基础上,观察组使用SDZ辐照猪皮,对照组使用凡士林纱布贴敷创面,然后均用烧伤棉垫加压包扎,比较两组创面渗出情况、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SDZ辐照猪皮应用于Ⅱ度烧伤创面能减少创面渗出、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疤痕、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5.
本组715例异种猪皮敷料在头面颈部烧伤创面的应用,经过精心的护理,保持创面微酸、微湿的适宜环境,密切观察创面情况,使猪皮敷料与创面充分粘贴,同时加强气道管理,防止肺部并发症,注意饮食指导,保护愈合的创面等护理措施,使异种猪皮敷料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头面颈部的创面,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了病程,减轻了烧伤患者的痛苦,取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烧伤Ⅱ号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换药中,常遇到因各种原因造成皮肤不同程度缺损的病人。由于创面出血将包扎的敷料粘连在一起,换药时容易损伤新生组织,使创面再次受损而难以愈合,并且病人疼痛难忍,经实践证明,采用我院自制的烧伤Ⅱ号喷洒创面,解决了这一难题。 1 方法 伤后第三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泡软被粘连的敷料,然后轻轻取下,避免创面出血,常规消毒缺损处周围的皮肤,将烧伤Ⅱ号均匀地喷洒在创面上,再用一块无菌敷料敷盖,以防污染,嘱病人每2小时喷洒一次,第4天开始每日三次,直至创面痊愈。每次喷洒药物时将创面完全暴露,喷洒完毕再将敷料盖好,防止创面与敷料粘  相似文献   

7.
小儿烧伤临床上很常见,但合并破伤风的患者较少见,伤后出现失语、视力消失的更少见。我科收治了一例特重度烧伤合并破伤风的患儿,因为破伤风患者怕刺激、怕见光线,而烧伤患者必须按时喷烧伤Ⅱ号药,创面给予灯烤,两者产生了矛盾。所以,我们采用了创面涂磺胺嘧啶银、无光红外线灯烤的治疗方法,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氢氟酸(HF)因氟粒子穿透性强,烧伤后对局部的影响可溶解细胞膜,造成深部组织,甚至骨的液化坏死。目前,局部治疗是解决氟的渗透快而现有解毒剂扩散慢的矛盾。本组6例,最大面积8%。Ⅲ°4%的局部创面治疗,采用高浓度、深度烧伤创面行局部切开引流加钙湿敷;低浓度、浅度烧伤局部直接钙湿敷等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鞭药爆炸烧伤的特点,以求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临床病人前瞻性规范治疗和回顾性观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鞭药爆炸烧伤合并机械损伤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冲击伤以肺损害为主,MSOF受累最多的是呼吸系统和肾脏,眼损伤以眼内异物为主。结论:鞭药爆炸烧伤是复合伤,合并眼损伤及MSOF有其特点,创面涂SD-Ag霜半暴露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磺胺嘧啶银临床应用回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磺胺嘧啶银别名烧伤宁,英文Silver Sulfadiazine(简写为SSD)或Sulfadiazinmu Argenteum(简写为SD-Ag),分子式C10 H9O2N4SAg.它是由硝酸银和磺胺嘧啶化合而成的、主要用于烧伤创面治疗的外用药,不能口服,本文对其应用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谈烧伤创面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临床医生对烧伤创面科学合理用药。方法:总结基层医生不合理不科学用药的种种情况,了解烧伤创面的自然转归,掌握外用药使用原则。结果: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临床医生应紧紧围绕达到四方面功效和调控创面愈合过程为目的而用药。  相似文献   

12.
硫酸烧伤是临床最常见的化学烧伤之一。其烧伤创面由于酸的浓度、作用时间和处理情况不同,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正确判断烧伤深度和早期正确的创面处理,对于减轻创面感染,缩短疗程和降低致残率有重要作用。 我院从88年来,收治硫酸烧伤68例,采用冲洗,冰敷、涂药保痂三合一的创面处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救治过程中休克期的原因、防治及护理。方法:观察并回顾性分析了实习期间护理的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烧伤情况。结果:过半病人在救治中都发生了低血容量休克积水电解质失衡甚至导致死亡。结论:防治休克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是至关重要的,为病人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为抢救工作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是磺胺嘧啶银和磺胺嘧啶锌的复方制剂。磺胺嘧啶银有较强的杀菌功能,磺胺嘧啶锌除了有一定的抗菌收敛功能外,其中的锌离子有利于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加快创面的修复,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同时在创面成膜后形成抗菌屏障,缓慢分解释放,达到长时间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应用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发泡表皮移植用于修复难愈性创面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6例难愈性创面的住院患者,共16处且持续6周以上未愈合的,进行浓缩生长因子凝胶膜联合自体发泡表皮移植修复,治疗方法为I期创面扩创,填塞凝浓缩生长因子凝胶,根据创面凝胶溶解情况,7~10天更换一次浓缩生长因子凝胶,3周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Ⅱ期手术,利用皮肤分离仪于腹壁发泡,取数个直径1cm2表皮并间隔覆盖于创面,浓缩生长因子凝胶膜覆盖。结果:16处难愈性创面患者中14处创面愈合良好,2处创面部分皮片成活欠佳、溶解,残余创面经换药后愈合。创面愈合后随访18个月,仅3例出现张力性水泡,部分色素沉着,均未见溃疡复发,无明显增生性瘢痕。腹壁发泡取皮区皮肤颜色正常,质软,未见瘢痕生长。结论:浓缩生长因子凝胶联合自体发泡表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因其取材方便,方法简单、供皮区损伤小、创面愈合质量高,宜在临床上推广,为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来模拟矽晶太阳能电池的翘曲行为,进而分析因翘曲而产生的残留应力。创新点:1.利用纳米压痕实验及电子显微镜测量材料性质及结构尺寸,帮助有限元分析更准确地模拟太阳能电池的翘曲行为;2.提出了2个针对不同矽晶太阳能电池因翘曲产生的简易残留应力的计算公式。方法:1.利用纳米压痕实验测量铝胶及银胶的材料性质,使用电子显微镜测量铝胶及银胶的结构尺寸;2.建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图6),得出不同矽晶太阳能电池残留应力分布结果(图7);3.将简易残留应力公式(公式(6)和(7))和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图9)。结论:1.建立了一套有效模拟矽晶太阳能电池翘曲行为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包含3个部分:(1)纳米压痕实验测量铝胶和银胶的材料性质;(2)电子显微镜测量细部结构尺寸;(3)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此方法模拟的翘曲行为较其它计算方法更贴近实验结果。2.该方法不仅能分析不同矽晶太阳能电池的翘曲行为,而且能提供除了翘曲以外的其它信息,比如残留应力。本文提出了2个较为简易的残留应力计算公式,计算不同矽晶太阳能电池因翘曲而产生的残留应力。3.该方法考虑了银胶对矽晶太阳能电池翘曲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分析不同银胶的网印方式对矽晶太阳能电池翘曲的影响。本文以帮助某公司设计太阳能电池为例,证明了利用该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帮助公司分析银胶网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GustilonⅢ型损伤早期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植骨及封闭创伤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01-201001期间收治的36例胫腓骨骨折GustilonⅢ型损伤患者,早期彻底清创,骨折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植骨及封闭创伤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7-10 d,创面无感染肉芽新鲜后再行游离植皮及筋膜皮瓣或筋膜肌皮瓣转移。结果 36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无创面感染、骨坏死,骨外露及骨髓炎发生。结论胫腓骨骨折GustilonⅢ型损伤早期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植骨及封闭创伤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创面,可有效覆盖创面,预防软组织感染坏死,减少骨外露及骨髓炎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做好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感染疾病的发生.方法:建立健全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各类人员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监测、监督、检查.结果: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10.2%,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做好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感染疾病的发生.方法:建立健全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各类人员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监测、监督、检查.结果: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10.2%,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含氟废物焚烧过程排放的氟化物会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本文旨在探究含氟废物焚烧过程中氟的析出特性、氟在焚烧系统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氟在焚烧灰渣中的赋存形态。这对评估含氟废物在焚烧过程中造成的氟污染以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点:1.系统研究了氟在焚烧过程中的释放特征以及氟在整个焚烧系统中的质量流,对评估焚烧过程中的氟污染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2.系统研究了焚烧灰渣中氟的赋存形态,为后续灰渣中氟污染控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方法,分析研究含氟废物热解过程中氟的析出特性(图4和6);2.采用高温燃烧水解-离子色谱的方法,测定焚烧灰渣中的氟含量,并结合灰渣量等数据,得到氟在焚烧系统的分布特征(图10和11);3.采用连续化学萃取法,得到焚烧灰渣中氟的赋存形态(图12和13)。结论:1.热解过程中,含氟废物中氟主要以氟化氢和氟化硅形式释放;氟化氢的释放可以分为3个温度区:123.5~757.5°C、757.5~959.6°C及959.6°C以上;氟化硅的释放主要集中在132.6~684.0°C。2.焚烧过程中,超过79.17%的氟被湿法脱酸系统吸收,不到20.73%的氟存在于焚烧灰渣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占比小于0.12%。3.底渣和燃尽室灰中的氟主要以残余态存在;余热锅炉灰和布袋飞灰中水溶态、交换态和酸溶态氟的比例之和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